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高福、施一等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近日,《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科院院士高福团队最新发现的寨卡病毒(ZIKV)的非结构蛋白1(NS1)的分子结构,并提供了一个原子层面的图像。NS1参与了例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当中。 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目前正在美洲流行。虽然寨卡病毒的感染通常只引发轻微的症状,但是该病毒被认为与小头症相关——新生儿会有异常小的头以及和一种罕见自身免疫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也相关,这也是为何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的流行是一个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寨卡病毒是一种和登革热与西尼罗河病毒同属的黄病毒属病毒。登革热病毒中的NS1对于发病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蛋白也用于诊断登革热的感染,同时也是抗病毒药物开发的建议靶点。 根据2015年在巴西分离出的一株寨卡病毒的序列,高福、施一与其团队使用X射线晶体学获得了一个NS1的部分结构。他们发现寨卡病毒NS1和登革热病毒与西尼罗河病毒的NS1很类......阅读全文

上海光源“加入”抗疫情行列

  2月3日,《中国科学报》获悉,为共同抗击疫情,“上海光源”特别开通“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专项课题”绿色通道,并于2月2日提前开机,助力科学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微观结构、打开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黑匣子”。  记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官网“用户开放—运行实时状态”一栏也看到,BL17U1、BL19U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原理和生物分子结构测定研究中应用

  1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本质上是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致从0.01 nm 到 10 nm,与可见光(400—700 nm)不同,X 射线的短波长可以探测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因此自从被伦琴发现以来就被用来观测物质的内部结构。随着人造 X射线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涵盖物理、化学、生物、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用户取得新成果

  一、揭示NLRC4蛋白自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Molecular Mechanisms)   6月14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柴继杰教授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LRC4蛋白自抑制机制的结构基础》(Crystal structure of NLRC4 reveals its aut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进入细胞机制

  -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病毒是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自2019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已在中国武汉市报告了一系列人类肺炎病例,这种疾病被命名为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这些病例表现出诸如发烧和呼吸困难之类的症状,并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最初被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冷冻电镜技术为何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及其发展趋势

   2017年10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人们的一片猜测中,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终于揭晓了!当地时间2017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瑞士洛桑大学的Jacques Dubochet、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oachim

Nature综述丨冷冻电镜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前景

  1前言  近日,欧美多国科学家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发表了题为Cryo‑EM in drug discovery: achievements,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的重要综述,系统阐述了Cryo-EM(Cryo-electr

冷冻电镜的发展

  细胞里面的生命活动井然有序,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承担不同的功能。生物大分子则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它们主要是核酸和蛋白。核酸携带了生命体的遗传信息,而蛋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自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以来的半个世纪里,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而阐释其功能机制一直都是现代生命科学

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原理和应用

一、 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基本原理:  石英晶体微天平zui基本的原理是利用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石英晶体内部每个晶格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呈正六边形,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会使晶格的电荷中心发生偏移而极化,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反之,若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加一

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原理和应用

一、 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基本原理:     石英晶体微天平最基本的原理是利用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石英晶体内部每个晶格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呈正六边形,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会使晶格的电荷中心发生偏移而极化,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反之,若在石英晶体

mosquito在解析新冠病毒复合物结构的应用

       2020年2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新泉课题组和医学院张林琦课题组紧密合作,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与人受体ACE

与CRISPR/Cas系统相爱相杀的抗CRISPR蛋白研究最新进展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ISPR/Cas系统中,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

中国学者发表6篇Natur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iNature  2019年9月4日,中国学者在Nature连续发表了6项成果,涉及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不同的领域,iNature系统介绍这些成果:  【1】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

石英晶体微天平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方面,在QCM探头电极上修饰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异选择功能膜即作了压电晶体生物传感器,因其对质量变化的高敏感性,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诊断学、细菌学等研究领域,今年来在研究和检测蛋白质、微生物、核酸、酶、细胞等方

2015病毒领域重大研究盘点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国家开始大肆传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儿出现“小头症”。虽然这个病毒对于成人来说症状非常轻微,然而对于非常脆弱的孕妇和新生儿而言,简直像噩梦一样的存在。近两年来,仅仅巴西一国,就出现了超过两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头症。这些年来,病毒

以码抗病:计算机也能辅助抗病毒药物研发

  我原以为,这依然会是一个寻常的寒假。  直到疫情的形势愈发严峻。  对病毒各类蛋白的调研任务分配到远在五湖四海的每个实验室成员头上。没有瓶瓶罐罐,没有五花八门的试剂,没有昂贵精致的仪器。一台能远程连上服务器的电脑,这便是我所拥有的全部。图1。 药物研发有时只需要一台能连上服务器的笔记本(图片来源

结构生物学里程碑: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时代来临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将成为历史,低温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引起了揭示细胞内隐秘机制的革命。  在剑桥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里,一场技术革命正在酝酿。  一个笨重的、大约3米高的金属盒子通过连接细胞的橙色缆线,

结构生物学里程碑: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时代来临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将成为历史,低温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引起了揭示细胞内隐秘机制的革命。  在剑桥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里,一场技术革命正在酝酿。  一个笨重的、大约3米高的金属盒子通过连接细胞的橙色缆线,安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RNA病毒聚合酶具有一个与宿主适应相关的特征区域

  RNA病毒编码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简称RdRP)是一类独特的核酸聚合酶,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靶标。病毒的RdRP由于可与其他功能域融合或与其他病毒蛋白共折叠,其整体结构多样性较高,但其催

2019年8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冷冻电镜电子晶体学

电子晶体学X-ray晶体学与生物电镜的结合形成电子晶体学,综合了三维密度图和傅立叶变换数学理论,这可追述到D.De Rosier和A.Klug对T4噬菌体尾部的螺旋结构的研究工作上[2]。通过获得已制好的结构规则的二维晶体的高分辨率电子密度图,我们可以解析出它的原子水平结构,螺旋对称样品或二十面体对

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揭示HIV感染人体的机制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美国 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CCR5蛋白质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据此解释了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药物马拉维若是如何作用于该受体分子进而阻断病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科学家破解基孔肯雅病毒入侵机制 为疫苗设计提供靶点

  5月9日,中国科学院高福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Arthritogenic Alphavirus Receptor MXRA8 Binding to Chikungunya Virus Envelope Protein 的文章,首次从分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