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中国探月不停步同为人类谋福祉

奔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今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升空,又给国庆节日增添了一份喜悦。事实上,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工程已渐渐深入人心,祖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让不少人感到由衷自豪。 不过,除了增添中国人的自豪感,究竟为什么要开展探月工程依然是萦绕在不少人头脑里的疑问。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日前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向记者详解了中国开展探月工程的缘由。 欧阳自远认为,中国开展探月工作不仅是满足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梦想,开展探月工作有其科学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按照中国探月工程“大三步”、“小三步”的战略步骤,中国的深空探测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探月再次成为共识 从1958年至今,世界共进行了117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1958年到1976年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但只有美国和苏联开展了探月活动,它们一共发射了108枚探测器。 ......阅读全文

上海交大这颗探月卫星随嫦娥六号飞天,师生现场观看发射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由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研制的“SJTU思源二号(ICUBE-Q)”探月卫星也伴随嫦娥六号探月任务,于

嫦娥二号飞过6千万公里深空

  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突破6000万公里,目前卫星状态良好,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这是记者今天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的。   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2010年10月1日发射,已经超期服役2年多。自 2012年12月13日飞越探测图塔蒂斯

欧阳自远:探月工程对科学和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项科学工程的责任不仅仅是推进科技进步,而且对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都应该发挥作用。我国的探月工程是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在12月2日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如是说。   今天,欧阳自远应邀在中国科学与

中国科学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探月之梦

  12月2日,嫦娥三号顺利升空。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的坚持不懈,探月之旅,今朝梦圆。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13年12月,“玉兔号”即将登陆月球。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人树立的每一座里程碑,都寄托着国人翱翔太空

上海交大“SJTU思源二号”探月卫星随嫦娥六号飞天

5月3日17时27分,由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研制的“SJTU思源二号(ICUBE-Q)”探月卫星伴随嫦娥六号探月任务,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发射准备。据介绍,“SJTU思源二号”探月卫星由交大和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是一颗对月

“嫦娥二号”卫星10月6日进行首次近月制动

  “嫦娥二号”卫星10月1日晚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预计将于6日上午进行首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绕月周期约为12小时的椭圆轨道。这是“嫦娥二号”卫星能否与月球交会的关键。 “嫦娥二号”再度取消中途修正   由于“嫦娥二号”卫星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满足入轨精度要求,原计划需进行的中途轨道修正

我国将于2016年全面建成深空测控网

  嫦娥二号卫星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1月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探月工程逐步深入展开,我国深空测控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按照预定计划,将于2016年建成由3个测控站联网组成的深空测控网。   此前,我国深空测控网建设已全面展开,通过改造、扩建原有测控站,先后使喀什测控站、青岛测控站具备

欧阳自远:2017年完成无人月球探测任务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9月19日在天津表示,按照“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国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大约2017年左右完成。  欧阳自远是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2次学术大会暨第23届院士大会上作此表示的。  据欧阳自远介绍,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

我国月球车将探测百米深月壤

嫦娥三号探月车模型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之际,新华网邀请到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新华访谈,解答广大网友和青少年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在谈到“嫦娥三号”月球

嫦娥二号从172万公里外深空传回科学探测数据

资料图表:嫦娥二号成功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行  记者9月21日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从172万公里外深空传回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目前,嫦娥二号卫星状态良好,各类飞控事件执行正常,剩余推进剂约115千克。  这些数据是在嫦娥二号从月球飞往拉格朗日L

登陆月球背面的背后支撑

  “嫦娥四号”着陆后,巡视器随即进行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首次行走”足迹,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技术团队的心血。“玉兔二号”月球车轮子外侧,由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棘爪。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

叶培建:2013年中国将具备火星环绕探测的基本能力

  在12月3日举行的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名家讲坛上,中国“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设计师顾问、总指挥顾问叶培建院士作了题为《嫦娥卫星与中国的深空探测》的主题报告。从人类开发空间的原因,到目前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叶培建院士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深空探测的长远发展提

欧阳自远:走!到月球背面去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在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上,人类开启首次“月背之旅”。  “月球背面的南部,有一个巨大的坑,这是42亿年以前砸出来的,把月球最古老的东西给翻出来了。我们嫦娥四

欧阳自远:“嫦娥一号”科学研究工作交出较完美答卷

质量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和月球标准基础地图、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独特的近月空间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数据……  从2007年顺利升空至今,“嫦娥一号”一直是一颗举世瞩目的耀眼“明星”,而随着各项科学探测数据和成果陆续出炉,各国科学家对“嫦娥一号”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  6月3

欧阳自远:嫦娥五号计划2017年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10月10日在中国宇航学会举行的庆祝2012年世界空间周科普报告上透露,嫦娥三号将于2013年实施,嫦娥五号计划在2017年完成我国无人月球探测“绕落回”中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取样返回任务。  欧阳自远说,嫦娥三号将于明年执行“绕、落、回”计划中的

欧阳自远:“嫦娥一号”数据可用十年

  由科技部支持的国家863计划“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应用与研究”重点项目9月28日通过验收。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一号”任务至此才算圆满完成,该卫星获取的数据足够让科学家研究10年。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其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获取了大量探测数据。2

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首次软着陆探测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3月3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

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首次软着陆探测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3月3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

从航天可视化到可视化航天

  自9月28日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历时12天的紧张工作中,石家庄铁道大学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赵正旭教授及刘展威、佟宽章、王威4人圆满地完成了嫦娥二号三维可视化前期任务。向全球展现了嫦娥二号发射任务的实时精彩仿真。  “以前是航天可视化,现在是可视化航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欧阳自远院士:我国应尽早实现自主探测火星

     欧阳自远   “虽然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但通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近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出席由上海市院士中心举办的第57期院士沙龙时,作了题为《火星探测的科学问题》的报告。

嫦娥三号、四号月球探测器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登云透露,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目前进展情况良好。  于登云是在11月23日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与媒体对话——嫦娥二号卫星探月”活动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带“腿”带轮子的嫦娥三号、四号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圆满成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24日4 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

崔平远团队:在星空划出闪亮的轨迹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和远方,寄托了人类对未知的无限向往。  当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曾经的主宰者恐龙走向灭绝;当哈雷彗星经过,惊恐的古人对“扫把星”唯恐避之不及;当流星划过,人们双手合十许下心愿……对小天体的情愫,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这些存在于茫茫

中国将于2024年初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

  2023年“中国航天日”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开幕式25日在安徽合肥举行。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在会上表示,中国将于2024年初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并于后续任务中分三步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  吴艳华在《中国的深空探测》主旨报告中,全面梳理了世界和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主

嫦娥二号今日达到设计寿命-状态仍佳将赋新使命

  截至4月1日,嫦娥二号已安全运行180天,达到了它半年的设计寿命。据介绍,目前卫星燃料剩余仍然充足,工程各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论证,赋予嫦娥二号更多的使命,为完成探月工程二期后续任务奠定基础。安全运行180天,达到半年设计寿命,目前卫星系统状态正常稳定  根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消息,目前

欧阳自远谈探月计划-将首次在月球天文观测

  他,虽已75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浑厚的声音响彻中科大水上报告厅。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月球, 一开始真有点忐忑不安,直到3秒后才传来信号。”指着“月球影像”PPT,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和台下的90后大学生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月球”的对话。  从下午15点到晚上

撞击小行星?中国深空探测在规划这些大事

  建设月球科研站,探测行星、彗星,防御小行星,探索太阳系边际……在4月25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首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与会专家透露了未来中国深空探测的多项规划。  2030年有望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在会上介绍,未来中国月球探测规划的任务包括

嫦娥五号将于今年年底发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就嫦娥四号任务情况及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计划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这是这种

探月“六战六捷”,国际月球科研站五年内登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31.shtm“过去近20年间,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实现‘六战六捷’,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4月25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我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