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8-03 00:00 原文链接: Nature: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的逆袭

  Rochester大学医学中心、Isis制药公司和Genzyme公司的科学家通过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在小鼠肌肉细胞中消除了一类有害的RNA,成功逆转了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文章发表在8月2日的Nature杂志上。

  反义寡核苷酸ASO能特异性的对基因进行knockdown,能够帮助治疗与RNA/蛋白功能获得性效果有关的疾病。然而使用反义寡核苷酸药物进行全身性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包括骨骼肌组织和心肌组织在内的许多组织会因摄取药物不足,而难以沉默目标mRNA。

  研究人员一周两次对小鼠施以反义寡核苷酸化合物并持续了四周,发现用药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减轻了,且该效果持续了一年,这对于小鼠寿命来说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类最普遍的肌营养不良症,约有35,000美国人患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这种遗传疾病患者的肌肉会逐渐萎缩和僵硬,最终难以行走、吞咽和呼吸。患者的眼睛、心脏和大脑也会受到影响。尽管有药物可以改善其中一些症状,但目前没有药物能够停止这一疾病的发展。

  约在十年前,科学家就发现这种疾病的基因缺陷的致病机制与其他遗传疾病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绝大多数遗传疾病中,一个基因突变意味着一个重要蛋白的合成出错,或者根本无法合成。

  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突变产生了一种在细胞核中累积的异常信使RNA,它会介入并阻碍其他蛋白起作用。其中一个受到影响的蛋白是MBNL1,该蛋白帮助构建氯离子通道,对于肌肉的电信号控制非常重要。该蛋白受到影响使肌肉发出错误的电信号从而引发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相关症状。

  科学家根据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致病机制,利用体内一个负责将RNA切成片段的酶,开发了一种合成化合物。这种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是带有化学修饰的短片段DNA,它能与有害RNA结合,其上的化学修饰使之能成为机体RNase H酶的作用目标。

  研究人员建立了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1的小鼠模型,对其进行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实验。研究显示DM1致病突变产生的转录本对于反义链沉默特别敏感。反义寡核苷酸药物能快速knockdown小鼠骨骼肌中的有害RNA,成功逆转了小鼠的症状,使有害RNA的水平减少了超过80%,显著减轻了肌肉的僵硬程度,改善了肌肉的显微结构,使肌肉中的电信号回归正常。并且在治疗中断后该效果维持了1年。

  研究还发现,全身性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手段,也能在肌肉中成功knockdown Malat1(在核中积累的lncRNA)。研究为反义寡核苷酸治疗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策略。

  研究人员指出,该治疗药物能否对患者有效还言之过早。不过,鉴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致病机制对于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特别敏感,且该药物对小鼠模型中极为有效,他们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研究结果显示了反义寡核苷酸治疗手段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疾病,这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文章资深作者,Rochester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Charles Thornton博士说,他从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新药开发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

  “不过,现在就断言这一治疗方法会不会在人体中也同样起作用还为之过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就曾经出现过药物在小鼠中起作用但对人体不起作用的先例,”

  这种化合药物被称为“antisense”是因为其基因序列是目标RNA链的反义链。这种反义链化合物只会精确的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的RNA结合,而不会影响其他成千上万的重要RNA。

  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已经发展了二十年,至今还未在肌细胞中有效的去除RNA。该研究的成果将极大的鼓舞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科学家。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离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治愈疾病又进了一步。他们将会继续进行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筛选,力争早日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相关文章

科学家揭开元古宙地层“珍珠项链”存在之谜

神秘的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是学界之谜。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内科学年鉴》:补充维生素D,降低糖尿病风险!

撰文|宋文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全球超过5.4亿人。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国,成年人有超过1.14亿糖尿病患者,占全世......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手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科学家合作取得光合领域里程碑研究成果

藻胆体(phycobilisome,PBS)是蓝藻和红藻主要的捕光天线,位于类囊体膜基质侧,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捕光蛋白复合物。PBS通过内部色素团(bilins)将捕获的光能以极高的效率传递至光系统II......

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章竹君逝世

据陕西师范大学官网消息,著名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获得者章竹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9日20时30分在西安与世长辞,享年86岁。章竹君先生19......

我国学者在无碳三明治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图无碳三明治化合物的结构及轨道分析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61102、21971118)等资助下,南开大学孙忠明课题组在无碳三明治化合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砷和锑的具......

丁光宏委员:对攀登世界科学险峰的科学家,要减少打扰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关键之一是建设一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工科教师队伍。为此,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建议,要完善基......

湖北38名青年获国家立项!90后科学家崭露头角

2月7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下达的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计划,湖北省38个项目获批立项,获批数量比上一年翻了3倍。承担项目的青年科技人才平......

印遇龙院士组织召开动物微量元素营养专题交流会

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组织来自亚热带生态所、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