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严重外科创伤患者多特征性地表现出菲尔科(Virchow)三要素,这三大要素促使了静脉血栓形成,即血液瘀滞、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重大创伤和长期卧床病人采用超声学监测和静脉造影检查明确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30%~40%。在这些患者中,延伸至股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约40%-50%发展成为肺栓塞。而未经治疗的肺拴塞死亡率为25%,因此,严格遵守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范策略是必须的。高危因素:可正当预防的高危因素包括:较大的普通外科手术(如全身麻醉的胸腹部手术,手术持续时间不短于30分钟)、神经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泌尿外科较大的手术、多发伤、髋骨骨折、脊髓损伤、恶性肿瘤的手术和化疗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另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不足以做到合理预防,但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改变预防策略:有静脉血栓栓塞史,年龄大于40岁,肥胖,最近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史,长时间卧床或固定,激素替代治疗,抗磷脂抗体......阅读全文

外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严重外科创伤患者多特征性地表现出菲尔科(Virchow)三要素,这三大要素促使了静脉血栓形成,即血液瘀滞、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重大创伤和长期卧床病人采用超声学监测和静脉造影检查明确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30%~40%。在这些患者中,延伸至股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约40%-50%发展成为肺栓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分析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DVT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对付DVT重在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  目前公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1.静脉血流滞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

  19世纪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不仅使各因素有了具体内容,而且可用检测方法予以证实。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肢体动脉栓塞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感觉异常,脉搏消失,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  2.急性弥漫性淋巴管炎  发病较快,肢体肿胀,无浅静脉曲张,可有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3.其他疾病  淋巴水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深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患病后易造成肢体病残,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

  1、化验室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急性期化验检查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均增高;体外血栓检查,湿重、干重、长度均异常。  2、超声波检查:多普勒超声波简便有效而无创伤性,可反复检查。能迅速作出结论。但超声波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有以下缺点:①不能确切地测定几处重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对诊断有困难的静脉血栓形成,可选用下列检查以资确诊,一般首选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注意不要遗漏髂静脉和肌间静脉。  1.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  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法有很大进展,采用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超声波检查、电阻抗体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9世纪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不仅使各因素有了具体内容,而且可用检测方法予以证实。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速。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静脉时,则

如何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速。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静脉时,则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简介

  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采取必要的药物预防措施。术中操作时,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是什么

  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除了对魏尔啸提出的三大病因被公认之外。有许多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可能与本病有关的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  血液在正常流向和正常流速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在血流的中轴流动,被一层血浆带与血管壁隔开,不易形成血栓。当在某些情况下,导致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患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特征,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有密切关系。不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1.疼痛  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神经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

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介绍

  1.血液检查  可有D-二聚体升高,表明有血栓形成而激发的继发性纤溶反应。可提示机体内有血栓形成。  2.超声多普勒  可准确判断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及血栓累及的范围。可作为首选的确诊性检查。  3.CT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  可明确下肢深静脉、下腔静脉及肺动脉的情况。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

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介绍

  1.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进行轻微活动,起床时应穿戴医用弹力袜。  (2)抗凝治疗 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对确诊患者及高度疑诊者,如无禁忌证,应即刻开始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3)溶栓治疗 急性近段性DVT,发病时间2周内,一般情况

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头端高30°~45°。先在踝部扎一橡皮管止血带压迫浅静脉,用12号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在一分钟内注入40%泛影葡胺80~10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先摄小腿部X片,再摄大腿及骨盆部X片。注射造影剂后,再快速注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管腔,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及症状

  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相关介绍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缓解伴有急性腿部肿胀的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议严格卧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传统方法遭到了质疑,肺部扫描显示卧床并没有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此外,与卧床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得更快。  深静脉血栓患者穿用弹力袜可改善疼痛和

简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1.疼痛  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神经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腹股沟等区域。多为胀痛、疼痛性痉挛、紧张感,卧床或抬高患肢可缓解。  2.肿胀  是最主要或惟一的症状。常为单侧肢体肿胀。若为下腔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1.症状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2.体征  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检查

  诊断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速。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静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肢体动脉栓塞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感觉异常,脉搏消失,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  2.急性弥漫性淋巴管炎  发病较快,肢体肿胀,无浅静脉曲张,可有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3.其他疾病  淋巴水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栓治疗共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以下肢多见。下肢DVT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中央型(近端 DVT)是指包括腘静脉及以上的血栓;周围型(远端DVT)是指腘静脉以下的血栓,包括小腿肌肉静脉丛和小腿深静脉。混合型DVT即周围型和中央型同时存 在。关于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1.症状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2.体征  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患肢肿胀 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辅助检查

  诊断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肢体动脉栓塞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感觉异常,脉搏消失,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  2.急性弥漫性淋巴管炎  发病较快,肢体肿胀,无浅静脉曲张,可有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3.其他疾病  淋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女性,33岁,无业【主诉】停经41周,入院待产【现病史】青年女性,孕1产0,孕妇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6年8月8日,预产期2017年5月15日;停经40天测尿HCG阳性。停经早期未出现纳差不适,无放射线接触史;早孕期无病毒感染,未接触其他有害物;停经4月出现胎动,停经12周在本院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病因分析

  本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深静脉阻塞,造成肢体回流障碍,在机化修复过程中因静脉瓣膜破坏导致血液返流,引起小腿深静脉高压淤血,引发腓肠肌泵功能不全和交通支瓣膜破坏导致下肢水肿,淤血、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组织营养不良,导致皮肤营养性改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疾病,其是由于外周血管阻塞所致,常见的诱发因素有[1]:妊娠与分娩;创伤性手术;长时间制动;年龄较高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等,若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与健康。在以往临床确诊中,常依靠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表现以及静脉造影等,患者的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主要是患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特征,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有密切关系。不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1.疼痛  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神经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