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专访秦大河院士:揭开“冰雪巨人”的神秘面纱

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世界著名冰川学家、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南极英雄这几个耀眼标签汇集起来,勾绘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不同凡响的科研生涯。 秦大河院士为商务印书馆发售的新书——《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作序,并应商务印书馆南宁分馆和广西科技馆的邀请,近日来南宁做科普交流。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重温当年徒步横穿南极科学考察的经历,呼吁各方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并希望中国砥砺奋进从南极研究大国变成研究强国。 A 为参加南极科考 他拔掉了10颗牙齿 1989年,毛遂自荐争取到徒步科考探险南极的名额后,秦大河的心情喜忧参半。南极是个凶险的“冰雪巨人”,之前已经有许多探求其奥妙的勇士献出了生命,如今要徒步征服它,科考队员心里都没有底。 “但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为能够受派遣参加这一历史性的活动而感到荣幸。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即便发生意外,我也绝不后悔。”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一位知识分子立志......阅读全文

秦大河院士亲率“IPCC”作者团队授课国科大

   “IPCC专家答疑,实实在在的硬课(现在讲话的是秦大河院士)!!”2017年6月2日,是《气候变化科学概论》的最后一节课,资源与环境学院2016级研究生巩晨在朋友圈中发出这样的感叹,配上一张图片——照片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岗位教授秦大河正在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在讲台

秦大河院士:研究生教育既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领导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这一职务已达5年之久。现在,已卸任中国气象局局长职务的秦大河,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课了——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职责所系,更是他的兴趣所在。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课后,秦大河就研究生教育中的培养目标、师生关系、师资建设等问题,畅谈了其所思所想—

大连化物所举办“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会

  为热烈庆祝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文化讲坛成功举办50期,结合当前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国内形势,7月14日上午,该所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来所做“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党委书记包翠艳出席了报告会,会议由所长助理、人事处处长毛志远主持

秦大河院士:资源分配模式切勿走极端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推行步伐正在迫近。据了解,一些部委的某些项目已经在实行“法人责任制”。这实际上增加了研究所法人的责任和资源分配的权力。  但事情往往有利有弊。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就“法人责任制”的资源分配问题提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

秦大河院士:治霾阻力主要来自部门利益

  针对当下备受关注的雾霾治理问题,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在日前于京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50场报告会上表示,如果政府和个人都把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放在首位,在科技、环保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彻底摆脱雾霾天气或许并不需要像洛杉矶那样花费56年的时间,也许20年就够了。他还坦言,治霾阻力主要来自部门利

五位政协委员纵谈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解振华、秦大河、吴晓青、胡存智、白岩松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回答记者提问。  在历时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5位政协委员就雾霾成因与防治、气候变化和中国贡献、城镇化建设用地控制、绿色生活等话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一一作答。  谈雾霾成因:

秦大河院士获得第53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表彰其在IPCC等国际组织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据中国气象局6月28日消息,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六十次会议经过投票,将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记者从气象局获悉,秦大河是世界著名的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作为国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

  “过去70年,地球恢复力逐渐丧失,生物圈反馈效应减弱,如果延续当前的发展轨迹,地球会出现重大危机。”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在该委员会2019年全体会议上表示,面对气候变暖等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亟须相关科学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亟须加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

秦大河院士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近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贡献是近20年来IPCC先后4次发布评估报告,告诫世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致,并提出了阻止气候继续变暖趋势的对策与方法。经外交部批准,IPCC

秦大河:发展中国家亟待提升极端气候应对能力

  联合国下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日前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发展中国家在极端气候事件中损失较大,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坎帕拉发布了《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

中科院地学部18位院士解析汶川地震

建议绘制全国地震烈度图  注意科研成果的积累和共享“最近大家都很忙。”在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举行的四川汶川地震院士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的开场白道出了在场各位两鬓斑白的老院士们的近况。 汶川地震牵动了地学部各位院士的心。地震发生后,他们纷纷搜集资料、了解情况,并积极参与研

看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如意算盘

   10月8日,刚刚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在美国耶鲁大学召开记者会时批评特朗普政府,直言其怀疑气候变化学说是“愚蠢”的。  纵观诺德豪斯的学术生涯,他有多次“怒怼”他人的经历。40余年前,一次质疑让已经享誉经济学界的诺德豪斯首次同气候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揭牌

   1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世界地理学科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的数

这些年各界“诺奖”上的中国身影

   13日,一则“中国水电拿下工程界‘诺贝尔奖’”的新闻刷爆网络。作为我国第二、世界第三大已建水电站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其因规模大、难度高,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水电工程之一。它不仅代表了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的最高水准,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水电建设强劲的创新实力。因此,溪洛渡水电站毫无争议的获得素有

这些年各界“诺奖”上的中国身影

   13日,一则“中国水电拿下工程界‘诺贝尔奖’”的新闻刷爆网络。作为我国第二、世界第三大已建水电站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其因规模大、难度高,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水电工程之一。它不仅代表了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的最高水准,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水电建设强劲的创新实力。因此,溪洛渡水电站毫无争议的获得素有

中国科学家秦大河获沃尔沃环境奖

  瑞典沃尔沃环境奖基金会10月21日宣布,中国冰川学和气候学专家秦大河获得2013年度沃尔沃环境奖,以表彰他在气候变化领域所作的贡献。  评委会在当天发表的公报中说:“秦大河博士长期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他主要参与的评估

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沃尔沃环境奖

  中国科学家秦大河11月26日在斯德哥尔摩领取了沃尔沃环境奖。沃尔沃环境奖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高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沃尔沃环境基金会此前宣布,中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获奖,主要是基于他长期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联合国报告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经过4天的紧张工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9月27日在斯德哥尔摩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已经翻了一倍,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将面临不可想象的灾难。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超过95% 

学术大家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把脉

  12月5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7年在西安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高级学术顾问山仑院士、副主任傅伯杰院士及康绍忠院士、邵明安院士等11位委员出席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校党委常委、水保所党委书记闫祖书,党委常

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高峰学术讲坛召开

  3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高峰学术讲坛”在乌鲁木齐召开。讲坛旨在使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兰召开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于12月18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听取了实验室副主任任贾文关于2012年实验室工作进展的报告;听取了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学术报告,还就实验室开放基金等进行了审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秦大河院士主

环保不再各自为政 六省份“一盘棋”治霾

  “坚决向污染宣战”为大气污染治理开拓新局面。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环保部门提出,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同治理雾霾。   六省区市环保部门提出,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区域重污染预警会商与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建立协作小组共享信

政协委员谈治理雾霾:三十年太久 三五年也不现实

  全国政协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文化、教育、就业社保、医卫、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请问秦大河委员一个关于雾霾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雾霾治理需要30年的时间,您认为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我们国家安排的资金够吗?雾霾现在有从京津冀向其他地方扩散的趋势,您认为原

中国冰冻圈科学大会探索减缓冰冻圈影响科学对策

  第一届中国冰冻圈科学学术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会议以“冰冻圈变化、影响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了冰冻圈的变化机理以及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并探索减缓和适应冰冻圈影响的技术和科学对策。  冰冻圈科学委员会主席秦大河介绍说,2000年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专门启动了新的核心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

院士教授跨学科深度对话环境雾霾

  5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上海论坛特别专场——“雾霾笼罩下的中国和亚洲”跨学科学术报告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气象学家秦大河院士、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和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就当前的雾霾问题展开了深度的对话,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给出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在这次对话中,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认

中国将PM2.5纳入官员考核 降雾霾成政绩新风向

  “PM2.5终期考核不合格将扣减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更影响组织部门干部考评。”这一被认为是“史上最严”大气环境考核制度首次将空气质量全面纳入中国地方领导干部考核。“降雾霾”有望成为中国官员政绩考核的新风向。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指标、终期考核实施质量改

全球变暖正在融化我们的冰川 1950年代以来萎缩18%

  历时八年科学调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日前发布了《第二次冰川编目》,使我国成为世界冰川分布大国中首个实现两次冰川编目的国家。  此次发布的中国冰川编目是在2006年启动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成果。在专家组组长秦大河的指导及项目负责人刘时银研究员的

李吉均院士八十华诞庆祝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

    10月9日,“青藏高原隆起与气候环境变化、人地关系”学术研讨会暨李吉均院士八十华诞庆祝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主持大会开幕式。兰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建、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分别致辞向李吉均院士致以诚挚的祝福。中科院兰州

秦大河院士当选未来地球计划科委会委员

      经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于2013年5月正式当选国际科联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科学委员会委员。  未来地球计划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