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类肝脏与小鼠肝脏更接近,还是与人类心脏?

西班牙基因组调控中心的Alessandra Breschi通过鉴定多个物种各个器官的RNA-Seq图谱,发现一些基因的表达是随物种而变化,而另一些是随器官类型而变化。她表示,那些随物种而变化的基因更可能是看家基因。 在近日召开的2015冷泉港基因组生物学会议(The Biology Of Genomes)上,Breschi做了题为“Constraints in gene expression across tissues and species”的报告,展示了这一成果。她指出,小鼠及其他生物通常作为模式生物,但是并不清楚各个物种或各个器官之间的转录图谱是否保守。 “人类肝脏是与小鼠肝脏更接近,还是与人类心脏?”Breschi问道。 为了探究这一点,她们聚焦了7个物种的6个器官,包括6,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着一对一的同源基因。通过研究物种和器官的转录组变化,Breschi及其同事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基因随器官变化大......阅读全文

2018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8年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竟能控制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doi:10.1126/science.aan5931; doi:10.1126/science.aat8289 

基因检测过去、未来与问题

  10月11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Eric D. Green,美国加州首席科学官Edward M. Rubin以及美国华盛顿华盛顿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医学与基因组科学荣誉教授Maynard V. Olson在Nature联合发表了一篇预测性文章,题为The future

澳洲科学家揭开珊瑚排卵之谜

珊瑚虫在满月时会大量排卵,科学家对其中的原因一直迷惑不解。澳洲科学家近日通过遗传分析发现,与一些昆虫和脊椎动物一样,珊瑚也要依靠一种光觉蛋白——蓝光受体(cryptochromes)以按时排卵。这一发现表明,这种定时蛋白分子的存在时间比之前认为的要早几百万年。相关论文10月19日发表在《科学》上。&

基因芯片的制备、应用与前景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是各学科交叉综合的崭新科学。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DNA探针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与已标记的生物样品中DNA分子杂交,再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就可得出该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国内

Nature揭示生命早期的TLR5表达影响长期肠道菌群组成

  虽然人们认为离婚、丧亲和失业是重大的生活事件,但是也许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发生变化就像他们出生的那一刻一样充满戏剧化。当婴儿离开产道时,新生儿失去胎盘支持,呼吸系统和肠道必须开始发挥功能。此外,婴儿遇到的有益微生物和致病性微生物将竞争着在他们的体内定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Marcus Fulde等人

低碳环保?你首先要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和动物一样,也在日夜不停地呼吸。尽管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但根茎叶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这个过程消耗大量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然而,植物学家总是缺乏一种有效方法,来测定不同物种之间的这个能量生产过程如何变化。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一种高通量方法,可以在黑暗中测量植

科学家称基因工程正站在革命新前沿

  人类具有改变大自然的能力,这是我们物种几千年来的一个特点,现在,这项能力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改变生命遗传学的能力,以前只局限于家养动物,如牲畜和农作物。现在它延伸到了整个生物圈,包括我们自己。  全球范围内的基因工程,是科幻小说的梦想,有时也是噩梦。但现在,这个可能性已经到来。第一次,

重磅!《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  第三章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

生物安全法草案二审稿征求意见,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

  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已开始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0年6月13日。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

相见恨晚:掀起脂滴的盖头来

  脂滴原来是一种细胞器!它的今生前世,它的形态结构,它的功能机理与其它细胞器有何不同?它们怎样共同维持细胞的能量平衡与正常生理代谢?本文将为我们掀起脂滴那神秘的盖头。毕加索的光影绘画, 形若脂滴 (图片来源: LIFE杂志)  脂滴?是啥?有啥用?  翻开一些《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令你失望的是,你

生物芯片应用领域

最大用途在于疾病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用基因芯片进行的表达水平检测可自动、快速地检测出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谢纳(M.Schena) 等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NA文库构建一个代表104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来检测体外培养的T细胞对热休克反应后不同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有5个基因在处理后存在

机体的红细胞如何不断进化来帮助人类对抗疟疾?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或许都并不了解抗疟疾药物、蚊帐,甚至对疟疾的基本知识都并不太了解,但我们的机体仍然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感染,在人类与疟疾激烈的斗争中,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就是使我们对病原体变得并不那么友好,而这或许就是事实。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我们机体遗传密码中发生的随机差异会无意中降低

机体的红细胞如何不断进化来帮助人类对抗疟疾?

  自从人类最初从我们的原始祖先进化以来,我们就陷入了与人类遭遇的最大传染病—疟疾的斗争之中,疟疾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两分钟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疟疾而死亡。2016年在91个国家中(大部分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16亿疟疾感染病例,相比前一年增加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转基因动植物的应用

  自从人类学会蓄养动物、耕作植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物种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转基因动植物的应用

  自从人类学会蓄养动物、耕作植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物种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转基因动植物

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自从人类学会蓄养动物、耕作植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物种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

【盘点】5月CNS三大期刊亮点研究汇总

  5月份就要过去了,生物谷小编根据本站报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点击量,对读者们关注度比较高的文章进行了盘点,这三大期刊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生物学领域的进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导性,囊括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部分最前沿进展。癌症,HIV以及肠道微生物仍然是读者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领域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裸鼹鼠:挑战人类对衰老和繁殖的认知

  裸鼹鼠群体由2只具有生殖能力的首领和大约300只没有生殖能力的工鼠组成。对于首领而言,繁殖会造成额外的能量消耗,鼠后在生育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哺乳,本应因此削减寿命,但它们的寿命却比工鼠更长,且终生保有繁殖能力。   德国莱布尼茨老年化研究所的研究者们调查了这一悖论背后的遗传学机制,他们的发现近期

年终盘点:2018年基因编辑盘点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世界上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一对双胞胎女性婴儿---出生。他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进行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够天然地抵抗HIV感染。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消息瞬间在国内外网站上迅速发酵,

PLoS ONE:水螅中发现视觉早期进化线索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在水螅中找到了动物感光性的起源——视蛋白。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图片说明:科学家在水螅中首次找到了视觉基因的证据,左图蓝色为视蛋白。 (图片来源:David Plachetzki/UCSB) 领导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转基因动植物的应用(一)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自从人类学会蓄养动物、耕作植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物种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哈佛遗传学大神George Church谈基因技术:人类增强还是人类异化?

  George Church:分子技术专家,DNA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他于1985年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是这个计划的负责人。他发明的新方法开创了个人基因组研究的时代。基于他发明的直接基因组测序的方法,自动测序软件被成功开发,并在1994年第一次

人体如何发育?首次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人体是如何发育的?个体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疾病又是如何来的?科学家正一步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12月5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

穿山甲的科研“守护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07.shtm  朱绍和 多年前,当温州肯恩大学理工学院教授朱绍和第一次看到活体穿山甲时,他的心中便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看得出那

多篇文章解读流感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流感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Thomas Hagan et al, doi:10.1016/j.cell.2019.08.010  【1】Cell:临床试验表明肠道细菌可提高流感疫苗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  doi:10.1016/j.cell

这些新的研究发现或会让你眼前一亮!

  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科学家们常常会有一些不经意、让他们眼前为之一亮重要研究发现,而这些研究结果都是他们首次阐明或发现的,本文中,小编就对这些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ure:重磅!解码人体免疫系统!首次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全面测序  doi:10.1038/s41586-01

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相关:黄芩醇提物干预 D-半乳糖...

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相关-黄芩醇提物干预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黄芩醇提物干预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摘要:  研究黄芩对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影响,  初步探讨黄芩的抗衰老作用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即空白组、模型组

寿命能推算吗?加州大学科学家提出“预测方法”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炼丹术到现代科学,长生不老似乎一直是人类乐此不疲的追求。  但若要延缓衰老,首先要弄清是什么造成了衰老。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生物统计学家斯蒂夫·霍瓦特(Steve Horvath)发现了一种预测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方法:基于300~500个DNA甲基化标记,

基因技术专题-2

RNAi技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生物体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的一项崭新技术,它利用了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引起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的特异性沉默(silencing)现象,其本质是siRNA与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