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喀斯特地表水系统水生光合作用碳限制的发现及其意义

森林砍伐、农业施肥等土地利用活动强烈地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的碳(C)和氮(N)输入,进而影响地表水生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OC)以及富营养化模式,因为水生生态系统C、N等元素含量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控制着水体的C、N等元素循环以及OC生产,呈现出规律的昼夜和季节性变化,而这些动态过程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探明机制,以服务于“富营养化”和“遗失碳汇”等环境问题的解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再华研究员带领的喀斯特作用水-碳循环研究小组以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建立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控制下的喀斯特泉-池系统为基础,通过研究泉(地下水)-池(地表水)系统溶解无机碳(DIC)、硝酸盐 (NO3-)、溶解氧 (DO)、pH和总有机碳 (TOC) 的昼夜和季节动态,发现水生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过程(即光合与呼吸作用)主导着地表水中DIC、NO3-和TOC的昼夜变化。不同季节......阅读全文

重磅新发现!北京大学发现石头也能光合作用

  2019年4月22日,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李艳和丁竑瑞以及物理学院刘开辉与美国Virginia Tech大学Michael F. Hochella Jr.等合作完成的题为: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on Earth’s s

太阳能新模式!无机矿物转化太阳能系统,

  《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李艳和丁竑瑞以及物理学院刘开辉与美国Virginia Tech

“热喀斯特”湖加速全球变暖

  美、德两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会导致北极永久冻土突然融化,从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全球变暖。研究显示,冻土层中大量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导致地表发生凹陷,之后雨水和融水将其填充为“热喀斯特”湖,湖水又会导致岸边和湖底冻土层突然融化。   由于北极冻土层中储存着大量有机

我国学者在矿物转化太阳能光电效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30103,4152220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李艳和丁竑瑞以及物理学院刘开辉与美国Virginia Tech大学Michael F. Hochella Jr.等合作,在矿物转化太阳能光电效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ho

科学家提出偶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学说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风化碳汇作用(CO2+CaSiO3ÞCaCO3+SiO2)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碳酸盐的风化作用(CaCO3+CO2+H2OÛCa2++2HCO3-)不具有这一功能,因为碳酸盐溶解过程中消耗的所有CO2又通过海洋中相对快速的

科学家提出偶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学说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风化碳汇作用(CO2+CaSiO3ÞCaCO3+SiO2)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碳酸盐的风化作用(CaCO3+CO2+H2OÛCa2++2HCO3-)不具有这一功能,因为碳酸盐溶解过程中消耗的所有CO2又通过海洋中相对快速的

我国学者提出偶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学说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风化碳汇作用(CO2+CaSiO3ÞCaCO3+SiO2)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碳酸盐的风化作用(CaCO3+CO2+H2OÛCa2++2HCO3-)不具有这一功能,因为碳酸盐溶解过程中消耗的所有CO2又通过海洋中相对快速的

地化所在珠江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控制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地表水体水生光合固定溶解无机碳(DIC)产生的内源有机碳是岩石风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流域冲刷输入的外源有机碳混在一起,在传统风化碳汇计算中常被当成外源有机碳而不予考虑,导致风化碳汇被低估。因此,河流中有机碳溯源研究是风化碳汇计算和调控的关键。传统地球化学法常采用δ13C

喀斯特地表水系统水生光合作用碳限制研究

  森林砍伐、农业施肥等土地利用活动强烈地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的碳(C)和氮(N)输入,进而影响地表水生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OC)以及富营养化模式,因为水生生态系统C、N等元素含量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控制着水体的C、N等元素循环以及OC生产,呈现出规律的昼夜和季节

刘再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探碳汇

   刘再华及其团队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全球变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减排和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大气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科学家对此观点迥异,争议很大。  目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揭示稳定铁同位素指示水稻吸收转运铁的过程机制

  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金属蛋白的催化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有两种铁吸收方式,即机理(Strategy)I和机理II。机理Ⅰ是指还原酶首先将Fe3+还原成Fe2+,然后由铁转运蛋白将Fe2+运输到植物体内。机理II是指植物体内合成大量的植物铁载体,并分泌到根际

稳定铁同位素指示水稻吸收转运铁的过程机制

  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金属蛋白的催化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有两种铁吸收方式,即机理(Strategy)I和机理II。机理I是指还原酶首先将Fe3+还原成Fe2+,然后由铁转运蛋白将Fe2+运输到植物体内。机理II是指植物体内合成大量的植物铁载体,并分泌到根际

科学家揭示珠江有机碳来源及控制机制

   日前,中科院地化所刘再华研究员带领的喀斯特作用碳循环研究小组以珠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类脂生物标志物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特征和传统水化学特征,揭示了河流中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控制机制。相关成功发布于《应用地球化学》。  河流生态系统中,地表水体水生光合固定溶解无机碳(DIC)产生的内源有机碳是岩石

美评出2018年十大新物种 中国贡献一种虫子

新华社华盛顿5月28日电(记者周舟)新的类人猿、像头发一样的细菌、靠蚂蚁行走的虫子……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和林业科学学院近日评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种。 该机构从2017年各科学期刊上公布的新物种中选出最与众不同的10种。环境科学和林业科学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