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的基因至少有50%无用

科技日报2007年12月20日讯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最终完成,花费了全球6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们10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30亿美元的财力。虽然不断有科学家报道他们关于治病基因的发现成果,但含有30亿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数量太庞大,基因疗法距离实际运用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几十年来,不断有科学家认为,基因组中有很多DNA(脱氧核糖核酸)并没有特殊功能,甚至有科学家将这些DNA称为“垃圾DNA”,这些垃圾DNA从人体去除后也不会对人类基本活动带来严重后果,但是反对者却认为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关于垃圾DNA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论。 不知何用的DNA达98% 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自己电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膨胀软件(bloatware)”,这些程序是商家附带在电脑中进行实验用的,很多用户并不需要,但它们却占去了电脑宝贵的空间,甚至大大降低了电脑系统的运行速度。这些无关程序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就是垃圾程序,应该将它们扔进垃圾桶,计算......阅读全文

科学家推导出生物形状基因定位新模型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研究人员将生物形状几何分析方法与基因功能作图理论相结合,成功推导出一批影响生物形状变异的基因定位新模型。该成果的两篇论文日前发表于《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   据专家介绍,生物各个器官的形状及内部结构和功能息息相关。比较生物的形状和解剖结构是生物学最基本研究

科学家发现奇异基因序列或来自全新生物域

沃斯的“三域说”是目前生物分类界的主流学说。  “科学坏小子”文特尔(左)参与了这次的研究项目。  在过去的近300年中,生物分类法从两界、三界一直被扩充到六界三域,分类系统不断被改写。然而,演化树的改写可能还会继续下去。美国加州大学基因中心和文特尔研究所对海洋水样本中的DNA序列分

我国科学家鉴定出多细胞生物特有自噬新基因

   自噬是一种将细胞内物质降解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其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自噬的研究主要在单细胞酵母中进行,多细胞生物的自噬过程更为复杂,目前仍知之甚少。   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团队利用线虫、哺乳动物细

科学家阐明有机污染修复中微生物功能基因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933.shtm

我国科学家鉴定出多细胞生物特有自噬新基因

   自噬是一种将细胞内物质降解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其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自噬的研究主要在单细胞酵母中进行,多细胞生物的自噬过程更为复杂,目前仍知之甚少。图一:揭示多细胞生物特有基因参与自噬不同步骤的机制   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中国

我国科学家鉴定出多细胞生物特有自噬新基因

   自噬是一种将细胞内物质降解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其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自噬的研究主要在单细胞酵母中进行,多细胞生物的自噬过程更为复杂,目前仍知之甚少。   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团队利用线虫、哺乳动物细

我国科学家鉴定出多细胞生物特有自噬新基因

   自噬是一种将细胞内物质降解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其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自噬的研究主要在单细胞酵母中进行,多细胞生物的自噬过程更为复杂,目前仍知之甚少。   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团队利用线虫、哺乳动物细

科学家开发“安全开关”可降低转基因生物扩散风险

  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26日说,他们开发出一种生物“安全开关”,可以控制转基因生物的生死,从而降低转基因生物扩散的风险。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在防范生物恐怖袭击和保护生物知识产权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论文共同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基因组自动合成中心主任蔡毅之教授对

美科学家转基因工程改造细菌合成高能生物燃料

  在需要最小化燃料重量时,高能燃料非常重要。有一种从树木中提炼的化合物蒎烯,经二聚化后生成蒎烯二聚体,已证明其能量密度和航空燃料JP-10相当。佐治亚理工学院与联合生物能源研究院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改造细菌,让它们能合成蒎烯,有望替代JP-10用在导弹发射及其他航空领域。从石油中提炼 JP-1

我国科学家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何跃辉课题组发现,染色质修饰与mRNA转录起始及加工有着相互依存关系,两者协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达的水平。相关成果2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学》杂志。  据了解,mRNA前体的转录起始在表观遗传学水平上受到多种转录因子以及染色质修饰与重塑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