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5 08:11 原文链接: NatureMedicine:菌群移植辅助肿瘤免疫治疗大放异彩

  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11月12日在线发表一篇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华人学者Yinghong Wang主导的最新研究,研究报道了用菌群移植(FMT)成功治疗了第一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的结肠炎病例,提示调节肠道菌群的干预方法可用于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有望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从1987年发现免疫检查点CTLA-4算起,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癌症的时间已经超过30年。2013年,在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因其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成为了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同年,美国“纽约时报”和“Science”杂志,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评为了该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突破之首”。2018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在国庆揭晓,德克萨斯大学的James P.Allison和日本京都大学的Tasuku Honjo因抑制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获诺贝尔奖(癌症免疫疗法获诺贝尔奖!菌群移植有望增强免疫疗法有效性!)

  但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带来了新的烦恼。相比以往的抗癌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引发的副作用类型更多。对于临床医生,应对其带来的副作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结直肠炎是发生人数最多的副作用,严重时可致命。

  如何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发表于Nature子刊这篇最新研究对此给出了答案-菌群移植可成功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

  Yinghong Wang选取了两位肿瘤患者,他们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和维多珠单抗进行肿瘤免疫治疗后,发生了难治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为了改善这一副作用,让这两位患者接受来自同一健康合格供体的菌群移植(HMT)。其结果振奋人心,其中一位患者在首次HMT后就达到内镜下完全缓解;另一患者在第一次HMT后的67天实施了第二次HMT,也得到了内镜下完全缓解,研究结果提示调节肠道菌群的干预方法可用于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

  除了临床结果外,肠道菌群检测的结果同样成功,采用16s测序对HMT供体以及患者HMT前后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检测。发现患者进行HMT后,短时间内肠道特征会变得与供体相似,之后与供体的相似度减少,但仍不同于实施HMT之前的菌群特征。HMT发挥疗效的潜在机制可能是:HMT后,患者结肠粘膜处的T细胞组成发生改变(CD8+细胞毒性T细胞明显减少,而CD4+FoxP3+T细胞增多)。

  这篇研究报告了用菌群移植重建癌症病人肠道微生物组成功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结肠炎第一例病例,这些初步数据提供了肠道微生物组的调节可能消除ICI相关结肠炎的证据,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不过该研究样本量偏少(两个样本),所以治疗有效性还需要通过扩大样本量得到进一步验证。

  菌群移植在治疗肿瘤过程中有着积极作用,此前已有研究证明菌群移植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加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如今这篇最新研究又证明了菌群移植可以有效缓解肿瘤治疗中产生的副作用,我们期待相关菌群移植的研究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关文章

固定细胞要多长时间?

固定的时间要合适:与材料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材料大则时间长,材料小则时间短;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经固定的材料如不及时使用,可以经过90%酒精换到70%酒精中各半小时,再换入一次70%酒精,在......

细胞瞬时转染技术

原理: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及电穿孔等基因转染技术,将靶基因导入细胞,一般在转染后48小时左右,靶基因即可在细胞内表达。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48小时后即可进行靶基因表达的检测等实验。应用:观察目的基因及......

如何进行免疫荧光三标?

做免疫荧光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免疫荧光的双标记实验,也就是在同一个样本上同时进行两种蛋白的免疫荧光检测。具体的实验时,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一抗,然后再选择分别针对一抗的二抗,同时二抗上标记有不同的荧光团。......

研究揭示补体调控肿瘤B细胞双向作用机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研究员苏士成团队发现了补体调控肿瘤B细胞双向作用的机制,深入挖掘了肿瘤相关B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形成机制,为判断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及患者的疗效预后提供了有应用前景的标志物。相关研......

研究开发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的新疾病检测方法

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引擎实现疾病检测的原理微生物组具有服务疾病诊治与生态监控的巨大潜力,但是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何通过菌群检测实现快速精准的疾病诊断呢?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发明了基......

科学家揭示细胞表观信息稳定遗传的相关分子机制

北京时间3月24日凌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课题组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发表文章,揭示了PRC1复合物和组蛋白H1协同维持细胞表观遗传信息稳定的分子机制。在多细胞生物中,表观遗传信息的稳定......

研究揭示补体调控肿瘤相关B细胞的双向作用

B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多项重要研究发现,B细胞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但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细胞在抗肿瘤免疫的产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临床研究发现针对B细胞的利妥昔单抗在......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3月11日,北大化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研究团队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团队共同于《自然》杂志在线刊文,揭示少部分的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就足以有效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开发出的物质或能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新药

癌细胞快速改变其基因组的能力能被用作对抗恶性肿瘤的武器吗?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物质,在动物模型和人类癌细胞的实验中都显示出了有希望的结果。这项研究发表......

周民团队研制出微纳机器人利用光合作用靶向治疗肿瘤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款微纳机器人,通过以微藻作为活体支架,“穿上”磁性涂层外衣,靶向输送至肿瘤组织,成功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并有效实现磁共振/荧光/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