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05 18:27 原文链接: SIRT6基因高效的DNA修复功能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

  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一直梦想着能有不老泉,它的泉水具有治疗作用,能使老年人恢复活力,并无限期地延长寿命。

  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表明长寿的关键在于一个称为SIRT6的基因。他们发现基因SIRT6在具有更长寿命的物种中负责更高效的DNA修复。这一发现揭示了开发抗衰老干预措施的新靶标,可能有助于阻止年龄相关性疾病。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IRT6 Is Responsible for More Efficient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in Long-Lived Species”。论文通讯作者为罗切斯特大学生物学教授Vera Gorbunova和Andrei Seluanov。

图片来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3.043。

  不可避免的双链断裂

  随着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年龄的增长,它们的DNA越来越容易断裂,这可能导致基因重排和突变---癌症和衰老的标志。出于这个原因,人们长期以来假设DNA修复在决定有机体的寿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吸烟等行为会加剧DNA中的双链断裂(DSB),但是这种断裂本身是不可避免的。论文共同作者、罗切斯特大学生物医学遗传学教授Dirk Bohmann 说道,“它们总是在体内存在着,即使你是超级健康的。DSB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氧化损伤,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氧气来呼吸,这种断裂是不可避免的。”

  Bohmann说,相比于寿命较长的有机体,像老鼠这样的有机体在相对较短的生命中积累DNA双链断裂的机会较小。“但是,如果你想活50年左右,那么就需要构建一个系统来修复这些断裂。”

  长寿基因

  SIRT6通常被称为“长寿基因(longevity gene)”,这是因为它在排列蛋白和招募修复DNA断裂的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缺乏这个基因的小鼠过早衰老,而携带这个基因额外拷贝的小鼠则活得更长。这些研究人员猜测如果更有效的DNA修复是更长寿命所必需的,那么寿命更长的有机体可能进化出更有效的DNA修复调节因子。 SIRT6活性因此在长寿物种中增强了吗?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这些研究人员分析了18种寿命从3年(小鼠)到32年(裸鼹鼠和海狸)的啮齿类动物物种的DNA修复。他们发现具有较长寿命的啮齿类动物也经历了更有效的DNA修复,这是因为它们的SIRT6基因的表达产物---SIRT6蛋白---更为强效。这也就是说,SIRT6在每个物种中都不相同。相反,这个基因与长寿共同进化,变得更有效,因此具有更强SIRT6活性的物种活得更长。Bohmann说,“SIRT6蛋白似乎是寿命的主要决定因素。我们证实如果在细胞水平上,这种DNA修复效果更好,那么在有机体水平上,就具有更长的寿命。”

  这些研究人员随后分析了小鼠中发现的较弱的SIRT6蛋白与海狸中发现的较强的SIRT6之间的分子差异。Gorbunova说,他们鉴定出5个氨基酸负责让更强的SIRT6蛋白“在修复DNA方面更具活性,在酶功能方面表现更好”。当他们分别将海狸和小鼠SIRT6插入到人体细胞中时,海狸SIRT6要比小鼠SIRT6更好地减少应激诱导的DNA损伤。相比于携带着小鼠SIRT6的果蝇,海狸SIRT6也更好地延长了携带海狸SIRT6的果蝇的寿命。

  具有更为强效的SIRT6的物种?

  Seluanov说,虽然看起来人类SIRT6在功能上已得到优化,但“还有比人类更长寿的其他物种”。这项研究的后续步骤涉及分析那些比人类更长寿的物种---比如可以存活200多年的北极露脊鲸(bowhead whale)---是否已经进化出更为强效的SIRT6基因。

  Gorbunova说,最终目标是阻止人类中的年龄相关性疾病。“如果由于DNA因年龄的增加变得杂乱而患上疾病,那么我们就能利用这样的研究来制定可以延缓癌症和其他退行性疾病的干预措施。”


相关文章

“生命科学进校园”科普公益项目启新程,启迪青少年创新思维

因美纳携手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普及科学教育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4月25日,中国苏州——今日,由因美纳与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学习中心”)联合打造的“生命科学进校园”科普公益项......

研究证实ctDNA动态监测对CART治疗价值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主任医师邹德慧、邱录贵、王建祥合作团队首次基于亚洲人群的r/rLBCL患者前瞻性队列,证实ctDNA动态监测可早期预测CAR-T治疗疗效和生......

鸟儿唱歌为何差异这么大

图为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理查德湾以西的灌木丛中拍摄到的一只红额钟声拟鴷。图为在南非豪登省比勒陀利亚东北部保护区拍摄的一只黄额钟声拟鴷。图片来源:AlexKirschel/《自然·通讯》科技日报北京4......

科学家研发国际首个整合宏微观基因组综合分析工具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和教授王师团队在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据悉,团队开发出国际首个......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唤醒”沉默的基因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

基因编辑一针“剪”血,助力角膜新生血管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教授雷和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王勤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VEGFA基因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家蚕表达外源丝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Nexus在线发表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授谭安江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构建多种家蚕丝腺表达体系,实现了蜘蛛和袋蛾丝蛋白等在家蚕内的......

DNA甲基化调控荔枝种子发育的机制获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李建国团队在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国家现代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下,研究揭示了DNA甲基化调控荔枝种子发育的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实验植物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