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2-05 00:00 原文链接: PNAS:科学家成功突破血脑屏障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科学家们克服了脑部疾病治疗的主要困难,他们设计了一个成功穿过血脑屏障的大分子药物,在小鼠模型中逆转了神经系统的溶酶体贮积症。文章于二月四日提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杂志的网络版上。

  “这一研究为人们提供了穿越血脑屏障的无创治疗方式,将大分子药物送入脑部治疗溶酶体贮积症,”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Dao Pan博士说。“这种方法也能用于开发治疗其他脑部疾病的药物,例如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

  科学家将部分载脂蛋白E(apoE)与起治疗作用的溶酶体酶IDUA融合起来,组成大分子药物,并将其称为IDUAe1和IDUAe2。研究人员用这些药物在体外处理来自粘多糖贮积症I 型(MPS I)患者的细胞,而后又在小鼠MPS I模型中进行了实验。

  MPS I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溶酶体贮积症,严重的话会发展为Hurler综合症。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发生脑积水和一些认知障碍。如果不进行治疗,许多患者会在十岁死亡。

  溶酶体是细胞内部机制的重要部分,是帮助细胞清除垃圾以维持正常功能的废物处理系统。在MPS I这类溶酶体贮积症中,溶解废物所需的酶缺失,使废物在细胞内堆积,直至细胞发生功能故障。

  在MPS I中细胞缺乏的是IDUA酶,这会导致粘多糖在大脑和其他器官中异常累积。研究人员希望将IDUA运输到脑部细胞进行治疗,不过他们先得让携带IDUA的药物成功穿越血脑屏障才能到达患病的脑细胞。

  血脑屏障是一种生理性屏障,负责调节大脑中毛细血管的渗透性。血脑屏障可以保护大脑,阻止病原体及其他外源物质进入脑组织。不过,这一屏障也一直是用药物治疗脑部疾病的主要障碍。

  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apoE衍生物,这些衍生物能够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这些内皮细胞组成了血脑屏障中毛细血管的内表面。研究显示,将一些apoE元件添加到IDUA酶上,能使这种大分子结合到内皮细胞上,并跨越细胞到达脑组织。

  研究人员将IDUAe1注入MPS I小鼠模型的尾静脉,发现这种大分子的确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而且这些小鼠脑细胞中的粘多糖和溶酶体酶恢复了正常水平,这一效果一直持续到五个月观察期结束。

  研究人员将会进一步验证这类大分子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希望用这一方法开发能跨越血脑屏障的其他药物,用于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相关文章

重构复杂系统历史演化过程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副教授胡延庆课题组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并入选编辑推荐亮点论文。研究团队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能够高精确度地重构可网络化复杂系统的形成历史,并证明了任何不低于随机......

研究人员提出普适性混合量子系统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教授陈华俊研究团队,提出一种以碳纳米管振子为通用量子接口的混合多模量子系统。通过对系统中声子耦合调制相位的有效调控,实现对群速度的量子操控,为实现芯片尺度上的量子信息处理......

揭示帕金森病中蛋白聚集的秘密:NEMO蛋白的关键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与大脑中蛋白质聚集的沉积有关。当细胞废物清除系统存在缺陷或超负荷时,这些聚集物会积累。一种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相关的蛋白质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发生......

自适应神经连接光子处理器问世

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团队现已开发出一种所谓的基于事件的架构,该架构使用光子处理器,通过光来传输和处理数据。与大脑类似,这使得神经网络内的连接不断适应成为可能。这种可变的连接是......

我国学者发展出外场诱导的神经网络力场新方法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场诱导的原子神经网络力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原子模拟是人们在微观层面理解复杂化学、生物和材料体系的光谱、......

单台超千万!上海交大预购置类器官筛选及鉴定定量分析设备系统

2023年09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23年10月政府采购意向-类器官筛选大分子与小分子鉴定定量分析设备系统,预算1060万元。详细情况如下:类器官筛选大分子与小分子鉴定定量分析设备系统项目所在......

将领域知识引入神经网络,MIT团队用光谱Transformer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

代谢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竞争和疾病病理学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社区努力测量数千种代谢物标准品的串联质谱。然而,在临床样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光谱不能与已知结构明确匹配。令人惊讶的是,用......

新型双色发光人造分子制成可实现瞬时颜色切换

据3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的论文,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由两个耦合的半导体纳米晶体组成的“人造分子”系统,该系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实现了快速和瞬时的颜色切换。这表明,在纳米尺度上......

突破国外封锁!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将核磁共振仪器......

川大团队揭示神经元进化缺失的一环,填补神经元空白

1997年,从高中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来,26年间陈强始终在和生命科学打交道。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他来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陈强回国加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