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

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抗血栓治疗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内容之一。抗血栓治疗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在抗凝治疗中临床最常用的传统口服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以华法林为代表)疗效确切,但存在药理作用不可预知、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出血风险增加等不足,使得临床治疗复杂化,患者依从性差。 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公布的一项对全球不同地区高危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情况的调查显示,欧美等地区该类患者口服抗凝剂的比例仅40%——70%,而中国仅10%.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低,与华法林的局限性密不可分。传统抗凝剂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的局面推动了新型口服抗凝剂(new oral anticoagulant,NOAC)的研发。目前比较成熟的有两大类,即直接凝血酶(Ⅱa因子)抑制剂和Ⅹa因子抑制剂,前者代表药物为......阅读全文

ESC房颤抗凝治疗的新画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而由房颤所致的脑栓塞带来的致残率(高达60%)和致死率(高达20%)也随之升高。因此,通过抗凝治疗预防卒中越来越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

美国非瓣膜病房颤卒中预防指南的四大亮点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主要危害是相关卒中带来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房颤治疗指南首次将房颤抗栓治疗摆在三大治疗方案之首。近日,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制定了非瓣膜病房颤患者(NVAF)卒中预防新指南,已获世界卒中组织(WSO)认可,并

解读AHA/ACC/HRS最新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心律学会(HRS)联合发布了《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指南》,代替2006年版指南和2011年两次更新的部分,并且反映了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心房颤动(房颤)指南的部分内容。新版指南复习了2006年到2014年2月的相

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实验室诊断方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步增加,是我国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血栓性疾病按部位和机制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常见的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静脉血栓主要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

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实验室诊断方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步增加,是我国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血栓性疾病按部位和机制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常见的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静脉血栓主要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

血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方法

全血根据收集的条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两种。同时,不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清;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浆。标本的存放温度及时间,血清、血浆及细胞分离的方法步骤也是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抽血后,血细胞因代谢需要,要消耗掉部分营养成分,故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时,需及时地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新希望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比较,脑卒中发生率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2倍,缺血性脑卒中是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房颤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

换瓣术后的抗凝

  1、抗凝药应用持续时间:生物瓣替换术后抗凝3-6个月,如有房颤,巨大左房可适当延长抗凝时间,机械瓣替换术后终生抗凝。    2、抗凝标准及监测:抗凝药用量不足,有致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抗凝药物过量,有致出血的危险,正确抗凝非常重要。抗凝不足或过量都会威胁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0)(二)

三、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专家意见5 推荐采用四分类法诊断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目前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没有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病史、诱因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是主要的诊断依据。急性凝血障碍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很多疾病会产生相似的实验室结果异常。为了便于病因鉴别和疾病管理,Hunt将凝血障碍分成四类:

解读ACCP-7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二)

   4.冠脉搭桥术:    氯吡格雷可导致CABG手术相关的严重出血增加,因此,CABG术前已服用氯吡格雷病人,建议CABG术前5天停用氯吡格雷(证据级别2A)。    CABG术后患者应尽早开始抗血小板治疗,术后6小

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需要多久?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高,在美国,每年新增病例约达 30 万至 60 万。VTE 患者复发血栓栓塞事件率较高,5 年复发率可超过 20%-25%,抗凝治疗是 VTE 的主要治疗。对于长期抗凝患者,严重出血风险可能高于 3%.因此,VTE 二级预防

抗凝治疗在DVT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肺血栓栓塞症(PE),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大量研究证明DVT是PE发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以上的DVT患者会发生PE,DVT和PE其实是VTE的不同阶段。因此,积极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本期《门诊》杂志特别邀请复旦大学

房颤采用机械方式闭合左心耳研究(二)

  左心耳闭合或切除后的潜在后果    心律失常  最近的研究显示,左心耳可成为诱发阵发性房颤发作的部位之一,同时也是持续性房颤反复出现的驱动因素。因此,消除左心耳心电活动可以改善导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房颤的结果。   

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的二级预防

  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开始使用一些有效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药物。在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张玉生教授做了题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心房颤动的二级预防”

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的二级预防

  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开始使用一些有效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药物。在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张玉生教授做了题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心房颤动的二级预防”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

    当前,在中国的35岁以上成年人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4%,相当于有800万房颤患者。卒中是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房颤可使卒中发生率增高4-5倍,即使是接受节律控制的房颤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卒中风险。在中国的房颤患者中,随着年龄增加,卒中发生率逐渐增高。&nb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0)(一)

导读: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指血液凝结能力受到急性损害的病理生理状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出血,某些情况下可同时存在血栓。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及时有效的诊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依然缺乏高质量的证据用以指导临床治疗,也并未形成统一的诊疗标准。为弥补此空白,国内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回顾相

凝血实验室检查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在临床实验室实行方法标准化及质量控制,始于临床化学部门。该部分已有象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等国际学术组织在国外推选多年,并已有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成熟的经验。美国的临床化学家协会(AACC),早在1953年就编辑出版了第一部《临床化学标准方法》

狼疮抗凝物在血凝中的作用介绍

概述狼疮抗凝物质是一种针对带阴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是抗磷脂抗体的一种,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多数为IgG,少数为IgM或二者混合存在。因其首先在红斑狼疮患者身上被研究,故命名为狼疮抗凝物质。其实目前针对于狼疮抗凝物的实验、临床诊断等都是血凝相关的课题,与狼疮疾病的诊断实验无关。体内血液血凝中的作用狼疮抗

房颤抗凝新视角——问题解析及前景展望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给房颤抗凝治疗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以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为代表的NOAC与华法林相比显示出用药安全便利的优势,为血栓栓塞性疾病及房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NOACs的问世预示着抗凝抗栓治疗新时代的到来,然而NOACs是否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华法林抗凝抗栓治疗

重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问题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做到临床检验质量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已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有关问题,列为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化文件,以达到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WS/T226-2

房颤患者是否需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抗血小板药物?

  一项加拿大房颤患者注册研究发现,在5个接受口服抗凝药物(OAC)治疗的患者中有1名同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研究人员指出,大部分采用双联疗法治疗的患者实际上没有必要加用抗血小板药物。这项研究名为SPRINT-AF注册研究。首席研究员Milan Gupta博士(McMaster大学)

口服抗凝药物与停药反跳

  “反跳”常被心内科医师用来描绘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骤停后血栓事件的突然增多;但是血栓事件的增多一定就是反跳吗?可能是简单反应压制因素去除后疾病回到原来的进程。自20世纪60年代关于抗凝药物停药后是否存在反跳现象一直存在争议,真正的反跳现象指药物停用后短暂突然的动脉/静脉血栓事件增加,

房颤患者如何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华法林是心血管系统疾病需要抗凝时经常使用、也是最重要抗凝药物之一,如何用好华法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在临床经常遇到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在合并使用其他药物后导致INR升高或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虽然不是脑出血、腹腔出血等严重问题,但须注意许多药物均会增强或减弱华法林的作用,导致

低分子肝素脊柱出血和瘫痪风险的更新建议

  依诺肝素是血液稀释剂,为注射剂型。用于预防卧床或接受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或腹部手术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通常与其他抗凝药物华法林联合使用治疗下肢血栓。依诺肝素还与阿司匹林联用,以减少心脏病引起的并发症。    依诺肝素的生产商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向美

植入式心脏监测器助力房颤的抗凝治疗管理

  作者:Rod S. Passman(医学博士)    房颤(AF)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影响约550万美国人,是卒中的重要发病原因。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是医疗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挑战。对于有房颤史和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介绍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是一种基于全血进行的凝血检测方式,能连续监测凝血全貌,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60多年的应用历史,进入我国10余年,目前有超过20多个的国际/国内指南推荐在创伤、出血/血栓风险管理、指导成分血输注、DIC

房颤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策略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群患病率接近 1%,并且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近70%的患者年龄为65—85岁。作为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和冠心病有着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和高血压。与此同时,冠心病中的某些临床情况,如心力衰竭,亦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因此冠心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凝血监测

    目标特异性口服抗凝药(TSOAC)是血栓栓塞疾病治疗的新兴替代治疗选择。在TSOAC研发前,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是血栓栓塞症预防和治疗的支柱。尽管维生素K拮抗剂非常有效,但由于治疗窗窄、起效慢并且容易与药物和食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用时需要常规监测。而由于频

房颤患者选择抗凝还是左心耳封堵术?

  一、INR控制不佳致卒中风险升高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现在临床上面临的选择是抗凝还是左心耳封堵术。无论是传统抗凝药还是新型抗凝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看华法林INR达标率控制在2.0~3.0之间,达标率达到70%~100%.反之,如果不抗凝或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