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两项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大连化物所两项成果 获2014年度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 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该项目主要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东辉、杨学明、戴东旭、肖春雷、孙志刚等人完成,属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是物理化学学科的基础前沿课题。该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分辨交叉分子束仪器,理论上发展量子反应动力学新理论方法和构造高精度势能面,并通过实验与理论的密切结合,在态—态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性的重要研究成果: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分波共振态;发现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中完全失效;揭示出氯原子与氢分子反应中玻恩-奥本海默近似的适用性;系统研究了水分子光解过程中非绝热效应;发现了O+O2、H+O2反应中的非统计现象等。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3篇)、PNAS和JACS等杂志上。项目研究不仅提升了对化学反应本质机理的认识,也使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该项......阅读全文

化学所在漆酶生物电化学和电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漆酶作为一种多铜族氧化酶,因其能够实现在较低过电位下对氧气分子的电化学催化还原,因而在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电化学的传感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和其他生物酶相似,漆酶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氧化酚类底物的T1铜离子和还原氧气的T2-T3铜簇,图1)深埋于酶分子的内部。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常规

化学所在漆酶生物电化学和电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漆酶作为一种多铜族氧化酶,因其能够实现在较低过电位下对氧气分子的电化学催化还原,因而在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电化学的传感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和其他生物酶相似,漆酶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氧化酚类底物的T1铜离子和还原氧气的T2-T3铜簇,图1)深埋于酶分子的内部。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常规

化学所开发出加快电催化水下产气的通用方法

  因在可持续和高效能源系统中的潜在应用,能源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和氧气)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设计和研发可实现水下高效电催化产气的催化剂成为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并面临着同时提高反应传质速率和催化剂长期稳定性的挑战。   最近,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王铁课题组

德国应用化学:新型催化体系实现高效电催化析氢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健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员周思,联合天津大学教授梁骥团队,通过单原子催化剂改性碳载体的策略,增强载体与其上负载金属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构筑了钴单原子催化剂掺杂碳载金属钌(Ru)纳米反应器,实现了电催化析氢反应中绿氢的高效制备,为碳载金属纳米催化剂性能的调

什么是电催化

电催化设备又叫电催化氧化设备,是基于电化学技术原理的一种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专用设备。电催化设备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机物降解处理和有机毒物的分解处理。该设备技术方法是当今废水处理的热点,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工艺。

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在电催化中的应用

     电催化剂的整体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活性位点、即对反应中间体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的(表面)原子的排列顺序。活性位点的性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表面配位、应变效应、配体效应、集团效应和电解质组成。因此,对于活性位点的研究要通过实验和计算来进一步理解极化的固/液界面处的电化学反应过程,这就需要获取

化学所等石墨烯电催化分解水析氢领研究取得进展

  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减少环境污染及实现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开发高效、稳定的制氢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石墨烯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稳定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中。但目前为止,石墨烯材料还仅仅作为催化剂的载体使用,通过助催化剂的负载或者杂原子掺杂等

电催化有效的氢气生产

一组科学家通过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方法发现,电催化剂表面上的第一个原子层具有决定催化剂效率的化学变化。通过优化表面,可以加速水的电解。 电催化是电力行业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的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数量只能在日常消费波动的有限范围内进行调整。例如,储存过量电

新型无负载流动相电催化体系实现高效电催化合成氨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和液相激光加工与制备实验室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电催化氮气还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 with aqueou

增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析氢活性和稳定性之化学掺杂

金属和金属合金电催化活性趋势与电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性质有关。同样,“促进”物种对某些电催化剂本征活性的影响已有报道。因此可利用掺杂来调整电催化剂的电子特性,将缺电子或富电子的物质引入主体材料,可以调整其费米能级,改善其它电学性能,进而增强其电催化活性。上述掺杂物种也可能改变催化中心的氧化态以改变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