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分离花粉管一受体蛋白复合体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团队首次分离到花粉管识别LURE(胚珠组织分泌的一类小肽类物质,可引导花粉管到达卵细胞)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了信号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 受体蛋白激酶是植物中的一类大蛋白家族,该类蛋白通过一个跨膜域连接胞外结构域和胞内的激酶结构域。花粉管细胞膜上也分布着大量该类受体蛋白激酶。 杨维才团队将模式植物拟南芥中25个在花粉管中高表达的候选基因做了激酶区域失活突变的显性抑制构建,将突变的花粉管授到野生型的柱头上,观察在珠孔附近花粉管的行为。还通过25个基因的缺失突变体,观察了其花粉管寻找胚囊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了3个编码花粉管膜表面的受体蛋白激酶的基因,其相应突变体表现为花粉管识别胚囊的效率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三个受体蛋白的胞外域都可以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特异地结合LURE,而缺失这三个基因的突变体花粉管对LURE响应能力明显下降,表明这三个受体激酶都是LURE......阅读全文

Nature解开植物成功受精之谜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学JST-ERATO Higashiyama Live-Holonics项目和转化生物分子研究所(ITbM)的Hidenori Takeuchi博士和Tetsuya Higashiyama教授,成功地发现了开花植物花粉管(雄性)中的一个关键激酶受体,可让花粉管准确到达卵细胞(雌

Nature解开植物成功受精之谜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学JST-ERATO Higashiyama Live-Holonics项目和转化生物分子研究所(ITbM)的Hidenori Takeuchi博士和Tetsuya Higashiyama教授,成功地发现了开花植物花粉管(雄性)中的一个关键激酶受体,可让花粉管准确到达卵细胞(雌

中外团队揭示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关键机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种子形成的关键环节。防止多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即多精受精,对于维持后代基因组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月19日,《自然》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发现了被子植物阻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的分子机制。  论文第

中外研究团队揭示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关键机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种子形成的关键环节。防止多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即多精受精,对于维持后代基因组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刚刚授粉的拟南芥花,摘掉了镜头前面的萼片和花瓣。段巧红供图  3月19日,《自然》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经过多年努力,他们

遗传发育所揭示植物雌雄识别的分子机制

  受精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而精子能否被及时地传递到卵子是受精的关键。在被子植物中,精子是通过花粉管来传递的,但花粉管是如何将精子传递到卵子的呢?这是植物生殖生物学几十年来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之一。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组首次分离到了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雌雄识别的“钥匙”

  被子植物的花粉在空气中传播时如何“标同伐异”?中国科学家找到一把“钥匙”,首次分离到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了信号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完成这项研究,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科学家们发现,被子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2016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日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组织18个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审核并评选出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示意图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繁衍生息,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独脚金内酯作为新型植物激素,

研究人员在花粉管导向研究中取得进展

  开花植物通过管粉受精的形式形成种子,使物种得以繁衍,使人类得以获得食粮。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携带一对精细胞穿过长距离的雌蕊组织定向进入胚囊。该过程受到严格的调控,确保“准时准点”受精,该过程被称为花粉管导向。现在已经发现了诸多胚囊分泌的小肽类吸引信号通过花粉管上受体的识别来引导花粉管进入珠孔。同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3月16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5项科学进展入选,分别是: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植物雌雄配子体识别的分子机制、精子tsRNAs可作为记忆载体介导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

遗传发育所揭示调控植物TGN形成的分子机制

  高尔基体不仅是细胞内膜系统膜泡运输的核心,而且也是细胞壁和胞外基质多糖、质膜糖脂合成以及蛋白糖基化修饰的位点。不同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产生一个分离的、独立完成不同功能的反面管网结构TGN(Trans-Golgi Network),专门负责分选和分泌来自反面膜囊的物质。同时,TGN兼任了早

非损伤微测技术应用于拟南花粉管Ca2+流速检测

植物虽然缺少很多在哺乳动物中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机制,但是它们仍然利用钙离子信号来帮助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这其中仍有许多Ca2+调控机制还无法准确解释清楚。2018年5月4日,马里兰大学学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CORNICHON sorting and regulation o

非损显微测量技术在房南花粉管Ca2流速检测中的应用

  尽管植物缺乏许多调节哺乳动物细胞内钙浓度的机制,但它们仍然使用钙信号来帮助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其中许多功能仍未得到准确解释。   2018年5月4日,马里兰大学学者发表了一篇题为《花粉管Ca2内稳态下GLR通道的Cornichon分类与调控》的文章,主要研究花粉管Ca2内稳态的调控机理。   

植物如何应对地下缺水并响应干旱胁迫 多肽长距离运输

   2018年4月,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Kazuo Shinozaki课题组题为“A small peptide modulates stomatal control via abscisic acid in long-distance signalling”研究论文。

著名学者Science:转基因改变植物授粉方式

  十一月六日,在《Science》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培育出一种植物,会拒绝它自己的花粉或近亲种的花粉。  自花授粉或“自交”对植物可能是有害的,会造成近亲繁殖和不健康的后代。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培育更强、更有适应性的农作物,是追求安全和充

山农大女“杰青”连发重要学术成果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彦教授,长期从事植物有性生殖机理的研 究,2011年受聘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先后获得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研究成果对于

中国农科院专家林敏:转基因产业已势不可挡

  你见过长着大眼睛六条腿的西瓜,长得又像鸟又像老鼠的怪物吗?  5月17日上午,当2010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现场大屏幕上出现这样两张照片时,现场发出一阵惊愕的叫声。  事实上,这样的图片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已经疯传。转基因是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的食品安不安全?越来越多的公众对此充满疑惑,忧

200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2  植物发育与生殖的遗传调控 顶端分生组织的遗传调控  顶端分生组织是植物胚后发育的关键,研究其遗传调控机理对了解植物生长和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春明研究员与国外科学家合作研究证明了拟南芥 CLAVATA3 (CLV3) 编码一个多肽配体,它通过与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并简要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35S启动子安全性、栽体骨架序列安全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了自然科学中的主导科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新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发展及经济效益,同时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并简要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35S启动子安全性、栽体骨架序列安全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了自然科学中的主导科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新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发展及经济效益,同时

《Science》发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Ca2+流速的成果

D型丝氨酸调节谷氨酸受体基因构成的Ca2+通道2011年3月17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José Feijó教授的研究成果在世界知名杂志《Science》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刘来华教授参与了本项研究。细胞内游离Ca2+的增加构成了真核细胞基本的

《Science》发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Ca2+流速的成果

D型丝氨酸调节谷氨酸受体基因构成的Ca2+通道        2011年3月17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José Feijó教授的研究成果在世界知名杂志《Science》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中国农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