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历史:中科院学部历史上的学科组

作为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的学科布局涵盖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为了充分发挥各学科专家在全院学术领导和学术评议与咨询工作中的 作用,我院在不同时期,曾成立过各种学科专门委员会(1950~1954)、各学部学科专家组(1955~1966)和学部学科组(1981~1987) 等专家组织。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的学术指导、评议和咨询等工作,主要是通过各学科组进行组织实施的,学科组是各学部的主要工作组织,起到了全院分学科学术委 员会的作用。 学科专门委员(1950~1954) 1950至1952年,中国科学院聘请各方面专家250余人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分为数学、近代物理、应用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理生化、实验生 物、水生生物、植物分类、心理、地球物理、地质、古生物、地理、天文、工学实验、近代史、历史考古、语言文字和社会经济等20组,对应于相应的研究所,对 中国科学院的学术研究......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报】让内审成为科研管理的臂膀

  “审计就是找茬儿。”这是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副所长、纪委书记何宏平主抓该所内部审计工作之初,一些科研人员的看法。“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感觉压力很大,怕得罪科学家,将来会影响自己的岗位竞聘。”何宏平说。  然而,这一切近几年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从2012年开始,地化所探索以内部审计

中科院海洋生物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召开工作总结会

  1月24日,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LMB)举行了2012年度工作总结会。全室科研、支撑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总结会,会议由重点实验室主任秦启伟、副主任谭烨辉分段主持。   秦启伟作了2012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他从科研项目与成果、重要项目研究进展与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扎根西北 守望高原

  西北高原所的一个定位集中体现在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有一座标本馆,这里拥有来自青藏高原的生物标本,数量多、种类全,颇具青藏高原特

水生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学研究获进展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等,是调节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关键步骤,是蛋白质动态反应和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也是细胞信号网络调控的重要靶点。由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在样本中含量低且动态范围广,其研究极具挑战性。近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员学科组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学及其功能方

武汉植物园在生物类胡萝卜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抗氧化、视力保护、提高胚胎成活率、软化血管、保护神经元等重要生理功能。然而由于传统的类胡萝卜素和胡萝卜素都具有不溶于水的特点,因而很难被人体吸收和在细胞、组织间转运,由此导致类胡萝卜素生物效率低下和类胡萝卜素相对缺乏。近些年来食品与营养和天然产物领域

守护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

  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据统计,东南亚涵盖了全球约20%的植物、动物和海洋物种,全境都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所谓“生物多样性热点”指的是生物物种高度集中,且面临高度破坏威胁的地区。团队在Zeyardan村驻地处理标本  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就有这样一个研究团队——东南亚野

南海海洋无脊椎动物化学成分研究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刘永宏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于10月在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cyclopentene derivative and a polyhydroxylated stero

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举办学术交流会

中科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举办2011年度首场学术交流会  为促进各学科组间的学习交流,同时为广大研究生提供锻炼的平台,中科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于5月3日在武汉植物园举办了2011年度首场学术交流会。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彭俊华研究员和傅金民研究员主持,重点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湿地遥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利用中科院建设完成的中国土地覆被数据库中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城镇用地和湿地数据,系统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城镇用地扩张和湿地损失的时空格局,并进一步分析了城镇化直接占用湿地的数量、

为建设世界独一无二的授时系统

  夜晚的临潼骊山脚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园区内,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一支科研队伍,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 张首刚,是这支科研队伍的主心骨、领头雁。只要没出差,他办公室的灯总是凌晨时分才悄悄熄灭。 他,率真、不做作,执着钻研

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召开战略研讨会

  4月20日至21日,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孙和平,副所长熊熊,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冯灿,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学雷及研究所各管理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研究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张晓阳博士

2013年中科院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奖教金初选会议召开

  6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北京玉泉路园区组织召开了2013年中国科学院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奖教金初选会议,来自中科院全国各研究所的107名专家参加了评审会,共评出480名获奖人选,分获院长奖、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非西部)和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评审召集人会上,国科大副校长

国际专家组到水生所进行“一三五”专家诊断评估

  11月18日至19日,来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中国的10位在生命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院士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评估组,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三五”发展规划进行了诊断评估。中科院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潘教峰,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段子渊以及中科院规划局、生物局相关部门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1月28日,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三水召开了第六届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主任陶澍院士、副主任朱伟林教授、学术委员丁仲礼、郝吉明、傅家谟、贺克斌、陈建民、骆永明、王子健、余刚、俞汉青、贝丰、梁狄刚、秦勇、郝芳、刘文汇、张水昌、张

武汉病毒所 HSV-2感染增加HIV-1黏膜传播的潜在新机制

  近日,Faculty of 1000收录和点评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勤学学科组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2 Jun 15;188(12):6247-57)上的HSV-2和HIV-1黏膜共感染论文,认为该研究发现提出了HSV-2感染增加HIV

武汉病毒所在诱导针对HIV的免疫应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勤学学科组在HIV免疫应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作为封面论文于2013年8月发表在免疫学领域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HIV疫苗的研究经历近三十年,但目前仍没有有效的HIV疫苗问世。HIV包膜糖蛋白(Env)是预防性疫苗的首选

武汉病毒研究所在防龋粘膜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粘膜免疫学科组在防龋疫苗研究中又取得新进展。该学科组继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JDR)2012年91卷第3期正式发表龋齿疫苗粘膜佐剂研究进展后,又一防龋疫苗研究结果即将在最新一期(JDR,2012年91卷第10

武汉植物园在黑麦草耐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多年生黑麦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温带地区的草坪草兼牧草,不同来源的黑麦草种质资源对盐分的耐受性差异较大。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草坪种质资源学科组以筛选获得的耐盐黑麦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生理、生化和分子角度深入探讨了黑麦草耐盐性的生理和分子基础。研究结果发现,盐胁迫能降低草坪质量、相对

武汉病毒所I型单纯疱疹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研究获进展

  近期,国际病毒学核心刊物Journal of Virology刊登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郑春福研究员学科组的研究论文(J Virol. 2012 Apr;86(7):3528-40)。文章介绍了该学科组在I型单纯疱疹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天然免疫系统

测地所环境监测与评估学科组完成春季野外考察和数据分析

  4月,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监测与评估学科组一行9人在杜耘研究员的率领下到江汉平原四湖流域进行了为期5天的春季野外采样考察。此次采样考察任务是对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水质和水生态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估,考察的重点区域包括四湖总干渠、长湖和洪湖。考察过程中,采集了四湖总干

东北地区水环境参数遥感监测与反演研究进展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在东北地区内陆湖泊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地表实际蒸散遥感估算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遥感、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国际主流学术期刊。   学科组应用经验模型、半解析模型、GA-PLS智能算法,对东北地区重要内陆湖泊和城市

发现新型蛋白质和胞外多糖共同介导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

  活性污泥法是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的主流技术,超过90%的市政污水和50%的工业废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而微生物菌胶团的形成是活性污泥法成功的关键。菌胶团形成菌所产生的胶质状胞外多聚物(简称EPS)是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所必需的“黏合剂”。为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邱东茹学科组对微生物菌胶

中科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举行学术交流

  12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2013年第三场学术交流会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举行。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农业科技办公室副主任王竑晟,武汉植物园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李绍华,重点实验室部分学科组组长、成员及研究生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副主

武汉病毒所在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等研究中获系列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杨荣阁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研究上厚积薄发,2013年上半年共累计发表SCI高水平论文达12篇,并取得了系列重要科研进展。   杨荣阁研究员带领的学科组针对HIV基因型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AIDS,PLOS ONE,A

我国科学家从玉米中提取出抗艾蛋白酶突变体

可选择性杀伤HIV感染细胞,为HIV药物生产提供新思路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邵鹏柱学科组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唐学科组合作,从玉米中获得了一种能够选择性地杀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的蛋白酶突变体。该研究成果为研发特异性靶向HIV感染细胞的新型抗HIV

无包膜dsRNA病毒入侵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细胞》杂志封面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近日以封面文章发表了无包膜dsRNA 病毒入侵机制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该研究成果由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水生病毒及结构与功能研究学科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  在这项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员以无包膜

昆明动物所等家养动物线粒体DNA基因组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家养动物线粒体DNA(mtDNA)基因组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mtDNA序列数据。与此同时,一些问题随之浮现出来。除了数据质量存在缺陷(Shi, et al. 2014. Mol Ecol)之外,mtDNA世系划分标准不一,世系命名混乱的问题也已开始干扰家养动物mtDNA的研究工

南海海洋所珠江口浮游生态研究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学科组黄良民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于2010年2月在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Phytoplankton dynamics in and near the highly eutrophic Pearl River Estu

莲遗传连锁图谱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连锁图谱是研究植物基因组结构、进化的有力工具,是基因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但作为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且素有“活化石”之称的莲,其基因组学研究却明显滞后。因此,构建莲遗传连锁图谱有助于莲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莲重要经济性状的分离和克隆提供依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

武汉植物园莲遗传连锁图谱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连锁图谱是研究植物基因组结构、进化的有力工具,是基因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但作为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且素有“活化石”之称的莲,其基因组学研究却明显滞后。因此,构建莲遗传连锁图谱有助于莲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莲重要经济性状的分离和克隆提供依据,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