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4 09:21 原文链接: ChatGPT背后团队:名校多,华人抢眼,平均年龄32岁

ChatGPT爆火之后,AI相关领域的猎头陷入忙碌。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下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其中ChatGPT直接带动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新发职位近一年同比增长了42.51%。甚至,有人开出千万年薪延揽ChatGPT开发机构OpenAI里的华人科学家。

OpenAI官网显示,为ChatGPT项目做出贡献的人员不足百人(共87人)。这样一个AI“梦之队”究竟有哪些特点?

经AMiner和智谱研究分析发现,其显著特征是“年纪很轻”、“背景豪华”、“聚焦技术”、“积累深厚”、“崇尚创业”和“华人抢眼”(AMiner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唐杰率领团队建立的科技情报大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平台)。

女性占10%

根据《ChatGPT团队背景研究报告》,该团队平均年龄为32岁(20~29岁的成员有28人;30~39岁的共50人,占61%;40~49岁的仅3人;无50~59岁年龄段的成员;60岁以上的有1人)。团队成员绝大多数拥有名校学历,且具有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经历。

从成员毕业高校分布看,校友最多的前5大高校是斯坦福大学(14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0人)、麻省理工学院(7人)、剑桥大学(5人)、哈佛大学(4人)和佐治亚理工学院(4人)。

从性别分布看,ChatGPT团队中有女性9人,仅占总数的10%;男性共78人,占90%。该9位女性成员中,有两位是华人。从成员职位构成看,该团队成员近九成为技术人员,未配备技术与产品之外的职能人员(如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人员),而是高度聚焦于技术研发。

华人成员占10%

团队中共有华人9人,占团队总人数10%。其中5人本科就读于中国高校,3人本科教育经历在美国高校完成。梳理毕业于中国高校的ChatGPT华人成员成长路径发现,他们就读于中国顶尖高校的学习阶段均为本科,之后赴美深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然后加入美国诸如Dropbox、OpenAI等创新型公司。

其中,华人欧阳龙是InstructGPT论文的第一作者,是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论文的第二作者,可见他是这两个关键技术项目的核心人员。(与ChatGPT相关的先前关键技术项目有RLHF3、GPT14、GPT25、 GPT36、codex7、InstructGPT8、webGPT9等7项。)

人数来源最多的外部企业是谷歌

ChatGPT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外部公司(81%)、高校应届毕业生(13%)、科研机构 (4%)和高校教职人员(3%)等。其中人数来源最多的外部企业是谷歌,共10人跳槽加入,其他成员也大多来自Facebook、Stripe、Uber、 Quora、NVIDIA、Microsoft、Dropbox、DeepMind、Apple、Intel等顶尖或知名科技公司。

AMiner每年推出“AI 2000全球人工智能学者”名单,该名单评选全球人工智能 20个细分领域前100名最具影响力学者。统计发现,ChatGPT团队成员有5人入选今年“AI 2000 全球人工智能学者”,他们是OpenAI联合创始人Wojciech Zaremba(机器人,第10名);ChatGPT研究员Lukasz Kaiser(机器学习,第10名);OpenAI联合创始人、 ChatGPT研究科学家John Schulman(机器学习,第41名);ChatGPT研发工程师Tomer Kaftan(数据库,第52名);ChatGPT研究科学家Barret Zoph(机器学习,第95名)。

在ChatGPT不足百人的团队中,有5人属于全球人工智能各领域顶尖学者,其中两人为OpenAI联合创始人,两人分别被评为机器人(Wojciech Zaremba,OpenAI联合创始人)和机器学习(Lukasz Kaiser,ChatGPT研究员)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

到目前为止,ChatGPT团队已离职员工有4人(离职率为4.6%),去向分别为Alignment Research Center、DeepMind、Github和Gretel.ai。据《ChatGPT团队背景研究报告》分析,从ChatGPT团队离职的人员,并非为外界想象的加入所谓“大厂”,而是仍然选择具有创新潜力的创业公司或机构。


相关文章

ChatGPT背后团队:名校多,华人抢眼,平均年龄32岁

ChatGPT爆火之后,AI相关领域的猎头陷入忙碌。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下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其中ChatGPT直接带动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新发职位近一年......

华人学者今12篇文章同登Science|盘点

破纪录的一天!北京时间3月25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杂志同时刊出了12篇由华人学者撰写的论文或技术评论。尽管这12篇论文来自不同研究团队、不同研究领域,但《中国科学报》梳理后发现,除1篇对前人研......

华人博士《科学》发文,坦言投国际期刊曾靠机翻

想投国际期刊,但英文论文却迟迟写不下第一个单词。依赖翻译软件,但中英文写作的逻辑天差地别。非英语母语者,如何顺利开始第一次英文论文写作?近期,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候选人童蕴贺在Science网站职业专......

华人博士《自然》发文:4点经验助你学术独立!

编译|孟凌霄从硕士到博士,不是简单的升学,而是一次蜕变。简单“做”一个项目是不够的,长期的科研道路更需要独立“主导”研究的能力。1月18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王玉凝在Nature网站职业专栏发表文......

华人教授陈刚被撤诉,MIT校长邀其重返岗位

当地时间1月20日上午,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法院撤销了对知名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的指控。此时,距陈刚2021年1月14日在家中被FBI逮捕,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对此,陈刚的辩护律师RobFis......

调查:过半华人科学家对美政府监视感到恐惧

近日,Nature、Science同时关注了两项针对美国科研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华人科学家对美国政府执行的“中国行动计划”感到强烈恐惧。一项涉及美国83所研究型大学、近2000名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

推进生物和药物质谱首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CASMS)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8月9日,首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CASMS)学术研讨会暨展览会在Gather.Town隆重举行。本届学术研讨会关注蛋白质组学与生物质谱,代谢脂质组学与药物质谱2大......

首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等你参与!

会议时间:2021年8月9日-8月13日参会方式:GatherTown网上互动虚拟会展中心(GatherTown使用小贴士)报名地址:http://casms.org/?action=meeting扫......

PNAS人物丨杰出的华人生物学家之哈佛大学吴皓教授

随着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逐步解析,研究人员对细胞生理的认知也在不断革新。哈佛大学吴皓教授实验室主要聚焦细胞抗感染和损伤性刺激的免疫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于201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祝贺!华人科研团队包揽今日三篇《细胞》最新研究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3篇最新研究论文。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三篇论文均来自华人科研团队的主导。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为各位介绍相关研究内容。▲今日在线发表的3篇《细胞》论文,均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