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阿加迪尔海底滑坡是因为什么发生的?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新构造与地质灾害”研究团队研究员李伟与国际科学家合作,首次揭示了非洲西北部大陆边缘阿加迪尔海底滑坡的地貌特征、内部结构、形成时间及动力学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图1. 阿加迪尔海底滑坡的形成时间 据介绍,阿加迪尔海底滑坡位于阿加迪尔海底峡谷南部,影响面积多达5500平方千米,造成了340立方千米的海底滑坡沉积物。科研人员利用海底多波束测深和多道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成功揭示了阿加迪尔海底滑坡的地貌特征和内部结构。研究发现阿加迪尔海底滑坡形成于14.2万年,主要沿着两个不同深度的滑移面发生滑动,研究认为其形成的触发因素可能与断层活动和盐构造运动相关的地震有关。图2. 阿加迪尔海底滑坡三维形成模式图 此外,此前学者普遍认为阿加迪尔海底峡谷区域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是造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摩洛哥浊积体系的主要原因,然而,本次......阅读全文

船体残骸揭示水下泥石流之谜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弗吉尼亚”号油轮在美国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河口处抛锚,并且等待着将货物卸到附近的新奥尔良。不过,它并没有成功。3颗来自德国U-507潜艇的鱼雷导致这艘船只被大火吞没并且沉到海里。27名船员遇难。  过去近60年间,“弗吉尼亚”号一直被被遗忘在海底。空荡荡的甲板被

印尼又遭海啸袭击 或因火山活动引发

   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12月23日证实,当地时间22日晚,印尼巽他海峡突发海啸,监测到的最大海啸波幅达1.13米。目前,海啸已导致至少62人死亡,20人失踪,数百人受伤。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与印尼国家气象气候与地球物理管理局(BMKG)实时共享的水位观测结果显示,巽他海峡两侧的楠榜省和万丹

稳定天然气水合物或引发海底滑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证实海洋边缘的陆坡含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些固体冰状的水和气体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水泥”,可以稳定斜坡。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仅在高压和低温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水温升高会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融化”。之前,有人提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大规模分解可能导致海底滑坡,进而触

可燃冰资源引多国关注 为石油天然气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专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类似冰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可燃冰”储量丰富、分布广阔,科学家们预测,它是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2012年2月15日,日本开始在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从海底试采“可燃冰

追记海洋地质科学家秦蕴珊院士:向海洋地质进军

①2013年1月,秦蕴珊题字于青岛汇泉弯畔,科学与艺术 在山下分手 在山上会合。②2006年,秦蕴珊与陈丽容,青岛中山公园,樱花树下。③1994年,与博士们在一起。(前排自左向右:陈丽容、秦蕴珊、翟世奎、石学法;后排自左向右:姚德、阎军)2015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

回顾“863”计划:科研瞭望塔 人才大熔炉

  今年春节过后,科技部对外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很多人将其视作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终结点。  三十而立。回顾过去的30个年头,“863”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中国科研巨轮的“船长”一般,在诸多领域引领着中国科研前进的方向。  如今,“

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落后日本十余年

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已落后日本十余年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对外宣布,该国在爱知三重县外海已成功从海底可燃冰层试验开采提取甲烷气体,成为全球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国家。日本媒体NetIB News拟文指出,此次试验开采成功可以“打开日本成为资源丰富国家的大门”。   然而,对于亟待摆脱高

可燃冰试采未对大气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刚刚过去这一周,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或许是地质科学界最热的词汇。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从5月10日起,经试气点火,连续产气8天,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我国这次试采成功,震

可燃冰:未来能源愈行愈近

  图为二0一七年六月九日,我国在位于广东珠海市东南三百二十千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进行试采可燃冰的作业平台。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是有这样一种冰,不仅可以燃烧,其热值还比石油多10倍,燃烧后很清洁,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储

日本成功开采海底可燃冰 欲摘“能源小国”帽子

  在4月5日的众议院预算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调了能源供给多样化及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他说:“二战以前,(日本)近七成石油需要依赖美国,由于供给受限,日本开始了战争。……日本将在保有自有能源的同时,推进确保能源权益的战略。”   安倍此番表态的背景是,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

南海大洋钻探:南海海底两百万年前浊流激荡

  根海底岩芯样品中既有四十万年前的化石,又有两百万年前的化石,是“时空穿越”,还是另有内情?     “看,取出来了!”伴随着一阵欢呼声,2月1日凌晨,钻探船“决心号”成功在南海4250米深处获取了第一根近10米长的岩芯。    “第一周的工作完全颠覆了南海‘安静’的形象,200万年前这里曾发生剧

美科学家绘制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图

美绘制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图  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地震并引发海啸。仅仅在地震发生几分钟后,海啸便到达了第一个监视浮标,从那以后,科学家们便发布了有关海啸浪高以及到达速度的预报。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日前发布的这幅图像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了海啸

可燃冰商业开采,13年等待可实现?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试采成功能否改变能源市场的现有格局?又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国真的突破了这一技术吗?2030年,我们是否能够

可燃冰是什么有哪些用途和战略意义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在深海中

中科院助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成功试采

  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我国全球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贺电指出,中国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试采成功是产业化的关键一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深海沟峡谷中发现一种罕见细菌

  几年前,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花了几个小时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洋峡谷中寻找生命的迹象,他确实发现了几个奇怪的海洋动物。但在潜水相机无能为力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真正的科学探索行动正在揭开深海生物的神秘面纱。  据《科学美国人》官方网站2月24日报道,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在名为挑战者深渊(Challeng

海底岩芯显示,一个断层的地震可触发另一断层地震

 1906年摧毁加州旧金山的地震是由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引起的,该断层可能与北部的另一个主要断层有关。图片来源:Underwood Archives/Getty  北美洲两个最可怕的地震带可能相互连接。  一项有争议的研究认为,在过去的3000年里,至少有8次地震在今天的美国西海岸造成了连续两

地球迎来末日的N种方式

  近日,霍金针对人类与地球的相依关系再次发出警告: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仅剩下100年。在未来的100年内,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到外太空寻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则将面临灭亡的命运。   如果有朝一日人类终将离开地球家园,会以哪种方式告别?  十万年前,莫纳罗亚火山的部分山体从夏威夷岛断裂并沉入太平洋,

“冰火”试采催生中国能源变革

  多年来,中国受困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根据相关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经过艰苦努力,虽然实现了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前一年下降了4.7%,但比重仍然高达62%。这种长期形成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煤炭在开采、运输和燃烧过程中的污染日益累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雾霾锁城”为代表的一

中国设立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承建

  12月19日,科技部印发了批准依托中海油研究总院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澎湃新闻12月20日消息,科技部在文件中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基

解析:可燃冰是一种危险能源 开发利用难

  可燃冰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气候寒冷致使矿层温度下降,加上地层的高压力,使原来分散在地壳中的碳氢化合物和地壳中的水形成气—水结合的矿层。二是由于海洋里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死亡后留下的遗尸不断沉积到海底,很快分解成有机气体甲烷、乙烷等,这样,它们便钻进海底结构疏松的沉积岩微孔,和水形成化合物。

亚洲地貌与构造系列图著出版

  毫无疑问,如今的人们正享受着现代科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更高效地获取、更恰当地应用,使之成为指导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仍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步入“十二五”阶段,有关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的问题再次成为科技界的关注对象。  在地球科学研究的诸多

五部委发布137项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领域指南(2011年度)

  发改委网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研究审议的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现予以发布。《指南》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高技

用光“听”出山那边的动静

  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可以变身顺风耳?将光纤一路铺去,就能将沿途动静实时传递回来?如果可以做到,那绵延山区的边境线、遍布全国的高铁网络,就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实时监控了。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独门秘技,将这个诱人的“如果”变成了现实。目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已通过与公司合作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李小森:中国可燃冰商业开采有多远

  天然气水合物,又名可燃冰,这个原本只为专业人士了解的新能源,随着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供应的日益短缺,近年来为广大民众所关注。我国可燃冰的研究进展如何?何时能实现商业化开采?近日,《科学时报》专访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李小森。各国期待:储量

遥感技术: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前不久,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说明我国的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

中巴科学家给莫克兰海沟做“CT扫描”

  近一周,中国和巴基斯坦科学家正在进行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在莫克兰海沟连续开展多道地震实验。  “现在开展的多道地震实验以及前一段时间布设的海底地震仪,都相当于用不同的诊断方法给莫克兰海沟做‘CT扫描’,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对海沟产生有重要作用的三大板块。”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教授说。  莫克兰海沟是

灵魂拷问:你为什么做科研?

  你为什么做科研?  作为一项在过去只有获得权贵支持才能玩的高端游戏,科学研究在现今社会已经变得不那么高高在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科研也逐渐从兴趣爱好转变为不少人的谋生工具。  在不少人眼中,“读博士”是做科研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笔者在与不少博士生交流时发现,博士期间发文章较多或者文章较好的学生往往

打造以食品安全为主导的企业文化

  前有“海底捞”火锅店老鼠横行,后有“黄焖鸡米饭”使用问题鸡肉被查,最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很揪心。两家品牌形象佳、经营形势好的企业相继出事,有偶然原因,但也存在共性问题。“海底捞”以“服务好到变态”著称,“黄焖鸡米饭”以百年传承为宣传点,却都将食品安全这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底线、生命线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