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研制出高效抗HINI病毒口罩

近日,中科院携手北京美格赛斯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N99高效灭菌抗病毒医用口罩,该口罩已通过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H5N1禽流感病毒等几十种常见病毒能够有效、快速杀灭和抑制细菌病毒的活性。 目前,为了让这一专利技术在应对日益严重的甲型H1N1流感危机中发挥作用,中科院携手美格赛斯公司现正向全球寻求技术联盟合作伙伴。......阅读全文

武汉病毒所在HIV-1 B’毒株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武汉病毒所在HIV-1 B’毒株分子进化及分子特征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有关HIV-1 B’毒株的分子进化及分子特征性研究论文发表于世界艾滋病研究权威学术刊物——《AIDS》(2008 22(14):1851-1858),《AIDS》杂志该论文审稿专家认为:“本文最

超级细菌来袭 细菌耐药已成“全球威胁”

  青霉素对许多致病菌不起作用了;结核病常规特效药对相当数量的病人失效了;青蒿素在非洲也遇到了耐药……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在《自然—基因组学》上发表了揭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文章;与此同时,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艾滋病免疫综合征》上发表了关于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研究的

细菌耐药已成“全球威胁”

  青霉素对许多致病菌不起作用了;结核病常规特效药对相当数量的病人失效了;青蒿素在非洲也遇到了耐药……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在《自然—基因组学》上发表了揭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文章;与此同时,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艾滋病免疫综合征》上发表了关于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研究的重要进展;而中

第四代HIV-1p24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制取得重要进展

  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HIV分子流行病学和分子病毒学学科组与单抗实验室共同合作,经过三年的不断实验和反复研究,已研制出了适于我国流行HIV毒株检测的第四代HIV-1p24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   第四代HIV-1p24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不仅具有很好的

中科院研究员发表HIV新成果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HIV的治疗和预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HIV携带者的寿命大大延长,新HIV感染者已经从2002年的三百三十万减少到了2012年的两百三十万。但人们仍未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途径,也没有开发出相应的疫苗。 

武汉病毒所在诱导针对HIV的免疫应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勤学学科组在HIV免疫应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作为封面论文于2013年8月发表在免疫学领域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HIV疫苗的研究经历近三十年,但目前仍没有有效的HIV疫苗问世。HIV包膜糖蛋白(Env)是预防性疫苗的首选

上海巴斯德所在艾滋病病毒I型疫苗研发中取得突破

  日前,国际知名杂志《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罗研究组关于艾滋病病毒I型(HIV-1)疫苗的最新成果:一种基于果蝇S2细胞的新型HIV-1 病毒样颗粒(VLP)表达系统。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系统制备HI

武汉病毒所在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等研究中获系列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杨荣阁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研究上厚积薄发,2013年上半年共累计发表SCI高水平论文达12篇,并取得了系列重要科研进展。   杨荣阁研究员带领的学科组针对HIV基因型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AIDS,PLOS ONE,A

Science绘制HIV同谋者的肖像

  经过6年的努力,一个中国科学家研究小组绘制出了HIV入侵人类宿主细胞的“内应”——CCR5的三维图像。   这一“CCR5与HIV药物马拉韦罗(Maraviroc)结合”的清晰快照,提供了关于HIV感染如何起始以及有可能如何终止它们的一些重要信息。该研究的领导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吴蓓丽(

中国科学家发现逆转艾滋病病毒易感性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项目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资助下,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研人员发现能够逆转艾滋病病毒-1型(HIV-1)易感性的主要靶细胞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医学遗传学》和《国际免疫学杂志》上。   据介绍,自1981年首次发现HIV以来,虽然历经30多年的研

中国科学家发现逆转艾滋病病毒易感性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项目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资助下,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研人员发现能够逆转艾滋病病毒-1型(HIV-1)易感性的主要靶细胞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医学遗传学》和《国际免疫学杂志》上。   据介绍,自1981年首次发现HIV以来,虽然历经30多年的研

我国自主研制艾滋病新药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由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团队研制的治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Azvudine),已于近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新药或将极大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费用。   据介绍,阿兹夫定是一种艾滋病毒逆转录酶(RT)抑制剂,属新一代治疗艾滋病药物,由郑州大学等单位联合成功

科学家揭示HIV-1黏膜感染机制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揭示了HIV-1黏膜感染(性传播)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研究揭示亚黏膜组织中定位的肥大细胞可以捕捉HIV-1介导病毒感染T细胞。亚黏膜定位的肥大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一样,是HIV-1黏膜侵染首先接触的宿主细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上海巴斯德所发现粒细胞在HIV-1感染中的新功能

  5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uman blood circulating basophils capture HIV-1 and mediate viral trans-infection of

上海巴斯德所发现粒细胞在HIV-1感染中的新功能

  5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uman blood circulating basophils capture HIV-1 and mediate viral trans-infection of

氧化还原感应蛋白在结核性肉芽肿发生和形成过程的功能

  8月30日,《细胞》(Cell)子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以研究长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士云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氧化还原感应蛋白WhiB6在调控结核性肉芽肿发生和形成过程的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结核分枝杆菌(Mycob

Cell Rep以长文形式发表陈士云研究组新成果

  8月30日,《细胞》(Cell)子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以研究长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士云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氧化还原感应蛋白WhiB6在调控结核性肉芽肿发生和形成过程的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结核分枝杆菌(Mycob

科学家“拍下”艾滋病毒“内应”三维照

抗HIV药物“马拉维若”通过与CCR5结合,将其锁定在非活性状态,从而抵制HIV侵染人体细胞。   “这些结构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9月13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一项重要成果。该所研究员吴蓓丽等人首次解析了艾滋病毒(HIV)共受体

王建华小组发现粒细胞促HIV-1传播新功能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研究发现了人粒细胞促进艾滋病HIV-1感染传播的新功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粒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细胞核呈分叶状,主要包括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50%~6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大约分

武汉病毒所 HSV-2感染增加HIV-1黏膜传播的潜在新机制

  近日,Faculty of 1000收录和点评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勤学学科组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2 Jun 15;188(12):6247-57)上的HSV-2和HIV-1黏膜共感染论文,认为该研究发现提出了HSV-2感染增加HIV

80后结构生物学家赵强:因为很酷,我选择了结构生物学

赵强在实验室工作。(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供图)  “为什么会选择生物?因为高考的时候觉得,数理化的体系已经很完整了,但生命科学还有那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  “为什么会选择结构生物学?那是因为觉得它很酷啊!完全不能想象,蛋白质结构可以看到……长出的晶体那么漂亮。”  科学是理性的,可选择自己的科研道路却

上海巴斯德所揭示宿主细胞限制HIV-1复制的新机制

  目前,艾滋病疫苗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针对艾滋病毒I型(HIV-1)感染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蛋白的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如HIV-1逆转录酶及蛋白水解酶的抑制剂等。但这些针对病毒蛋白的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并且毒副作用大,病人依从性差,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治疗效果。  事实上,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致病机理中取得新进展

  HIV-1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不能有效抵御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已被认为是机体免疫激活的重要标志,而机体的免疫激活可能更进一步增强HIV-1的复制和传播。但机会性病原体如何加速免疫系统的破坏尚不明确。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到重要作

973项目最新文章揭示HIV-1复制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ranslation of Pur-α is targeted by cellular miRNAs to modulate the differentiation-dependent susceptibility of monoc

2020年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我国科学家从玉米中提取出抗艾蛋白酶突变体

可选择性杀伤HIV感染细胞,为HIV药物生产提供新思路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邵鹏柱学科组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唐学科组合作,从玉米中获得了一种能够选择性地杀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的蛋白酶突变体。该研究成果为研发特异性靶向HIV感染细胞的新型抗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