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欧航局公布普朗克望远镜首批研究成果

物理学家组织网、《自然》杂志网站1月11日报道,继去年7月欧洲航天局首次发布宇宙全景图之后,在本周巴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普朗克望远镜任务合作团队公布了他们的首批研究成果。这批成果以递交给《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杂志的25篇论文为基础,集中展示了从银河系到遥远太空的丰富信息。 在首次宇宙全景探测中,普朗克绘制出了所有致密源的位置,并详细列在了“致密源表第一版(ERCSC)”中。ERCSC包含了超过15000个致密源和多种类型的天体目标,不光有星系(包括冷分子云核和有尘埃外壳的恒星),还有银河系外物体(射电星系、耀类星体、红外光星系和星系团),它相当于一个研究目录。 本次公布的研究成果在ERCSC的基础上,根据进一步探测在毫米和亚毫米波长尺度继续绘图,给目录增加了数千个超冷的独立目标源,目前科研团体可以对它们自由研究。 此外,在探测到的微波源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位于广布在整个宇宙的巨大星系“蛛网”的......阅读全文

特大质量黑洞从星系获得“养料”方式揭示

  英国《自然》杂志15日发表的一项天体物理学研究称,天文学家发现一特大质量黑洞从水母星系获得“养料”,并解释了这种“供养”的方式。  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可达太阳的数10亿倍至100亿倍,其亮度最终会使所在的整个星系相形见绌,甚至一些星系的演化会受其中心特大质量黑洞的影响。一般认为,大部分星系的中心

丁肇中团队公布阿尔法磁谱仪首批研究成果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3日公布了其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实验观察到宇宙射线流中正电子存在的比率符合关于暗物质存在的理论预测,但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排除其他可能性。   据介绍,用于探测宇宙射线中的粒子的“阿尔法磁谱仪2”在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的运转期间

115亿光年外黑洞爆发最强烈类星体喷流

类星体SDSS J1106+1939附近,大量物质被向外抛出  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们近日观测到在115亿光年之外一个巨型黑洞正爆发出创纪录的巨量气体和尘埃物质。这一巨型黑洞的质量约相当于10~30亿倍太阳质量,隐匿于一个类星体的核心位置。所谓类星

新证据表明生命或许起源于太空

  借助微弱的无线电波,科学家们从27000光年外的一个巨大星云里,如大海捞针般 “抓到”了一种具有特殊的分支结构的碳基分子。这些远在银河系中心的有机分子,暗示着人们,构成生命结构的氨基酸等有机结构或许起源于浩瀚的太空。  据9月29日(北京时间)每日科学报道,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阿

费米望远镜以新方式扩大暗物质搜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费米太空望远镜已开始利用全新方法扩大对暗物质的搜索,并进一步限制了暗物质粒子可能的特征。  暗物质在宇宙尺度上影响了宇宙的历史,但它的寻找过程甚是艰难。对于人类来讲,它实在很“暗”:我们根本看不到暗物质发光,也看不到它辐射其他粒子,其存在

霍金称引力波理论绝不亚于发现上帝粒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斯蒂芬霍金的黑洞与宇宙起源理论为我们开启了探索时空之谜的渠道,现在这位科学家正在研究引力波理论,试图将其纳入新的理论体系中,并且认为如果引力波理论被成功突破,其意义绝不亚于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位于南极的BICEP2望远镜观测到疑似宇宙早期引力波现象后,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引力波理论

科学家从27000光年外的一个巨大星云里"抓到"了碳基分子

  借助微弱的无线电波,科学家们从27000光年外的一个巨大星云里,如大海捞针般 “抓到”了一种具有特殊的分支结构的碳基分子。这些远在银河系中心的有机分子,暗示着人们,构成生命结构的氨基酸等有机结构或许起源于浩瀚的太空。  据9月29日(北京时间)每日科学报道,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阿

丁肇中团队公布阿尔法磁谱仪研究成果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4月3日公布了其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实验观察到宇宙射线流中正电子存在的比率符合关于暗物质存在的理论预测,但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排除其他可能性。   据介绍,用于探测宇宙射线中的粒子的“阿尔法磁谱仪2”在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的运转

费米望远镜以新方式扩大暗物质搜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费米太空望远镜已开始利用全新方法扩大对暗物质的搜索,并进一步限制了暗物质粒子可能的特征。   暗物质在宇宙尺度上影响了宇宙的历史,但它的寻找过程甚是艰难。对于人类来讲,它实在很“暗”:我们根本看不到暗物质发光,也看不到它辐射其他粒子,其

2020科维理奖公布,像差校正透镜四巨头获纳米科学奖

  北京时间5月27日晚间,总部位于奥斯陆的挪威科学和文学院宣布了本年度科维理天体物理奖、纳米科学奖和神经科学奖获奖名单。科维理天体物理奖安德鲁·费边(Andrew Fabian)科维理纳米科学奖左起马克西米利安·海德尔( Maximilian Haider)克努特·乌尔班(Knut Urban)哈

新发现与早期星系形成模拟结果相矛盾

  英国《自然》杂志3月15日发表的一项天文学研究认为,在100亿年前星系形成的高峰期,“产星星系”的外盘可能主要为恒星和气体主导,而非暗物质。此次对遥远星系自转曲线的最新测量结果,与早期星系形成的模拟结果产生了严重矛盾。  在星系内,恒星和气体(重子成分)被认为与暗物质(非重子)混合在一起。尽管暗

引力波背后:基础研究须“容错”

  令人瞩目的原初引力波事件虽以“悲伤”告终,但却引发了国际科学界对其更加热切的期待;相比之下,由于国内对科研失败容忍度极低,“中国连想犯这样‘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欧洲空间局的一份报告宣告了自去年3月份以来关于原初引力波争议的最终结局。彼时,美国BICEP2合作组宣布了通过宇宙微波背景

研究揭示早期宇宙暗物质不足

  一项新研究认为,在100亿年前星系形成的高峰期,产星星系的外盘可能主要为恒星和气体主导,而非暗物质。而对遥远星系自转曲线的最新测量结果似乎与早期星系形成的模拟结果不一致。  在星系内,恒星和气体(重子成分)被认为与暗物质(非重子)混合在一起,暗物质占据总质量的主要部分。重子物质和非重子物质的占比

科学家发现星系死亡奥秘:不再有新恒星形成

  当天文学家在不同距离检测熄灭的非恒星形成星系时,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查明是什么机制在发挥作用  据国外媒体报道,星系有三个主要形状——椭圆,螺旋(如银河系)和不规则状。它们大小不一,可以是蓝或红色。蓝色星系仍在积极形成恒星,大多红色星系目前还没有形成恒星,被认为是被动的。导致星系“熄灭”——停止恒星

哈勃望远镜发现迄今最遥远星系

北京时间2月14日消息,据报道,美国的天文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一个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星系,这很可能是科学家们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遥远星系。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天文学家们公布了他们的这一最新观测成果

暗物质粒子何时现身 阿尔法磁谱仪出结果

  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山东大学演讲时,再次为暗物质线索的发现给出了一个时间节点——2024年。他认为,届时关于暗物质的来源,“应该能有个决定性的结果出来”。  2024年也是国际空间站可能的退役时间。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的,是阿尔法磁谱仪。它也是首个安

美科学家发现恒星在宇宙中诞生新途径

左图为地面观测站拍摄的Star 302,右图为哈勃拍摄的Star 302        据国外媒体报道,通过对Star 302的观测研究,密西根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大质量恒星可以在宇宙空间某处独立形成而不需要

迄今最远距地132亿光年星系“现身”

  伦敦学院大学尼古拉斯·拉波尔率领的研究小组在近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捕捉到了132亿年前的星系A2744_YD4的形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远天体。这一成果也意味着,天文学家获得了研究宇宙最初星系中星体诞生的重要线索。  研究小组利用设在智利的高感度阿尔玛天文望远镜,发现了A2

霍金:天堂和来生只是“童话”

  斯蒂芬·霍金说,所谓的天堂或来生只是为怕死的人编造的“童话”。  为了说明自己反对宗教慰藉的坚定立场,这位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说,在人脑停止运转之后,生命便不复存在。  霍金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他对死亡、人生意义和人类存在之偶然性的看法。  霍金在21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

新发现黑洞质量达太阳170亿倍

  报道,霍比·埃伯利望远镜大质量星系调查项目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这一罕见黑洞质量达170亿个太阳,位于NGC 1277星系,其质量占了该星系质量的14%,而通常黑洞只占其所在星系的1%。这一发现可能改写黑洞与星系的形成演化理论。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29日的《自然》杂志上。

宇宙最长结构挑战爱因斯坦理论

这一创纪录的类星体团最长部分达40亿光年。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  天文学家发现一些类星体团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天体,光穿越其最宽的部分需时40亿年。  研究者称,当宇宙仅50亿岁时,这一类星体团就开始发光了。该类星体团远大于之前发现的类星体组合,甚至挑战了爱因

迄今最精确宇宙膨胀速度测得 与此前结果差异较大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利用两台天文望远镜来确定星系距离,对宇宙膨胀速度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测量。新研究与此前结果相差较大,这表明暗物质等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怪异,也可能存在未知粒子。  宇宙膨胀速度通常称为哈勃常数。了解自138亿年前大爆炸以来宇宙的膨胀速度有多快,有助于

欧洲科学家称可能发现暗物质信号 星系中分布与设想一致

  果真有证据说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吗?欧洲科学家在研究了大量的X射线数据后相信,他们可能发现了暗物质粒子的蛛丝马迹。相关研究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系的奥列格·瑞查尔斯基和阿列克谢·波雅尔斯基带领的科研团队称,他们通过分析英仙座星系团和仙女座星系

调试阶段就能发现100多个!中国天眼FAST将向全球开放 ?

  FAST的超高灵敏度将推动探测宇宙现象,包括快速射电暴和脉冲星。  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即将开启高灵敏度观测的新时代。这不仅有助于寻找引力波,还能探测到神秘又短暂的快速射电暴(FRB)。FAST将实现对天文现象的高精度测量。来源: Ou Dongqu/

与中科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指南

一、设立宗旨 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出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吸引和调动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平台开展前沿领域和综合交叉领域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发挥空间科学卫星的效能

Nature:2014年度十大科学牛人

  12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学进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其中与生物学有关的主要有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人员Suzanne Topalian、干细胞疗法研究者Masayo Takahashi、对抗埃博拉的医生Sheik Humarr Khan、结

黑洞首张高分辨率照片或被拍到

  过去5天,人马座A*被地球上的6台望远镜持续“对焦”。银河系中心这一超大质量黑洞区域,有望收获第一张高分辨率照片。《每日邮报》、物理学家组织网等多家外媒同时报道了这一节点性事件。但公众需再等上几个月,才能看到由海量数据合成的黑洞照片。  黑洞理论认为,一旦物体穿过黑洞外缘“事件视界”之处,将被拉

美《国家地理》杂志预测09年8大科学突破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9年全球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将延缓增长速度,但是科学研究的步伐却并不会因此而停滞。目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征求了专家小组意见,预测了2009年的重大科学突破,这些科学突破涉及各个领域,比如动物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1、动物学:对野生动物的基

科学家造世上最精密测量仪 可测量宇宙膨胀速度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德国科学家们已经将"光学频率梳"这一技术成功的应用在天文望远镜上,这使得人类在探索诸如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似的天体、宇宙是如何膨胀等问题上又更进了一步。2005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

巨型黑洞喷射超高速粒子产生稀薄气泡

    这张假彩色图像展示的便是M87星系。图像中右侧为可见光波段观测结果,数据源自SDSS项目,左侧则是射电波段观测结果,数据源自LOFAR。可以看到,在中央位置上射电辐射的亮度非常高,显示这里便是驱动喷流的黑洞所在位置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