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徐峻教授来昆明植物所做学术报告

11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山大学药学院徐峻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徐峻主要就图论算法及其在化学科学、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了题为“降血脂药物设计——基于系统机理的中药与西药创新”的学术报告。 徐峻就图论算法探讨了药学领域中的中药解析与发展,提倡在药物化学领域中用系统化学进行化学反应网络系统、药效骨架组学的研究。他在降血脂药物创新技术方面,主张在整合基因组、蛋白质组、化学骨架组的基础上,建立药物创新全局导航系统,力促药物创新从“单化合物——单靶标——治一病”模式尽快进入中西合璧的新模式,即“多化合物——多靶标——个性化调理”模式。报告结束后,徐峻与在场的师生就植物化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探讨。 徐峻为中山大学药学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分子设计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所和暨南大学客座教授,2009年......阅读全文

中山大学徐峻教授来昆明植物所做学术报告

  11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山大学药学院徐峻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徐峻主要就图论算法及其在化学科学、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了题为“降血脂药物设计——基于系统机理的中药与西药创新”的学术报告。   徐峻就图论算法探讨了药学领域中的中

昆明市副市长阮凤斌考察昆明植物所

  2013年1月25日,昆明市副市长阮凤斌一行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参观考察。  阮凤斌一行听取了工作人员关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用途及意义的介绍,参观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种子保存设施和实验室,并对各项工作流程、种质保藏技术、条件等运行和维护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和了解

昆明植物所揭示植物春化现象的分子调控机制

  春化(vernalization)是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处理,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冬性草本植物(如冬小麦)一般于秋季萌发,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冬,于第二年夏初开花结实,这是因为冬性植物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形成花芽。春化也是植物适应性进化的结果。生长在低纬度地区的拟

昆明植物所召开全所研究员会议

  为了认真落实和贯彻中国科学院党组确定的“创新2020”实施方案,确保完成知识创新工程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12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了全所研究员会议,并就《昆明植物所“创新2020”研究系统组织管理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本次会议有22位研究员和部分青年科研

昆明植物所举办第38期KIB讲坛

  12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生会举办第38期KIB讲坛。李艳研究员为大家作了题为“天然抗肿瘤药物发现”的讲座。   李艳就抗肿瘤药物发展、信号通路与肿瘤、天然抗肿瘤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天然抗肿瘤药物发现”这一主题进行展开,将化学研究与活性筛选、作用机制研究

昆明植物所育成系列兜兰新品种

  品种创新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丰富,为培育特色品种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许多资源对世界的园林景观和花卉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目前花卉生产所用的主要品种基本依赖进口,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仍是花卉科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方向。  兜兰属(Paphio

昆明植物所举办第39期KIB讲坛

  1月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生会主办的第39期KIB讲坛举行。杨玉荣研究员作了题为100 Years of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的讲座。   杨玉荣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内容生动风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在杨

昆明植物所举办第41期KIB讲坛

  11月25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开启了KIB讲坛“国际化学年”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漫谈天然产物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会场座无虚席,孙汉董院士也来到现场。   周俊院士以宏观的“植物科学”切入当天的主题,阐述了该学科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接着讲述了“天然

昆明植物所国产块菌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块菌在商业贸易上称为“松露”。块菌是稀缺的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不可取代的生态价值,且由于其味特殊、价甚钻石,被誉为“厨房里黑钻石”、“上帝的食物”,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奇珍异馐。   近十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及重要方向

昆明植物所抗肿瘤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环吡酮胺(ciclopirox,CPX)作为广谱抗真菌药,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显示出重要的抗肿瘤药物成药潜力。机制研究显示,CPX 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内多个重要信号通路,如 mTOR、wnt 等,以及螯合细胞内 Fe2+ 离子从而抑制 Fe2+ 依赖的核苷酸还原

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员应邀发表绿色植物起源

  植物是指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自养真核生物。通常我们认识的植物即为绿色植物,包括绿藻、轮藻和陆生植物。绿色植物与其它真核生物大约在10亿年前发生分化。而在12亿年前,占据地球绝大部分的是海洋,此时红藻类起源。红藻类在很长地质历史时期占据了地球自养生物的主体,直到约5亿年前绿色植物开

昆明植物所探索菌类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松茸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为重要的林副出口产品,在云南省年均出口创汇额达4000多万美元。松茸的产量逐年波动较大,其价格随产量波动而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社区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松茸产量的波动是森林、土壤、气候、菌落和采集方式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

昆明植物所探索植物响应AHL信号刺激的内在机制

  一氧化氮(NO)与过氧化氢(H2O2)作为植物内重要的第二信使,调控植物对复杂环境的生理适应。环鸟苷酸(cGMP)也是一类重要的信号物质,参与一氧化氮与过氧化氢信号介导的诸多生理响应过程,但是在植物响应逆境刺激过程中NO、H2O2与cGMP 之间的精细网络调控尚需进一步探索。  AHL (N-a

昆明植物所寄生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研究取得进展

  新基因对物种的起源、演化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而水平基因转移作为物种引入新基因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发生规模和生物学意义在原核和低等真核生物中都研究得较为深入。在高等植物中,水平基因转移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植物中的细胞器之间,而对发生在基因组之间的水平基因转移报道很少,对其生物学意义的认识也更

昆明植物所与泰国联合举办民族植物学培训

培训班剪影  3月17日至25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泰国生物多样性经济办公室(BEDO)在曼谷和清迈联合举办了为期九天的“民族植物学在植物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培训班,本次培训包括5个讲座和4天的野外实习与示范。参加培训的学员共25人,来自泰国BEDO的各分支机构、国家林业部保

昆明植物所等发表16个新分类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经典分类与植物多样性团队研究员税玉民课题组在我国西南边境以及越南北部开展了长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与当地的保护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该课题组在云南南部边境地区与大围山、文山、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永德大雪山、南滚河、老山、古林箐等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

昆明植物所兜兰属研究取得新进展

  花形奇特、色彩艳丽但极度濒危的兜兰属 (Paphiopedilum) 植物全世界共有85种,中国是兜兰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有29种,占全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兜兰属中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受经济利益驱使而被过度采挖,导致资源破坏十分严重,一些种类已濒临灭绝。20

公众科学日-来昆明植物所“植”面神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92.shtm探寻种子的神奇力量、识别毒蘑菇、发现“藓”为人知的秘密、体验植物化学的无所不能……5月13日至14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第19届公众科学日如期举行。活动以“植”观世界“植”面神奇为主

昆明植物所等在沉香研究中取得进展

  沉香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含有树脂的心材,是“沉檀龙麝”四大香药之一,其在阿昌族、傣族、德昂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藏族、彝族等民族的传统医药中也有应用。沉香提取物(AQUILARIAE LI

昆明动物所开发出适用于高通量异质性数据算法

  挖掘肿瘤大数据有助于识别和总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变化规律。然而,肿瘤组织高度异质性、批次效应等因素是肿瘤数据分析的重要难题,而目前常用的转录组数据分析方法对于肿瘤离群值极度敏感,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针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不依赖均一化、非参的高维大数据分析算法

昆明植物所等在植物开花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响应季节变化的开花时间是通过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光周期)的感知来完成的。在拟南芥中,长日照条件诱导开花启动因子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来加速植物开花。光周期条件对FT的激活主要依赖于转录因子CONSTANS(CO)的活性,对CO的转录水平、蛋白质稳定性以及生物钟的调控

昆明植物所破译稻属植物5个物种全基因组

  亚洲栽培稻(一般称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80%以上的中国人口。在水稻与其它约23个物种共同组成的稻属植物中,它和7个稻种(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长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组类型,这些水稻近缘物种间断分

昆明植物所完成横断山川西地区植物学野外考察

  在美国国家自然地理协会资助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乐霁培、李新辉博士等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加州科学院的植物学家一道,对横断山川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植物学野外考察,考察活动顺利结束,队员于近期返回昆明。   据悉,地处我国西南部

昆明植物所等在应激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领域进行探索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生化机制,自然选择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化和产物多样性的驱动力,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学意义不仅仅是化合物具有什么样的活性,而在于植物在选择压力下,产生的化学成分对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反映。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罗晓东课题组刘亚平博士与昆

昆明植物所植物腺毛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功能研究获进展

   腺毛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胁迫而演化出来的特殊结构,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地上部分的表面。植物腺毛是合成和贮存各种类型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细胞工厂”),这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往往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功能,在植物防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

水保所研究员马永清做客昆明植物所EPB讲坛

  7月14日,应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黎胜红研究员和李爱荣研究员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中科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生态试验站站长马永清到昆明植物所开展访问交流,并做客该所EPB学术讲坛,作了题为“利用玉米根际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生物防除列当杂草

昆明植物所拖鞋兰菌根研究取得新进展

  兰科菌根在兰科植物的进化和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近年国际菌根研究的热点。在同属于兰科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园艺学上,兜兰属(Paphiopedilum)和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统称为拖鞋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全部种类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

昆明植物所举办战略生物资源学术沙龙

  “战略生物资源学术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于9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办公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昆明植物所联合主办,云南省植物学会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同承办。   本次沙龙共有近50名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参加。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牟

昆明植物所高等真菌色素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在科技部973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近年来致力于高等真菌色素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8月9日,受英国皇家化学会综述期刊《天然产物报告》(Natural Product Re

昆明植物所对水角种子萌发技术取得进展

水角(Hydroceratriflora (L.) Wight. et Arn.)是凤仙花科水角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粉红色,果实成熟时紫红色,我国仅海南地区有分布。水角属仅水角一种,其植株花瓣全部离生,果实为假浆果,适应水生生境,这些原始特征对于研究凤仙花科的起源、花演化式样和适应性分化等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