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科研团队:累并快乐着

孙超岷(右三)与他的团队 2013年底,结束了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的学习和工作后,孙超岷便毅然踏上了回国旅程,迎接他的是另一番崭新而未知的学术天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用他自己的话说,“从美国到中国,一天也没耽搁,成功实现完美对接”。 人虽然回来了,孙超岷却面临严峻的考验,他称当时的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没有实验室,没有团队成员,一系列问题不时缠扰着孙超岷紧绷的神经。“当时最为迫切的是赶快拿到科研资金,突破脑中酝酿已久的科研课题。”孙超岷说。 让海洋微生物造福人类 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孙超岷的研究对象是海洋极端嗜盐古菌,而他对海洋科学的研究兴趣也正始于此。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孙超岷选择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丙型肝炎病毒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这段经历也真正激发起了他的学术热忱。孙超岷对此感慨颇深:“中国目前丙肝携带者多达4000万人,未来的治疗形势极为严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阅读全文

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科研团队:累并快乐着

   孙超岷(右三)与他的团队   2013年底,结束了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的学习和工作后,孙超岷便毅然踏上了回国旅程,迎接他的是另一番崭新而未知的学术天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用他自己的话说,“从美国到中国,一天也没耽搁,成功实现完美对接”。  人虽然回来了,孙超岷却面临严峻的考验,

海洋所孙超岷团队:发现可以“吃”塑料的海洋微生物

孙超岷团队成员正在研究“吃”碎片的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对聚酯型聚氨酯的降解图示。  仅仅一年时间,深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课题组就接连获得两项重大科研进展。“2021年,我们首次发现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菌群。今年,我们再次发现并培养出‘升级版’海洋微生物,不仅能有效

小小海洋微生物:嗷呜-我能“吃”塑料

  包装袋、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白色污染”塑料垃圾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降解处理困难,它们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孙超岷科研团队经过5年攻关,首次发现了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原本有害的塑料垃圾,能够变身海洋微生物的“食物”,实现绿色环保的生物

研究发现深海细菌多糖经靶向I型胶原蛋白抑制肿瘤转移

  8月27日,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Marine bacterial exopolysaccharide EPS11 inhibit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liver cancer cells by directly

孙治国:“海洋牧场”建设须提速

 孙治国  海洋农牧化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又一巨大飞跃,建设环境友好型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系统,是人类“返回海洋”的标志之一,更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牧海”让海洋增值  上世纪下半叶,国际上出现了“耕海牧渔”式的海洋生产活动,使传统海洋渔业经济获得飞跃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于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并揭示其元素循环驱动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碳、氮、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示踪和预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地球各种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因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物质代谢方式丰富,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驱动作用。深海微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

单独介导硫化镉纳米颗粒形成的深海微生物酶

  5月15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Threonine dehydratase enhances bacterial cadmium resistance via driving cysteine desulfuration and biominer

海洋所在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特殊生命过程认知研究中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2_4781753.shtml   3月22日,The ISME Journal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cultured free-living represent

科学家发现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科研团队成功获得一个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菌群,并从这个菌群筛查出能明显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多个酶,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危险材料》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岷带领的科研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青岛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样本。经过大量筛选,

越南国家海洋研究所学者访问南海海洋所

  应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唐丹玲研究员的邀请,越南国家海洋研究所Lam Nguyen-Ngoc教授和Doan-Nhu Hai博士于9月中、下旬访问南海海洋所并作学术报告。访问期间,两位学者与南海海洋所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了广泛交流,特别就南海西部海域上升流与赤潮的关系这个研究热点进行了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析,为未来分析微生物原位生物过程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微生物学谱》上。记者了解到,张鑫课

深海到底有没有能利用光的生命存在?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其中90%的海洋平均水深大于1000米,被称为深海,是地球上人们了解最少的生境之一。深海蕴含着巨量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生命过程,亟待我们去认识和开发。  提起深海,很多人都想到黑暗、阴森、可怕等字眼,认为那里一直是神秘而永恒的黑暗环境。但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越来越多

我国海洋国家实验室牵手俄最大海洋研究所

  日前,我国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与俄罗斯最大海洋科研机构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我国新近成立的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矿产资源探测评价等方面,代表了我国综合性海洋研究的最高水平。希尔绍夫

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监测技术中心”通过资质认定评审

图1 扩项评审会议现场   推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能力,拓展监检测业务范围,海洋三所海洋监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8年11月中旬向资质认定主管部门提出了扩项申请,国家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心进行了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   评审组会上听取了中心关于质量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析,为未来分析微生物原位生物过程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微生物学谱》上。  固体培养基

邓羽孙超:生态文明建设须树立底线思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在新时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群众、普惠民生。  守护空间底线。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

微生物所等发现“饿死”肿瘤细胞的新机制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无限生长,它的快速生长需要核酸、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共同参与。肿瘤细胞通过调节这些重要组分的代谢来满足生物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要,脂质代谢重组通路在肿瘤细胞中是最显著变化之一。近年来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效果

微生物所等发现“饿死”肿瘤细胞的新机制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无限生长,它的快速生长需要核酸、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共同参与。肿瘤细胞通过调节这些重要组分的代谢来满足生物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要,脂质代谢重组通路在肿瘤细胞中是最显著变化之一。近年来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效果

第一海洋研究所与南海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7月11日,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简称“南海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将共同推动南海及周边地区海洋、台风和气候的精准预测。签署仪式通过云平台线上进行。南海局分党组书记、局长雷波,副局长于斌,副局长谢健,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铁刚,副所长

海洋塑料每年增加4%,存续时长超预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27.shtm德国科学家分析发现,2020年全球初始海洋漂浮塑料总量中,95%由大于2.5厘米的塑料碎片组成,其存续时间可能比此前预计的更久。这些发现是基于1980年至2020年的观察数据与一个海洋

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获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8年6月26日,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正式获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是海洋四所筹建过程中人才引进和科研机制创新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海洋四所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博士后人员从事科研的重要平台,可根据发展需要,采取委托博士后流动站

成都实施岷沱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

   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常务会近日通过了《成都市岷沱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正式印发给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执行,旨在强化地方政府治理水环境污染的主体责任。  《办法》要求,依据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对水质不达标、水质下降的区(市)县实施资金扣缴,对水质明显改

-2015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5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16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海洋科技图书共有15项成果拟获优。现将拟获奖项目予

超三分之一亚马孙雨林退化

  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和干旱可能已经使超过三分之一的亚马孙雨林退化,这一数字是之前估计的两倍,加剧了人们对全球重要生态系统正在走向“不归路”的担忧。  火灾、土地转化、伐木和水资源短缺削弱了多达250万平方公里森林的恢复力,这部分占亚马孙剩余森林面积的38%,是英国国土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在北海揭牌

  9月10日,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在广西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揭牌。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李永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严植婵、海洋四所筹建组成员、广西海洋和渔业厅、北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参加了揭牌仪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悉,海洋四所是在广西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海洋综合科研机构。它的成立,对进一

海洋所在超疏水表面海洋腐蚀防护领域取得新进展

 模拟高盐高湿海洋大气环境下氯化钠单盐粒与多盐粒潮解行为  课题组供图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侯保荣-段继周研究员课题组在无氟环保型超疏水涂层设计构建及其在海洋腐蚀防护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材料与设计》上。基于独特的界面不润湿性和斥液性,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表面自清洁、油

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深海绿弯菌新类群

  近日,微生物学期刊mBio发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课题组关于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纯培养及其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光能的特殊能量代谢方式的研究成果,为突破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瓶颈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深入了解深海重要微生物类群的特殊生命过程提供了研究材料。  绿弯

产值过亿-山东一海洋仪器研究所破解成果转化之困

  破解科研成果“转化之困”  大量宝贵的科技成果不能实现产业化,似乎已成为一道世纪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仅为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有着霄壤之别。  在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极为明显。然而,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同样面临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1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7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

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

  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据初步核算,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   其中,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29397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0690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6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