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是一种在人体外部进行疾病诊断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人体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或身体状况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析检测技术被应用于体外诊断中。同时,国内体外诊断仪器在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仪器在体外诊断中的最新应用和发展,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同期将特别举办“体外诊断仪器创新论坛”,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

  组织机构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冠名赞助 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日程

  报告人简介

  叶邦策,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Biotechnology & Applied Biochemistry副主编,Journal of Bacteriology编委,Biotechnology Journal编委,“合成生物学”期刊编委,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编委。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近年来在Cell Host & Microb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Cell reports, Cell Chemical Biolo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及智能生物系统设计、分子机器与生物传感研究。

  吴爱国,研究员、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现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副主任、党委委员、宁波慈溪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材料生物学与智能诊疗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生物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兼职。

  专注于分子影像探针生物材料及其相关仪器设备研究,在磁共振成像探针、超声造影成像探针及NPY靶向的肿瘤治疗可视化成像探针和相应的仪器开发等方面形成了独创性的研究体系做出了系统性贡献,先后在Biomaterials、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及Chem Soc Rev等发表文章332篇(含杂志封面等39篇)。与国内医院合作成立了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实现了由医院临床医生出题,医院出资(3000万元+)、医院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医工深度融合交叉合作的新模式。

  刘波,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曾任第二军医大学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辽宁省集成电路与生物医学电子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市医学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针对蛋白标志物体外检测和活细胞动态检测的荧光蛋白探针与传感器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主持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企业横向研发项目4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两项成果已转化。

  常凌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2016),曾于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细胞生物芯片、纳米电穿孔等。发表SCI期刊论文90篇,近5年通讯 / 一作60篇(期刊IF>10论文50篇);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基金等项目支持;曾获Micro Nano Engineering青年科学家奖(Elsevier期刊, 首位国内获奖人)、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最高奖-校长奖、中国科协科技新锐人物奖等荣誉。兼任科技部十四五前沿生物技术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微纳技术学会、中国抗肿瘤学会等分委会委员。创立载愈生物,完成天使和Pre-A轮融资累计3000余万,当前估值1.5亿。

  潘挺睿教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Fellow,归国前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终身正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06年起受聘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期间担任加州大学微纳米制造中心(CNM²)主任。2021年初回国,全职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筹建其首个医工交叉的新型研发机构—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iMED),并被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

  张钧,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检验科主任,浙江省医学精准检验与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主要社会兼职: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管理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检验技术标准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浙江)卫生健康创新转化联盟-检验检测专业联盟理事长,浙江省防痨协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免疫;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感染与肿瘤。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等课题17项,近年发表SCI论文80余篇。荣获2019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称号。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

  何雅億,博士,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目前担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精准免疫亚学科负责人,先后至云南东川人民医院进行扶贫援滇、上海新国博及复兴岛方舱医院新冠救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习。

  何雅億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及横向课题10项,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5篇,IF>10的论文15篇,H指数25。同时,何雅億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CSCO研究基金会评审专家和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CMJ PCCM)期刊编委。

  此外,何雅億作为指南专家组主要秘书参编了2019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及2020年至2022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参与了《2019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和《2019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撰写工作。

  苏彬,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界面电化学、电化学发光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电化学体外诊断和生命健康检测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安部课题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在JACS, Angew. Chem., ACS Central Sci, Anal. Chem.等期刊共发表论文19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件。

  刘清君,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指委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主要开展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编中英文著作7部、英文章节8章;主编了《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以第二负责人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

  余辉,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作为博士后与助理研究科学家开展研究工作。2017年回国,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近年来在PNAS、ACS Nano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负责人、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骨干、基金委面上项目负责人、横向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科研项目。

  吕建新,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现任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检验诊断关键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杭州中科杭医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主要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教育学组执行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线粒体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药食同源代谢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技术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美国临床化学会(AACC)Academy Fellow。Aging and Disease、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等编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副主编,浙江医学教育主编。

  主要从事线粒体生物学与线粒体疾病检验诊断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项。主要研究成果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6项。主编《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诊断学》、《分子生物学》、《检验与临床诊断——分子诊断学分册》、《常见疾病的检验诊断》等教材和专著15部。近五年以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Sci Transl Med、Sci Adv、J Exp Med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聂舟,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物大分子化学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生命分析化学及化学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传感及功能调控新方法研究。近5年以通讯作者先后在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获得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奖励。

  段学欣,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天津市微纳机电系统(M/NEMS)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目前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会理事, Cell Press: Heliyon杂志副主编,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主编,国际声流体研究委员会(Acoustofluidics) 委员。

  邬建敏教授,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流控学会理事。已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等。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dv. Funct. Mater., Small, Anal. Chem.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申请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及美日韩等海外专利授权四十余项。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在包括:半导体微纳材料界面的质谱离子化机理、质谱芯片在高通量代谢与肽组学分析、临床质谱体外诊断系统、质谱组织成像;生物传感及人体呼出气分析等。主导研发的全自动肽谱分析系统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揭榜项目,并入选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项目及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指标清单。

  李舟研究员,博导,国家杰青,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家。担任多项学术期刊编委,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主要从事新型生物电子器件和医疗器件的研究,包括健康监护与治疗的植入/穿戴电子医疗器件、生物传感器、可降解电子器件,以及生物力学的研究等。已在Nature 和Science的子刊上发表论文9篇,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20余篇,SCI引用13700余次,H-index 为63。

  蒲巧生,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测试学报》、《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和《Talanta Open》杂志编委。曾从事原子光谱分析、流动注射及其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微流控分析、生物传感器和分析仪器微型化方面,致力于低成本微流控芯片电泳及其相关工业在线分析设备的研制、基于微通道脉冲流动电势测量的生物大分子分析、新型功能材料的分析应用等。在Nano Letter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8项。

  黄又举,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师大科研处副处长,国家优青。黄又举教授长期从事纳米生物传感器探针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提出了智能高分子调控“纳米晶核补丁”策略,量身定制出30多种高效可医用探针材料;发展了探针材料的智能多功能表面修饰策略,实现了不同维度(1D、2D和3D)的宏观可控自组装,揭示了探针材料与传感器性能内在关联性;研发了系列基于探针材料的高性能纳米生物检测技术,探索了在食品安全和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ACS Nano, Bio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了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专家、浙江省高等学校“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首届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奖、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王毅,温州医科大学、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2007年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2010年获德国美因茨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5年8月回国,任温州医科大学、国科温州研究院研究员,国科温州研究院党委委员、侨留联主席、支部书记。

  王毅研究员长期从事纳米材料生物化学传感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光电生物传感器、光学成像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包括无创生物分子检测传感器、角膜接触镜传感器的开发,肿瘤检测和筛查技术的研究以及光学传感器械的开发,并实现1项成果产业转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项目、温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长期、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入选2022年度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子刊)的助理编辑,《光散射学报》的编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浙江省光学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温州市科协常委、温州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理事等。截止目前发表SCI论文76篇,H指数35(google学术),英文著作3部,申请发明专利21项。

  徐宏,博士,上海交通大学 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主要从事具有精密表、微观结构的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微纳米技术的多指标、超灵敏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重大疾病早筛早诊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体外诊断用高品质功能微球的创制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与产业化转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以微纳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检测创新方法。先后在JACS, Adv. Mater.,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Nat. Commun, Small, Small Methods, Biosens Bioelectron. 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专利成果转化率大于70%。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刘志刚,杭州博日科技研发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医疗器械行业从业将近30年,海信医疗创始人之一。在医学影像、IVD领域经验资深,现阶段在分子诊断领域从事研发工作。

  董文飞,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务委员,研究员;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负责人;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血液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输血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长期从事纳米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聚焦于纳米材料和技术在生物医学传感、成像和诊疗等领域中基础与应用研究,发表SCI文章14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5件。负责国家级课题等1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国自然面上、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等。2018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CAIA奖),同年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

  许太林,博士,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5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学,2017-2020年为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可穿戴生物传感器件,微液滴传感器件,超痕量标志物的聚集分析器件。主持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基金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1项。近年来在Chem. Soc. Rev.、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引用7000余次,H-index为44。授权发明专利12项。担任Nat. Electro., Sci. Adv., Nat. Commun., Adv. Mater., ACS Nano等90个SCI杂志评审专家。参与孵化企业两家,参与研发5个传感器产品。担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副主编,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编委。

  关于ACAIC 2023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定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将邀请科技管理人员、院士、知名学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会议包括: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专题报告与讨论、论文墙报展讲、仪器展商/公司交流会等。同期还将举行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展览。会议规模预计超过500人。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专题论坛:

  1、体外诊断仪器创新论坛

  2、质谱仪器创新论坛

  3、色谱仪器创新论坛

  4、热分析与量热仪器创新论坛

  5、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分析仪器创新论坛

  6、科研仪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论坛

  7、电子显微镜创新论坛

  8、生命科学仪器创新论坛

  9、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

  10、科学仪器在临床中的转化应用论坛

  11、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创新进展论坛

  详细信息请见: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通知(第三轮)

  报名参会

点击或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

  会议地址

杭州太虚湖假日酒店

  参会赞助联系

  孙立桐(电话:15801142901,微信同号;邮箱:slt@fxxh.org.cn)

相关文章

ACAIC2023|大咖云集!“体外诊断仪器创新论坛”报告嘉宾公布

体外诊断是一种在人体外部进行疾病诊断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人体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或身体状况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析检测技术被应用于体外诊断中。同时,国内体外......

ACAIC2023|大咖云集!“体外诊断仪器创新论坛”报告嘉宾公布

体外诊断是一种在人体外部进行疾病诊断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人体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或身体状况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析检测技术被应用于体外诊断中。同时,国内体外......

ACAIC2023|大咖云集!“体外诊断仪器创新论坛”报告嘉宾公布

体外诊断是一种在人体外部进行疾病诊断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人体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或身体状况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析检测技术被应用于体外诊断中。同时,国内体外......

ACAIC2023|大咖云集!“体外诊断仪器创新论坛”报告嘉宾公布

体外诊断是一种在人体外部进行疾病诊断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人体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或身体状况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析检测技术被应用于体外诊断中。同时,国内体外......

再度携手!生工生物与赛默飞共谱生物科技领域新篇章

2023年11月17日,赛默飞与生工生物在上海举办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自2023年8月16日首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基因科学领域展开了成功合作。此次合作将延伸至色谱质谱领域......

焕新启程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最新日程抢鲜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定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2023)”。详细日程如下:尊敬的参会代表及新老朋友:为了促进了解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分析仪器创新论坛日程一览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分析仪器创新论坛分析仪器在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材料分析、工艺监控、失效分析和研发支持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推动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IVD企业,细分领域10强榜发布!这些企业上榜

IVD体外诊断设备智慧化·医院满意度排行榜:参与中国智慧医院建设的体外诊断设备厂商品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国民对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健康需求也不断增加,过去几年体外诊断技术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年......

赛默飞Q3财报出炉,营收106亿美元稳步前行

近日,赛默飞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05.74亿美元,而2022年同期营收为106.77亿美元,同比下降1%。核心有机收入增长1%。第三季度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这类患者通常免疫功能低下。同时,一些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接受放化疗、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等治疗,使患者进一步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此更易发生感染。血液病患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