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溶液环境下小分子组装与解组装STM成像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利用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L-STM)实现了酶控小分子组装/解组装动态过程的STM成像。近期,Nanoscale 以Using L-STM to directly visualize enzymatic self-assembly / disassembly of nanofibers 为题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小分子组装/解组装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现象,透过小分子组装/解组装可以了解很多生命运行的深层机制。已报道的研究中,大多是先将小分子在溶液下完成自组装,然后在真空环境下研究组装后的静态结构。在溶液环境下直接观测小分子的实时组装与解组装过程,目前还未见报道。 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之前已利用自主研制的高稳定-低漏电流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漂移速率 < 60 pm/min,漏电流 < 20 pA),在“逐行恒高成像”的新模式下获得了EGFR等一系列蛋白分子的亚分......阅读全文

溶液环境下小分子组装与解组装STM成像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利用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L-STM)实现了酶控小分子组装/解组装动态过程的STM成像。近期,Nanoscale 以Using L-STM to directly visualize enzymatic self-assembly / disass

化学所在二维手性Kagome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TCAS在Au(111)表面形成的手性Kagome网格结构的STM图像(a,c),结构模型(b,d),及手性结构形成示意图(f)。  二维Kagome(笼目)网格结构由于其独特的几何形状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近年表面分子组装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结构虽在晶体中早有发

化学研究中的扫描探针显微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以下略称为STM)问世[1]。以后仅十余年,以STM为代表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迅速发展,应用也已经拓展到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众多

BIACORE3000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使用说明

BIACORE3000操作手册本手册包括BIACORE3000工作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BIA是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来实时跟踪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不用任何标记物的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 SPR)是一种

牛津仪器Cypher VRS视频级成像原子力显微镜

牛津仪器Cypher VRS视频级成像原子力显微镜  产品技术特点——牛津仪器AR的原子力显微镜特点主要有:(1)极低的XY方向开环和闭环噪音(8pm和60pm)让Cypher成为不管是溶液中还是空气中最容易实现原子级高分辨率成像的原子力显微镜;(2)SportON全自动的操作和GetStart智能

2016国际荧光前沿技术高端论坛(FluoroFest)在京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4月19日,2016国际荧光前沿技术高端论坛(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学开幕。FluoroFest 是一个全球性的荧光学术论坛,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荧光技术,推动跨学科及领域的经验分享与合作。

中国化学会2010年国内学术会议计划发布

  一、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   时间: 6月20-23日; 地点:福建省厦门市; 预计参加人数: 2000人   主题:创新型社会与化学的责任   内容及范围:1.绿色化学;2.环境化学;3.化学生物学;4.纳米化学;5.应用化学;6.有机化学;7.聚合物科学中的理论、模拟和计算研究;

微流控芯片加工技术解析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  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是在1990年首欠由瑞士Ciba2Geigy公司的Manz与Widmer提出的,当时主要强调了分析系统的“微”与“全”,及微管道网络的MEMS加工方法,而并未明确其外型特征。次年Manz等即在平板微芯片上实现了毛细管电泳与流动。微型全分析系统当前的发展前沿。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和特点

1.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刚性材料——单晶硅、无定性硅、玻璃、石英等;刚性有机聚合物材料如环氧、聚脲、聚氨、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弹性材料——二甲基硅氧烷( PDMS) 。2. 微流控分析芯片材料的特点有机聚合物芯片材料的基本要求:①材料应易被加工;②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③在分析条件下材料应是惰

杨芃原组稿《质谱仪器研制专辑》优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今日,《质谱学报》出版“质谱仪器研制专辑”,本专辑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组织,共有全国十余家重点单位和课题组,发表了关于质谱研制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杨芃原教授为该专辑作序题为:质谱技术是国家战略核心技术。  杨芃原在序言中指出:据报道,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高端检验检测设备以进

太赫兹(THz)光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一)

 汪一帆1) 尉万聪2) 周凤娟1)** 薛照辉1)**(1)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2)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     摘要 太赫兹(THz)辐射是一种新型的远红外相干辐射源,近年

陈洪渊:原始性创新是21世纪分析化学面临的最根本挑战

  “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法宝,是科教兴国的灵魂, 也是国家民族振兴的灵魂。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如何推动分析化学发展与创新的一点思考和浅见,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理念上更新促进原始性创新   毫无疑问,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将推动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变

全球学者献技 ICAS 2017 光谱分析分会场被拉曼“占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7年5月7日,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中国化学会(CCS)主办的2017 年国际分析科学大会(ICAS 2017)光谱分析分会场的报告继续进行。分析测试百科网注意到,本届光谱分析分会场的报告从数量上来说,主体为拉曼及相关技术。光谱分析分会场主持人,韩国汉

岛津SPM-8100FM的应用领域

原子力显微镜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技术趋于成熟,在真空下可以达到“原子级”分辨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实验环境需要大气环境甚至液体环境。这两种环境下探针固有的低Q值使图像分辨率急剧变差,甚至无法达到纳米水平。SPM-8100FM真是为了解决此困境而生。运用创新性的调频技术,SPM-8100FM突破

蛋白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技术

1.原理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是依据蛋白质分子的静电荷或等电点进行分离的技术,等电聚焦中,蛋白质分子在含有载体两性电解质形成的一个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中电泳。载体两性电解质是脂肪族多氨基多羧酸,在电场中形成正极为酸性,负极为碱性的连续的pH梯度。蛋白质分子在偏离其等电点的pH条件下带有电荷,因此可以在

蛋白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技术

1.原理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是依据蛋白质分子的静电荷或等电点进行分离的技术,等电聚焦中,蛋白质分子在含有载体两性电解质形成的一个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中电泳。载体两性电解质是脂肪族多氨基多羧酸,在电场中形成正极为酸性,负极为碱性的连续的pH梯度。蛋白质分子在偏离其等电点的pH条件下带有电荷,因此可以在

JACS/Angew/AM 11篇,赵东元、彭笑刚、楼雄文、张强等成果速递

  1. JACS:用于检测癌细胞和肿瘤中溶酶体甲醛含量的双“锁钥”钌复合探针  生物医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甲醛生成是造成组织癌变、癌症进展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响应性分子探针可以检测活细胞和肿瘤中溶酶体内的甲醛,并对药物引发的甲醛清除过程进行监测,这也有助于未来的癌症诊断和治疗监测。  大连理工大学

扫描探针纳米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对如此众多的信息怎样实现检测、转换、传输、存储和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晶体管的特征尺寸已按Moore定律由1cm降低到目前的近0.1μm,如今最新型的微处理器集成了4000多万个晶体管,到201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啦!

  2017年12月1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基金申请代码调整宣讲会”,2018年化学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为:  B01 合成化学  B02 催化与表界面化学  B03 化学理论与机制  B04 化学测量学  B05 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  B06 环

DPI技术-“分子显微镜”

  DPI(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双偏振极化干涉分析技术是自200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用于对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的实时相互作用行为进行定性定量测量研究的工具。通过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的密度、厚度和表面浓度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定量测量来了解分子结构(

DPI技术-“分子显微镜”

DPI(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双偏振极化干涉分析技术是自200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用于对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的实时相互作用行为进行定性定量测量研究的工具。通过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的密度、厚度和表面浓度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定量测量来了解分子结构(

冷冻电镜有什么用? ——2017诺贝尔化学奖简析

他们让生物化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令生物分子的成像在原子分辨率上获得简单、清晰的图像。出生于欧洲的三名科学家因“发展冷冻电镜,用于在溶液中测定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而分享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消息10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布。三名科学家分别是瑞士洛桑大学生物物理荣誉教授雅克·杜波切特(Ja

超分子囊泡实现抗癌药物细胞内转运

超分子囊泡的形成以及pH调控的抗癌药物释放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伴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新型药物纳米载体或药物转运系统。这些药物纳米载体或药物转运系统需具备“智能性”,即不仅需要构筑规整有序的结构骨架实现高效地负载治疗药物,而且可以在人体内病

China Lab 2014技术研讨会主会场演讲报告

  2014年3月12日,由广东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国际科技贸易展览公司主办的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4)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开幕。12日上午召开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主会场共邀请到诸位专家学者就蛋白质的

美让拟肽自我组装成纳米绳子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表示,他们“诱导”聚合物自我编织成了束状的纳米绳子,该纳米绳基本达到了生物材料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功能,且非常坚固,足以应付受热和干燥等恶劣环境,这是科学家在研制具备天然材料复杂性和功能的自组装纳米材料道路

微流控扩散技术-膜蛋白研究新方法

背景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在生物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但是,由于很难获得稳定均匀且维持膜蛋白正确构象的膜模拟环境,膜蛋白研究远远滞后于水溶性蛋白。磷脂纳米盘(Nanodisc)是由高密度脂蛋白发展而来的用于膜蛋白研究的新类型膜结构。将膜蛋白与Nanodisc组装起来,是膜蛋白研究的有

新型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流通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工业污染物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致癌、致畸变物质,长期摄入会造成潜在食源性危害。食品样品基质十分

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检测新策略研究获系列进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行九及其团队在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检测新策略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首先,课题组成员基于主客体复合的电化学阻抗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研究人员利用环糊精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空腔结构,使得有机物客体分子可以通过各种分子间非共价作用

Science:生命的力量

Jack Szostak正在调配地球早期起源生命的那一碗“原始肉汤”   Jack Szostak正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科研目标前进,他要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人工合成出一个活细胞。   Jack Szostak知道他也许永远也实现不了他的终极科学梦想了。然而,用英国剑桥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

迈入新时代 第十三届化学会杨秀荣院士颁奖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办,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于2018年6月17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学术会议6月15日开幕,持续三天,5个论坛,14个主题学术分会吸引了广大专家学者近三千人的研讨和交流,盛世壮观。会议现场  闭幕式上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