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好消息!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成功解析

DNA如何包装成染色体,是科学家们一直努力破解的重要科学问题。近30年来,由于缺乏系统、合适的研究手段,作为染色质包装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研究一直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李国红(中)在工作 科学家已经发现,染色质包装分4步完成,对应了染色质的四级结构:第一级结构是核小体;第二级结构是核小体螺旋化形成30纳米染色质纤维;第三级结构是30纳米染色质再折叠成更为复杂的染色质高级结构,即超螺旋体;第四级结构是超螺旋体进一步折叠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染色体。 为解析30纳米染色质的高精度三维冷冻电镜结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李国红课题组及其合作者(朱平课题组和许瑞明课题组)在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支持下,自主建立了染色质体外组装和冷冻电镜技术(11埃)。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30纳米染色质纤维是以4个核小体为结构单元形成的左手双螺旋......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家率先解析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你知道一个细胞中的DNA加起来有2米长吗?这么长的DNA怎样被“塞”进仅有几微米大小的细胞核呢?   其实,这也是科学家想要搞清楚的问题。   4月25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项关于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解析的研究成果。这篇研究论文发表后,一个尘封

我国科学家率先解析了30纳米染色质高清晰结构

  困扰研究人员30多年的最基本分子生物学问题获得了突破。4月25日,《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家的长篇论文,宣布解析了“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这使人类知道了决定同卵双胞胎存有差异的“30纳米染色质”的结构。   据该论文的作者之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红介绍,遗传信息DNA是经过凝

超高分辨直接观测基因表达的染色质时空调控

  生命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个体发育中,单个细胞如何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组织细胞。这个过程高度依赖于基因表达的精确时空调控,而这种细胞特异基因表达与染色质的调控密切相关。比如,不同的顺式调控原件增强子能够在不同细胞中选择性地激活目标基因。每个基因经常由分布在千碱基(kb)甚至兆碱基(Mb)以外的多个增

调控基因表达的“染色质环”新因子筛选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姚红杰课题组通过系统性筛选在基因组上与CTCF共定位的转录因子,鉴定出大量与CTCF存在高共定位率的新转录因子,并选取了转录因子BHLHE40进行后续的功能验证,发现BHLHE40可以调控CTCF在基因组上的结合,进而影响其介导的远

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揭示基因表达的染色质调控基础

  作为染色质的基本单元,核小体由大约147 bp的DNA和组蛋白八聚体(H2A, H2B, H3和H4)组成。核小体的动态定位和折叠组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染色质状态:“开放”(open)和“闭合”(closed)。核小体的定位和染色质状态的动态变化对以DNA为模板的生物学过程(比如,转录、DNA复制

著名学者庄小威《Nature》发布重要表观遗传发现

  来自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称,她们采用超分辨率成像揭示出了不同表观遗传状态的独特染色质折叠。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1月1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著名的华人女科学家庄小威(Xiaowei Zhuang)。庄小威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4岁时成为了哈

DNA在细胞中呈不规则结构证据找到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DNA在细胞核中并非呈有规则的螺旋折叠状态,但活细胞中DNA以不规则结构存在的决定性证据一直未能找到。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内收纳DNA的情景。   在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收纳有全长可达2米的DNA。这些

DNA在细胞中呈不规则结构证据找到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DNA在细胞核中并非呈有规则的螺旋折叠状态,但活细胞中DNA以不规则结构存在的决定性证据一直未能找到。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内收纳DNA的情景。   在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收纳有全长可达2米的DNA。这

单分子力谱研究揭示染色质纤维的关键中间态结构

  单分子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机器动态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从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磁镊和荧光光谱为主的单分子研究体系,在DNA凝聚(JACS 2006,PRL 2012)、DNA与抗癌药物作用(NAR 2009, PRE 2015)、端粒四联体DNA折叠(

电离辐射引起核内染色质结构调控的新证据

  染色质是真核生命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的存在形式,染色质根据细胞的活动状态和响应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转录、DNA损伤响应和修复等,进行结构调节.染色质结构受电离辐射发生双链断裂(DSB)后的解聚现象已有报道,但是学界缺乏关于核内原位的染色质结构改变的证据支持,DNA发生双链断裂后,损伤响应

八年!“细胞编程和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重大研究计划

  DNA上核苷酸序列承载了生命的遗传信息,遗传物质能够遵循孟德尔遗传法则代代相传。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即使从上一代那里复制获得的DNA序列不发生变化,基因表达也会发生能够继承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

研究发现染转录辅助因子FACT的独特双重功能

  两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龙生龙,凤生凤”和“龙生九子各不相同”道出了生物遗传现象中两个关键的特点:相似性和特异性。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显示人类基因的差异很小(<0.3%),这解释了遗传相似性的来源;另一方面,基因被一类称为组蛋白的生物大分子通过层层组装形成高度有序的染色质结构,受重塑因子、组装因

记中科院朱平研究员:专找难摘的果子

长期关注冷冻电镜的人,对朱平这个名字不会陌生。2014年,《科学》杂志一篇文章首次向世人证明了30纳米染色质是双螺旋结构,一解众多生物学家心中困扰。文章主要作者之一就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朱平。20年前就开始接触电镜的他,曾在冷冻电镜“鼻祖”实验室学习,在国内学科起步时毅然回国,如今已培养出一批冷

Nature Methods: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八大技术

  《Nature Methods》盘点2015年度技术,选出了最受关注的技术成果: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 除此之外,也整理出了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几项技术,分别为:细胞内蛋白标记(Protein labeling in cells)、细胞核结构(Unraveling nuc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

Nature期刊评选出2019年需要关注的7大技术

  7位专家预测了2019年将推动他们各自所在的领域向前发展的技术进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从头构建基因组大小的DNA分子等。对生命科学技术来说,2019年看起来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扩展单细胞生物学  Sarah Teichmann是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细胞遗

《Nature》:2019年需要关注的7大技术

  7位专家预测了2019年将推动他们各自所在的领域向前发展的技术进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从头构建基因组大小的DNA分子等。对生命科学技术来说,2019年看起来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扩展单细胞生物学  Sarah Teichmann是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细胞遗

关注前沿测序技术

关注前沿测序技术:研究生发现更全面测序方法 来自韩国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 ,南加州大学USC生命科学学院分子与生物信息学课题组的生物学家发展了一种能对一个生物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序的新方法,这一研究方法发表在《Genome Research》杂志上。 原文检索:Genom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合肥研究院揭示G0调控染色质空间构象cox2基因的作用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李君课题组运用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探究并阐明了氧化石墨烯(GO)对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氧化石墨烯对染色质构象调控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氧化石墨烯作为碳族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在材料、能源、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学者发表6篇Natur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iNature  2019年9月4日,中国学者在Nature连续发表了6项成果,涉及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不同的领域,iNature系统介绍这些成果:  【1】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

Nat. Methods|新型显微镜实现纳米可及性基因组超分辨成像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Zhe Liu、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obert Tjian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用于可及性基因组超分辨成像的新型显微镜。  这一研究成果于2020年3月1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方法学》上。  为了在纳米尺度上对可及性基因组进行原位成像,研究人员开发了转座酶可及性染色质光激

12月10日《自然》杂志精选

  本期封面所示为野生型果蝇背上的机械感应器官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非对称 “Sara核内体”的隔离在一个敏化的突变体背景下遭受破坏,改变了产生这些刚毛的干细胞的细胞命运,之后果蝇的背部便裸露了出来。非对称细胞分裂是干细胞在发育和其他方面一个共同的基本过程。在非对称分裂过程中,很多命运决定因素在细胞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再次飞跃 | 短短2天,中国学者连续发表11篇CNS

  摘要: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初宝进及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Han Gang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Mammalian Near-Infrared Image Vision through Injectable and Self-Powered Retinal Nanoantenna

生化与细胞所揭示跨核膜复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周兆才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跨核膜蛋白质复合物SUN-KASH作为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分子桥梁在细胞机械力传递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机制。   真核细胞的核膜是介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一种

推动材料学与生命科学发展 记2019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2月17日,2019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推动北京及周边省市广大电子显微学的学术及技术水平,促进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和交流。会议共有200余人出席、参与。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支持媒体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年会签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MemGlow™质膜染色荧光探针在膜标记领域的应用(一)

       使用荧光探针的质膜染色技术        真核细胞质膜(PM)是脂质双层,组织成一个连续的屏障,将细胞环境与细胞外空间分隔开, 由质膜提供的物理屏障还用作蛋白质的生物支架,这些蛋白质介导信号转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