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象表现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有少数增生正常或减低,伴明显病态造血。(1)红细胞系:多为明显增生,少数增生减低。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多,有类巨幼样变,可见核碎裂、核畸形、核分叶、双核或多核幼红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胞质嗜碱着色不均。(2)粒细胞系:粒细胞系增生活跃或减低。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可增高,伴成熟障碍,有的早幼粒细胞核仁明显、颗粒粗大,有的类似单核细胞,核凹陷或折叠。可有巨晚幼粒、杆状核及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而吞噬功能降低。(3)巨核细胞系:巨核细胞量正常、减少或增多。小巨核细胞多见,其特点是体积小、畸形,含单个核、双核、多核及分叶过多,核仁明显等,此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阅读全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

[概 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原发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细胞减少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按血细胞多寡,造血系统疾病可分为血细胞增多和减少两大类。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属血细胞减少类疾病,是一大类征候群。由于致病机制复杂,该征侯群临床表现“花”、“杂”,规律性、同一性差,故诊断中容易出现“不典型”、“早期”、“变异型”等;治疗上有效率低,病死率高,或迁延不愈或“相

规范恶性血液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1887年,Ehrlich(德国)建立血细胞染色法,开包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20世纪20年代,经May,G1emsa及Wright等对Ehrlich的血细胞染色法进行改良后,成功建立May-Grunwald和Wright血细胞染色法后,血细胞染色法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前后,逐渐

规范恶性血液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1887年,Ehrlich(德国)建立血细胞染色法,开包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20世纪20年代,经May,G1emsa及Wright等对Ehrlich的血细胞染色法进行改良后,成功建立May-Grunwald和Wright血细胞染色法后,血细胞染色法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前后,逐渐形

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五分类指的是

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五分类指的就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成五个类别: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7.00)×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0)×109/L;嗜碱性粒细胞0%~1%,(0~0.1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意义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核心提示: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异常白细胞显微镜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实验原理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2.2 标本要求:2.2.1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2.2.2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

盘点:分子诊断常用技术50年的沿革与进步

  一、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诊断技术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杂交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20年,由于当时尚无法对样本中靶基因进行人为扩增,人们只能通过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针对靶序列进行捕获检测。其中液相和固相杂交基础理论、探针固定包被技术与cDNA探针人工合成的出现,为基于分子杂交的体外诊断方法进行了

一文读懂分子诊断技术、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检测DNA或RNA的结构是否变化、量的多少及表达功能是否异常,以确定受检者有无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对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俗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检查或输人血小板治疗,鉴别血小板减少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如未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检查或输人血小板治疗,鉴别血小板减少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如未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

2017“DMPK”华山论剑 “质谱沙龙”十一春秋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7年12月9日,北京地区“DMPK&质谱沙龙”联合年会在北京朝阳医院召开,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办,SCIEX中国、北京质谱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和分析测试百科网协办。会议的主旨是将DMPK和质谱技术两个主题的内容深入交流,广泛拓展,促进合作和开发,使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