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技杂谈:让科技争鸣成常态

当前,我国的科技事业已迎来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并重、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新阶段,公开、平等、理性的讨论乃至批评,理应成为各方乐见的常态新近出版的2018年第2期《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英文简称“CCCF”),发表了黄铁军教授的文章《也谈强人工智能》,对上期周志华教授的《关于强人工智能》和李国杰院士的《走务实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提出批评和反驳意见。对此,李国杰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在题为《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平台》的“主编评语”中大加赞赏:“我一直希望CCCF成为学术争鸣的平台,期盼多年的局面终于看到一点苗头,感到十分高兴。”不能不说,李国杰的这一表态充分显示了一位资深科学家的广阔胸襟和真知灼见。科学无禁区,真理愈辩愈明。无论是对国家的科技计划和管理政策,还是对某项具体的科学发现、技术成果,科技同行展开公开、平等、理性的对话、讨论乃至批评,是一个国家科研环境、科学文化健康与否的重要体现,也有助于减少科技决策的盲目性,有利于科技本身的良性发......阅读全文

李国杰:用教育传递科学DNA

李国杰院士接受专访  69岁的李国杰院士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他的头衔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首席科学家等。不过,在他的学生的描述里,他更像一位亲切的长者——这是一个“总是对教育亲力亲为的院士”,一个“很像家长的老师”,一个

李国杰院士:算力网络前景光明、挑战巨大

信息社会进入智能化新阶段,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作用已不是解决连通问题,而是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充分的分析、判断和控制能力,因此,计算能力和大数据资源成了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必须实现基础设施化。算力和GDP呈正相关的关系,未来“算力指数”可能是比“电力指数”更重要的

李国杰院士:科研工作为何效率低下

  “我们是否应当反思一下,科研开发除了对个人评职称和为本单位排名次起加分作用外,能否对整个社会进步真正产生较大的影响?”日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院士在深圳举行的“2011中国计算机大会”上,痛批低效研究开发,对于大量无用甚至无效的研究,他认为是群体性“糊涂”。  据介绍

李干杰会见联合国训研所总干事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6月25日在京会见了来访的联合国训研所总干事洛普斯先生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开展环境领域内合作事项充分交换了意见。   李干杰首先对洛普斯先生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李干杰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国策,采取

李国杰院士:要做有用的研究,不要只怪罪环境

  “现在很多人做研究仅仅是从论文到论文,论文中脱离实际的假设越来越多,把权衡取舍当科研,搞一堆的符号吓唬人……”在日前于中科院研究生院举行的“院士大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发表演讲,一再强调要做“有用的研究”,并告诫台下众多的中科院研究生,科研环境由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构成,与其只会怪

李国杰院士谈“曙光一号”研发收获

中科院院士李国杰(右)在“曙光一号”诞生20周年活动上  12月23日上午消息,由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曙光公司联合举办的“曙光一号”高性能计算机诞生2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回顾了“曙光一号”的诞生过程,并谈论了整个研发过程中的收获。  中国第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曙光

李干杰会见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今日在京会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穆罕默德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合作进行了交流。   李干杰首先对穆罕默德一行访问环境保护部表示欢迎,他说,中国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合作已逐步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

李国杰院士:科学技术首先是生命的保障

在汶川特大地震的紧急救灾中,我们感受到卫星电话、遥感遥测、生命探测仪等先进科学技术在危难时机的特殊作用,但几万同胞丧失生命、几十万乡亲失去家园的惨重损失刺痛了每一个科技人员的心。如果我们有能力提前一天作出地震预报,将挽救多少生命! 我们常说,科技是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其实,科学技术首先是生命的保

李国杰院士谈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对科技界来说,今年可谓是一个“规划年”。  从今年年初开始,“十二五”规划的起草工作就已全面启动。与此同时,作为“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传来的消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厘定为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李国杰:2010年科研投入七千亿 效率低下

  李国杰院士:科研工作为何效率低下? 投入增多难掩精神“缺钙”  “我们是否应当反思一下,科研开发除了对个人评职称和为本单位排名次起加分作用外,能否对整个社会进步真正产生较大的影响?”日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院士在深圳举行的“2011中国计算机大会”上,痛批低效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