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法国学术反腐:让科学伦理有法可依

法国科学界一直秉承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弘扬科学研究的自由原则和实证方法的同时,强调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尊重。法国除对涉及人类健康的医学、动物实验和转基因研究有明文立法约束之外,对科学领域研究和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无法可依,强调行业自律。任何自由都需自律与约束。作为补充,法国科学界和大学院校按照对投资者、社会与人类福祉负责的原则,依靠有效的行为规范和校规、校训,有力地推动科学研究,摈弃弄虚作假的行为,已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使科学伦理有“道”可依。 法国对科学伦理的研究有深厚积累,并积极影响着社会文明发展。法国2005年颁布的《关于动物实验政府令》就源于法国相关科学伦理规范,强调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胚胎与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欧盟委员会2008年2月颁布的《纳米技术研究行为规范》也强调,相关研究“必须得到公众理解,尊重公众权利,保证其立项、使用和推广有利于人类、环境和社会福祉。”科学伦理尤其强调“可持续”与“负责任”......阅读全文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李侠:项目博弈背后的学术资本炼金术

  ■由于中国科技体制的特殊架构,我们除了拥有世界科学界面临的共性问题,还有基于中国科技体制的特色性问题,而且这些特色性问题正在演变为中国科技界的毒瘤。因此,剖析中国科技界在项目博弈背后隐含的学术资本炼金术,就是当下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   ■人们最为常见的,也屡遭学界与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武夷山:也说科技工作者管理中的两难

管还是不管,这是个问题 最近,科学网上围绕“人才重要还是规则重要”有一系列的讨论,这促使我再一次思考社会管理中的种种两难问题。 规则遵守的两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个体来说,养成守规矩的习惯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其自传《我的履历书》中说,他的文盲母亲教导他:你一定要好

青岛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集聚了堪称“国字号”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如何发挥这支海洋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中科院科研合作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四

  《自然》杂志日前发布的“2016自然指数—科研合作”(Nature Index 2016 Collaborations)报告显示,中国正崛起为国际科研合作的中心。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合作中表现卓越,作为中国科研机构的引领者,跻身全球科研机构国际合作百强的第4位。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

感官科学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2010即将召开

  感官科学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定于2010年10月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欧洲感官科学中心(CESG)、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业技术学院(ENSAIT)联合举办。  本次会议将向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提供学术、技术和装备的交流与展

刘尧:学者、学术与学术生命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大学飞速发展而夹杂着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滚滚洪流,承载着追求真理使命的教授,在坚守知识化身、正义力量、人类进步张力、人类精神家园守护神的道路上,时常遭遇学术功利的陷阱,学术生命之灯在学术功利的疾风暴雨中挣扎着。近年来,因学术功利恣意蔓延而引发的“学术堕落”丑闻越

严加安:科学与艺术有共性也有交融

  《辞海》给科学下的定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什么是艺术?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辞海》给艺术下的定义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我对这一定义不太满意,就上网搜索,发现托尔斯泰在《艺术论》里把艺术定义为“能够把自己的感

庞海芍教授: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三思

■庞海芍         自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在意大利诞生以来,现代大学经过900多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

专家学者建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上,十多位专家学者发表见解,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于中国科协年会开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百年泽慧:沿着不同的道路

  何泽慧(1914~2011),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14年3月5日生于江苏苏州市,1920年起就读振华女校,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1940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攻读弹道学,获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德国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工作。1943年到海

清华、北大还要做多久的世界三流大学?

  本文作者李志文先生是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蔻翰讲座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他对当今国际教育和中国大学发展道路有独到的见解。文章较长,可以收藏后仔细阅读,定有收获。  为什么大家明明感觉中国的顶尖级大学:清华、北大和浙大的学生水平已经不低了,然而国际上仍然不承认这几所大学的地位呢?  其实,真

东华大学师生与中外科学家共话“科学与人生”

  科学家是光鲜的,但你是否能体会科学家曾经经历逆境的顽强与坚韧?科学事业是伟大的,但你是否能感受实验室日复一日的枯燥与寂寞?一名合格的科研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如何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找到一条新路?如何平衡好科研与生活?  围绕青年师生们感兴趣的成长话题,日前,东华大学CALM TALK首次科学

论文亲力亲为,规范引用,何惧查重软件?

  最近我在校园里碰到一位生化专业“准院士”级的教授。他非常不悦地说:“你们搞的那个什么抄袭检测,真有问题,搞得我们,尤其是我的学生下笔先恐‘查’,难道我们参考文献或按照行业常规描述实验就是抄袭吗?特别是对生物实验中经典方法的描述,为了降低查重率,就一定要拆散字词重新组织实验过程吗?”  两周前,一

八位科学家荣获2010年Kavli奖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长Nils Chr. Stenseth宣布了2010年Kavli奖得主  6月3日,8位科学家因在天体物理学、纳米科学以及神经科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而于挪威奥斯陆获得了2010年Kavli奖。  这些获奖者的研究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于物质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为纳米技术领域

从“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争议说起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学者公开质疑的事件在持续发酵中。  3月20日,论文通讯作者在给财新的回复中说,“我同意这些专家的看法(蜥

不设编委会、不以撤稿为耻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学者公开质疑的事件在持续发酵中。  近日,论文通讯作者在给《财新》的回复中说,“我同意这些专家的看法(蜥蜴

“科学与艺术走向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科学与艺术走向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科学与艺术走向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10日至11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召开。本次研讨会得到科技界、教育界、艺术界和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先生担任大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奖者李政道发来贺信。大会组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朱作言黎乐民:中国科技期刊争稿源 转变评价体系很重要

  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的SCI论文增长308%,其中在中国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增长126%,在海外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增长434%;1999—2009年中国大陆作者的高影响力论文 (被引用位列各学科的前1%)有4433篇,其中只有51篇(1.1%)在中国大陆期刊发表。   166

科研领域“××之父”称呼是否有滥用之嫌

  长期以来,一些科学家被冠以“××之父”的称号,以凸显其在某个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然而,作为对科学家个人贡献的一种评判方式,这一称呼是否严谨?它为何会常常伴随着诸多争议?科学共同体内部又是如何评判和看待“××之父”的?如今满眼的“××之父”称呼是否有滥用之嫌?这些都是“××之父”一称背后

科研之殇:2013年知名的学术造假事件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甚至杂志深陷“造假门”,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直到现在累及至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人员亦陷入造假纠纷之中,事件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对待和处理造假事件,不要让论文走向死亡。   2013造假事件小汇总   葛兰素史克(G

吴宝珠:从奥数冠军到菲尔茨奖获得者

  吴宝珠在清华大学接受采访   对国内读者而言,越南数学界是比较陌生的。但就像出乎意料的那样,就在2010年8月19日,在印度海得拉巴市召开的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38岁的越南数学家吴宝珠获得国际数学界大奖——菲尔茨奖。吴宝珠“通过引入新的代数—几何学方法,证明了朗兰兹纲领自守

著名科学家们的“论文”故事

  论文成为一把“双刃剑”,既能对未知拓荒犁庑,也能诱人追逐名利。去年下半年,肖传国因为方舟子揭批其论文不实而“未能入选院士”,实施报复以致触犯法律;今年2月,因论文材料存在严重抄袭和效益数据造假,李连生等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被撤销;今年3月6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公布调查

中国科学院首届科学节启动

   在中科院即将迎来成立69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首届科学节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10月26日在京举行。此次科学节的主题是“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拥抱生活”,活动从10月27日到11月4日历时9天。期间,中科院将集合北京地区二十多家院所单位,举办25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传播活动,预计接待社会公众一万

中国学者入选2020欧洲科学院院士,名单刚刚公布!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共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361位学者当选。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

315特辑:盘点那些著名的学术造假事件

   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深陷“造假门”,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而种种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钟一样告诫后来者——科研没有捷径。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学术造假事件。  学术女神STAP细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两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发了全球

化学担当——记著名有机化学家戴立信院士

   戴立信(1924年—)  戴立信,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年11月13日出生于北平,1947年国立浙江大学毕业。1953年进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现任有机所研究员、有机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顾问、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