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天敌昆虫精准定位害虫的分子机制

昆虫信息素介导的大灰优蚜蝇定位蚜虫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比较组学揭示了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互作关系中重要的化学线索反-β-法尼烯的来源、生态学功能及其介导的天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反-β-法尼烯被鉴定为绝大多数蚜虫的报警信息素组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三级营养级关系中,多种天敌昆虫均能利用反-β-法尼烯定位蚜虫,但是对于不同来源的反-β-法尼烯吸引蚜虫天敌的理论存在一定的争议,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该团队以生产上重要的蚜虫天敌大灰优蚜蝇为研......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天敌昆虫精准定位害虫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比较组学揭示了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互作关系中重要的化学线索反-β-法尼烯的来源、生态学功能及其介导的天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反-β-法尼烯被鉴定为绝大多

研究揭示天敌昆虫精准定位害虫的分子机制

昆虫信息素介导的大灰优蚜蝇定位蚜虫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科院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比较组学揭示了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互作关系中重要的化学线索反-β-法尼烯的来源、生态学功能及其介导的天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研究揭示天敌昆虫精准定位害虫的分子机制

昆虫信息素介导的大灰优蚜蝇定位蚜虫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比较组学揭示了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互作关系中重要的化学线索反-β-法尼烯的来源、生态学功能及其介导的天敌

最新研究揭示天敌昆虫精准定位害虫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比较组学揭示了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互作关系中重要的化学线索反-β-法尼烯的来源、生态学功能及其介导的天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反-β-法尼烯被鉴定为绝大多数

气候变化改变害虫—天敌种间关系的新机制

     气候变化改变害虫—天敌种间关系的新机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英国生态学会期刊《功能生态学》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阐明了气候变暖通过影响天敌的种群结构和功能从而改变害虫—天敌种间关系的新机制。  据研究员马春森介绍,目前气候变化生物学中多研究平均温度

研究发现抗虫棉对蠋蝽没有产生不利影响

     Bt抗虫棉对蠋蝽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团队揭示了转苏云金芽胞杆菌(Bt)基因抗虫棉对天敌昆虫蠋蝽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害虫科学杂志》上(Journal of Pest Science)。    蠋蝽是

研究发现抗虫棉对蠋蝽没有产生不利影响

Bt抗虫棉对蠋蝽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团队揭示了转苏云金芽胞杆菌(Bt)基因抗虫棉对天敌昆虫蠋蝽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害虫科学杂志》上(Journal of Pest Science)。  蠋蝽是农田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鳞

中国学者破解茶树“主动防御”病虫害的秘密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袭击时会释放出一种包含“求救信号”的物质,既能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消灭害虫,还可传达信号给周围未受害的植物,使其提前激发防御响应。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宋传奎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茶树吸收、储存和释放“求救信号”的“秘密”。国际植物学权威学术期刊《

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34.shtm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发表了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破解了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草地贪夜蛾的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通路,找到了性信息

东亚地区迁飞昆虫的生态服务功能趋于衰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东亚地区迁飞性昆虫物种关系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长期演化趋势,对推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林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植食性昆虫与天敌昆虫之间的

研究揭示棉纤维伸长分子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44.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棉纤维进化的重要靶基因GhPRE1A通过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调控棉花纤维伸长的分子机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Nat-Neurosci:研究揭示中风的分子机制

  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近日,来自耶拿大学医院,波恩大学和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使用一种新颖的方法成功地“看见”了在骨髓中形成的巨噬细胞。利用这项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小鼠在中风后不久血液中出现大量迁移的巨噬细胞,它们开始攻击死亡的脑细胞以及邻

研究揭示有翅蚜高效传毒的分子机制

 桃蚜(Myzus persicae)是全球分布的广食性农业害虫,能够为害上百种植物并传播较多农作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病原媒介昆虫。据统计,超过55%的植物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蚜虫传播病毒造成的危害大于对植物的直接危害。自然界中,蚜虫依据不同密度、营养、光温等环境因素在有翅型和无翅型之间转变,具有

中科院动物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

   日前,中科院动物所孙江华研究组应邀撰写了关于“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的综述,发表于《生态学、进化与系统学年度评论》。   生物入侵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已有入侵机制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侵理论较少。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

武汉空心莲子草与天敌昆虫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由于逃逸了原产地具协同进化历史、专一性天敌的调控,外来植物改变资源分配策略,将部分原本用于防御的资源用于生长,取得相对于本地植物较强的竞争优势,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但是,伴随入侵时间推移,一些本地天敌将在入侵植物上聚集,建立新的植物-天敌互作关系;同时,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引

北林大研发灌木林虫灾生态调控技术

  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5月3日揭晓,在76个项目获奖项目中,“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名列榜首,成为三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之一。该项成果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联合了8个单位,是在11个重要科研项目资助下历经14年完成的。  这项奖励是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代表我国林业行业最高科技水平

三级营养层面化学杀虫剂对捕食蝽毒性影响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45.shtm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害虫防控团队在叉角厉蝽通过三级营养关系摄入杀虫剂后毒理响应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Pesticide Biochemistry a

化学杀虫剂对叉角厉蝽的毒理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害虫防控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在化学杀虫剂对叉角厉蝽的毒理作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当前化学农药不规范和过度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对生态环境中天敌生物造成巨大威胁。如何协调害

研究揭示叶绿体识别活性氧分子的分子机制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Oxidativ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EXECUT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病原真菌抑制昆虫免疫的基因对基因机制

1月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成树团队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题为Suppression of Drosophila antifungal immunity by a parasite effector via blocking GNBP3 and

我国科学家应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综述

   生物入侵已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原因之一。入侵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现有的入侵理论主要关注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侵理论较少。日前,中科院动物所孙江华研究组应邀撰写了关于“虫菌共生入侵学说”

J-Neurosci:揭示神经细胞定位声音信号来源的分子机制

  图中所示为脑干中的神经元   近日,来自慕尼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神经细胞适应声信号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发现神经元可以依赖输入信号在细胞附近或者远处产生动作电位,这种产生动作电位的灵活性可改善其对声音来源进行定位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

河南省农科院揭示黄色灯光防治蛾类害虫分子机制

  日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武予清团队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利用夜间黄色光照改变夜蛾类害虫——黏虫成虫的相关基因组表达,揭示了利用灯光防治害虫的分子机理。相关成果已在《科学报告》发表。  黏虫具有敏感的视觉系统,因此光照条件改变可能会影响其行为活动,进而影响其繁殖和种群数量等。近20年来,

研究揭示兰花异彩纷呈的分子机制

  兰科植物的萼片和由花瓣特化出的唇瓣,通常拥有丰富的颜色,因而其花色图案也拥有丰富的多样性。2月28日,《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兰科植物花色图案的形成过程及其分子机制。该结论丰富了人们对花色形成过程和机制的了解,为植物的花色研究和花色育种提供了新的

研究揭示ATM激酶别构调节的分子机制

  研究论文阐明了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核心激酶-ATM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别构调节的分子机制。  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然而,多种外源和内源因素产生的广泛DNA损伤和复制压力,构成了基因组不稳定的主要来源。ATM和 ATR (ataxia te

研究揭示分子伴侣的动力学机制

  3月20日,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柯莎(Sarah Perrett)研究组题为Kinetics of the conformational cycle of Hsp70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ynami

联合研究揭示灵长类卵巢衰老的分子机制

  卵巢是重要的女性生殖器官,其衰老表现包括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及雌性生殖力降低等。由于伦理及样本来源的限制,将人类正常卵巢组织用于卵巢生理性衰老的研究难度较大,限制了对人类卵巢衰老机制的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制约了女性卵巢衰老及相关疾病干预手段的发展。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联合,

新研究揭示过冬蜂群死亡的分子机制

通常认为过冬蜂群死亡的重要因素是病原体的大量增殖或低温。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科研局(ARS)马里兰贝茨维尔蜜蜂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揭示了过冬蜂群死亡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蜂群越冬管理是养蜂业的一个大挑战。

昆虫也“懂”合作共赢:两大害虫携手对抗水稻

物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论文成果证实,昆虫也懂合作共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研究员李云河团队揭示,以水稻为寄主的两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能够协力应对水稻抗虫防御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

生物防治技术为亚太农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研究,通过分析亚太经济体的生物防治记录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系统阐明过去百年以来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在亚太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上。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和黑肩绿盲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