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施一公发表最新综述解析转运新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教授近期发表了题为“Common folds and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的综述文章,聚焦于继发性主动转运作用元件的常见折叠,以及共有的转运机制。通过一些结构信息,分析新发现结构,生化和计算模拟证据相关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Annu Rev Biophys杂志上。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自回国之后就引起了各方关注,虽然经历了不少舆论争议,但他在学术上依然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回国后这5年里,施一公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2篇论文,高水平成果产出的频率,比他在国外时还要高。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人才引入桥梁。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也称联合转运Cotransport,是指某种物质能够逆浓度差进行跨......阅读全文

概述寡肽的转运机制

  完整肽进入上皮细胞,而在细胞内水解的吸收通路的存在被忽视了相当长的时间。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到了肽转运的可能性(Matthews,1987)。Agar(1953)年证实了完整双甘肽在大鼠肠道跨上皮的转运。但是由于受传统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对其它的吸收方式不容易接受,并且由于双甘肽

肠道转运障碍的发病机制

  正常人肾小球滤液中的氨基酸含量与血浆大致相等,绝大部分由近端小管给予重吸收。在尿中排出的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70~200mg/d)、组氨酸(10~300mg/d)、牛黄酸(85~320mg/d)、甲基组氨酸(50~210mg/d)等。当肾小管对某种氨基酸转运发生障碍时即出现该种氨基酸尿。  在多

科学家揭示叶酸ECF转运蛋白结构和转运机制

  4月14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进展,报道了来源于乳酸杆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inward-facing)的晶体结构(见示意图a),揭示了ECF转运蛋白跨膜转运叶酸

张鹏小组首次解析叶酸转运蛋白结构与转运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张鹏课题组日前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首次报道了来源于乳酸杆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的晶体结构,并揭示了ECF转运蛋白跨膜转运底物的分子机制。   ECF转运蛋白复合体属于新的ABC(ATP 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

不同寻常的转运因子作用

  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tinol Binding Protein-Dependent Cholesterol Uptake Regulates Macrophage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Promotes Atheroscl

不同寻常的转运因子作用

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tinol Binding Protein-Dependent Cholesterol Uptake Regulates Macrophage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Promotes Ath

Nature:张鹏等揭示ECF转运蛋白跨膜转运叶酸的分子机制

能量耦合因子型(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inward-facing)的晶体结构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课题组首次解析了来源于乳酸杆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inward-facing)的

植物所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捕光色素蛋白转运分子机制研究

  LTD蛋白特异性识别并转运捕光色素蛋白的模式图   高等植物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有2500-3000个蛋白,95%以上的蛋白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核基因编码的叶绿体蛋白首先在细胞质中合成,并通过叶绿体内外被膜和类囊体膜转运通道运输到叶绿体内,从而行使功能。但是一些关键的参与光

Commun Bio:新研究揭示“爱情荷尔蒙”的转运机制

  催产素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肽。催产素主要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并从垂体后叶的神经末梢释放到循环中。其外周作用包括诱导分娩疼痛和开始哺乳时的子宫收缩。最近研究发现催产素参与对大脑“社交”区域具有作用,例如杏仁核和下丘脑,这对于信任和爱的形成是重要的。(图片来源:Www.

科研人员发现种子贮藏蛋白转运重要机制

  5月9日,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沈锦波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植物ESCRT复合体组分蛋白ALIX与逆转运复合体协同作用调控可溶性蛋白分选”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ALIX蛋白与逆转运复合体相互协作,调控种子蛋白存储的分子机制,为培育高质量、高品质的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