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监控显示记忆网络跨越多脑区

据物理学家组网1月31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C)戴维斯分校和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UTHealth)合作,首次显示了不同脑区同时唤起记忆的情况。研究中所用的图论分析方法(graph theory)为进一步揭示人类如何记得时间、地点等细节提供了独特视角。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27日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参与该研究的6名志愿者都患有严重癫痫。UTHealth神经外科医生尼汀·坦登和同事在他们颅内植入电极并保留一到两周,以找出癫痫发作的源头,监控病情。研究人员让患者利用便携电脑,虚拟开车经过电脑内一幅街景中的各条街道,接载乘客,并让乘客在特定地点下车。然后让他们回忆这些街道路线。 研究人员用图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已成为网络研究的新技术,涵盖了从社会媒体连接到航线设计等众多领域。“图论这一个独特工具,能将记忆提取过程中的多重读取联系在一起。”论文高级作......阅读全文

颅内炎症的概述

  脑膜炎是一种脑膜或脑脊膜被感染的疾病。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精神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没有后遗症。  脑膜炎比较罕见,大多数为两岁以下的婴儿。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头痛和呕吐,接下来嗜睡和脖

颅内感染的诊断

  在充分了解发病经过,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如怀疑颅内感染主要的诊断方法是腰穿脑脊液检查,血常规、脑电图、CT或MRI检查可以协助诊断和鉴别检查。脑脊液检查包括测压、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和病毒抗体检查等。测定脑脊液压力可以确定颅内压的高低,这是其他方法尚不能代替的。观察脑脊液色泽、检查脑脊液的细

成人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伴颅内血肿的治疗分析(三)

 Vivakaran等认为即使术前临床表现非常严重的部分患者术后也能完全恢复,是由于梗死区域神经元并未完全坏死所致;故需严格保护血肿周围梗死水肿区域。本组3例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此结果支持行清除血肿以进一步减压,但须严格保护血肿周围的梗死水肿区域。减压术后仍有患者

成人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伴颅内血肿的治疗分析(二)

1.4治疗时机 一旦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当单纯抗凝治疗效果不佳,神经功能恶化或意识程度下降,出现梗死继续加重时开始进行血管内治疗。当全身抗凝联合介入治疗后仍然出现脑出血增多、脑水肿加重、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时,或保守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时,均立即行去骨瓣减压术及血

成人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伴颅内血肿的治疗分析(一)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大多预后良好。但CVST合并颅内血肿后患者的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达3%~15%。目前针对CVST合并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意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

小儿颅内肿瘤的诊断

  小儿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和呕吐时,应考虑颅内肿瘤的可能性,不可因症状缓解而放松警惕,应进行仔细耐心的神经系统查体,对疑有颅内肿瘤的患儿应酌情做脑CT、MRI等检查。

如何治疗颅内肿瘤?

  1.手术治疗  ①直接手术切除。②姑息性手术,包括内减压、外减压、脑脊液分流术、目的仅为暂时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2.放射治疗  ①常规放射治疗;②间质内近距离放射治疗;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宜在术后尽早开始以提高疗效。  3.化学治疗  传统的化学治疗主要是应用各类细胞毒性制剂。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⑴.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⑵.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⑶.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

颅内感染的病理病因

  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或输血等方式进入血液,经血行播散进入脑内。孕妇感染时病原体可经胎盘传递给胎儿。脑邻近组织感染时病原体可直接扩散入颅。通过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黏膜感染,病原体可进入血液或沿神经末梢,神经干进入脑内。颅内感染多数无明显季节性,有两种传染性疾病有季节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

颅内肿瘤的基本介绍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他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

颅内压增高的简介

  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 (200mmH20)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颅

小儿颅内肿瘤的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征(颅缝分离及指压迹增多等)及有无异常钙化斑(多见于颅咽管瘤和少枝胶质瘤)。  2.脑血管造影  肿瘤有占位效应时可见血管移位;血供丰富的肿瘤可见肿瘤异常染色。  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不A仅可以精确定位,尚可了解肿瘤大小,囊实性,有无钙化,血运

颅内脊索瘤的概述

  颅内脊索瘤是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是一种破坏性肿瘤,发病率低,有报告占脑瘤的0.15-0.2%,发病年龄高峰为30-40岁,平均年龄为35-4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两性均可累及,发病率无差异。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

颅内脊索瘤的诊断

  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瘤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或器官所引起。位于骶尾部的肿瘤常引起尾部疼痛, 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内发展,压迫膀胱和直肠,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位于蝶枕部的肿瘤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脑神经,脑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引起颅内高压。在

颅内脊索瘤的病理

  大体所见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质软呈胶状。可有局部出血、坏死、囊性变及钙化等。早期一般具有包膜,附近常有碎骨片及死骨。  显微镜检显示肿瘤组织变化较多,各个病例不同,甚至同一种瘤的不同区域内也不同。分化差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边缘清晰。细胞内外粘液成分较少,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排列稀疏,体

颅内肿瘤的病因分析

  总体上说,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有关病因学调查归纳起来分环境因素与宿主因素两类。环境致病原包括物理因素如离子射线与非离子射线,化学因素如亚硝酸化合物、杀虫剂、石油产品等,感染因素如致瘤病毒和其他感染。但除了治疗性的离子射线照射以外,迄今还没有毫无争议的环境因素。宿主的患病史、个人史、家族史同颅内肿瘤

颅内软骨瘤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男性,41岁。因右侧面部麻木10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颅中、后窝(颞骨岩尖、枕骨右侧、枕骨斜坡)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40mm×28mm(图1A);局部骨质破坏(图1B)。

颅内压增高的简介

  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  颅腔容纳着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当儿童颅缝闭合后或成人,颅腔的容积是固定不变的,约为1400—1500ml。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由于颅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

颅内Castleman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32岁。于2017年1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发作性胀痛不适,3~5min自行缓解,无头晕、呕吐、行走不稳、肢体无力、肢体麻木、口角抽搐、意识不清、听力下降、视物模糊。 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DWI呈稍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与脑组织以线样低信号影分界

颅内压监测的简介

  颅内压监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需要将颅内压检测探测仪探头置于颅内,将探头置于额部及枕部,通过传感器将颅内压的波形传至工作站,从而完整的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病人颅内压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伤情脑水肿的情况,从而知道治疗、估计预后。

颅内多发占位病因分析

病例1:女,47岁,维族。频繁头痛、呕吐2周余,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1周入院。2周前有发热病史,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高血压病史5年。 体格检查:神志清,运动性失语,颈软,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低,右侧巴氏征(+)。CT平扫示左额顶叶及右顶叶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图1a)。核磁检查示

颅内多普勒血流图作用

  颅内多普勒血流图也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测量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可作为早期筛选性诊断方法。  tcd主要以血流速度的高低来评定血流状况,由于大脑动脉在同等情况下脑血管的内镜相对来说几乎固定不变,根据脑血流速度的降低和增高就可以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的检查

  1.头部CT  CT可排除其他病变,发现感染性脑静脉血栓静脉窦病变,同时还可发现乳突区骨质异常、脑膜瘤、脑脓肿等脑静脉血栓的病因。  (1)具有相对特异性的直接征象有①束带征为CT平扫时显示的皮层静脉匍行的高密度血栓,是新鲜皮层静脉血栓的征象。②高密度三角征为CT平扫时上矢状窦后部的高密度血栓,

关于颅内肿瘤的基本介绍

  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形成的转移瘤。脑肿瘤引起颅内压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少数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可伴随不同的症状,如视力视野的改变,锥体束损害、癫痫发作、

颅内感染的概念是什么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脊髓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脑炎和脑膜脑炎等,发生于脑部的又称为颅内感染,以脑膜炎、脑炎和脑膜脑炎最常见。各种生物性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立克次体等均可侵犯脑或脊髓实质、脑膜和血管,引起急、慢性炎症。

怎样预防颅内动脉瘤?

  对于颅内动脉瘤,目前没有能够预防其发生的办法。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脑血管的影像学检查,以便能够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前发现病变并给于恰当的治疗。平时应当对危险因素加以控制,从而降低动脉瘤的发生率。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分析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⑴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⑵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⑶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颅内脊索瘤的早期症状

  一。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瘤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或器官所引起。  二。位于骶尾部的肿瘤常引起尾部疼痛,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内发展,压迫膀胱和直肠,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三。位于蝶枕部的肿瘤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脑神经,脑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

概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1、头痛  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突然出现头痛,慢性者头痛缓慢发展。多为跳痛、胀痛或爆裂样痛,用力、咳嗽、 喷嚏、排便可使头痛加重。平卧或侧卧头低位亦可使头痛加重,坐姿时减轻。早期头痛在后半夜或清辰时明显,随后头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头痛机理可能与颅内压增高使颅内痛觉敏感组织受到刺激或牵拉有关。  

关于儿童颅内肿瘤的介绍

  儿童颅内肿瘤的患病率仅次于白血病而居儿童期肿瘤的第二位。我国13亿人口每年新发生的颅内肿瘤患者近4万,儿童占16%至20%,即每年约有7000多名新发颅内肿瘤患儿。儿童脑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的发病高峰为5到8岁,即在学龄前后发病较多。男孩患儿童颅内肿瘤要稍微多于女孩。颅内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