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SA新技术:利用细菌和藻类火星造氧气

如果人类如愿在2030年登陆火星,那就必须在火星上实现自给自足,因为飞船无法搭载足够的物资。为此,美国宇航局正在测试利用火星土壤获得氧气的新技术。新技术需要利用细菌和藻类,它们可以把火星土壤作为产生氧气的“燃料”。 对新技术的研究是美国宇航局“先进创新概念”(NIAC)项目的一部分。为了更符合实际,科学家在“火星屋”中试验新技术。“火星屋”不仅模拟了火星大气压、昼夜温度变化,还模拟了火星表面的太阳辐射。 在已经进行的实验中,某些种类生物不仅能利用风化层的火星土壤产生氧气,还会去除风化层的氮。Techshot的首席科学家说:“在人类征服火星的过程中,这种新技术很可能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利用新技术,人类不需要运送笨重的氧气罐,我们带上的微生物就会为我们产生氧气。” 如果新技术能够成功,人类只需在火星表面散布可以产生氧气的“生态馆”,就能维持人类生存。“生态馆”产生的氧气也可存储起来供日后使用。目前为止,虽然新技术在地球上的实......阅读全文

肿瘤血管真的那么重要?能作为靶点帮助开发抗癌疗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在癌症领域的研究进展,他们逐渐发现肿瘤血管或许能够作为开发新型抗癌疗法的靶点,当然,肿瘤形成的血管对于肿瘤的扩散和进展也至关重要,那么科学家们如何以肿瘤血管为基础来开发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呢?本文汇总,小编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各位!  【1】Nat Commun:新靶点

2020年,我们期待科学界有哪些精彩?

  进军火星  2020年,人类就要进军火星啦,包括三架着陆器在内的几艘航天器即将驶向那颗红色星球。美国宇航局将发射2020火星探测器,该探测器将收集火星岩石样本,以备在未来的任务中将其送回地球。此外,该探测器还将配备一架小型可拆卸的无人直升机。中国将发射第一架着陆器“火星一号”,“火星一号”将配备

人造肝细胞带来更美好的生命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种能够使肝脏细胞存于活泼状态并能在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BLADs)中正常工作的新技术。 这种装置能够使急性肝衰竭患者自己的肝脏细胞再生从而存活下来,或为等待肝脏移植争取时间。病人的血液或血浆能通过这种装置流通。在装置中,活细胞(通常使用猪或人的肝脏细胞)执行

大容量制药离心机分离易燃易爆材料的安全措施

大容量离心机在制药应用极广,是当前医药原料药等生产工艺中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在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溶剂存在的内环境具有形成燃烧爆炸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这一潜在不安全因素如果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1、燃烧爆炸事故成因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爆炸是剧烈燃烧,爆炸是能量

好奇号将开展“湿”化学实验分析

在2016年9月好奇号的自拍中,在漫游器主相机的右方可以看得见远处的夏普山。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MSSS  美国宇航局(NASA)好奇号探测器的控制者们一直在耐心等待,他们已经为启动一项重要实验等待了太久。这个漫游器腹部折叠了9个不锈钢套管,每个都装着溶剂,它们是该探测器探寻

离心机分离易燃易爆物料时的注意事项

 离心机分离易燃易爆物料时的注意事项    离心机在制药、化工工业应用极广,其仍是当前化工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等生产工艺中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但是化工、制药工业生产中离心分离过程一般都涉及到易燃易爆溶剂,离心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已成为选型的首要要求。    在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溶剂存在的内环境

离心机分离易燃易爆物料时的安全措施

 前言    离心机在制药、化工工业应用极广,其仍是当前化工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等生产工艺中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在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溶剂存在的内环境具有形成燃烧爆炸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这一潜在不安全因素如果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浙江新华制药有限公司“11·07”爆炸事故案、浙江中贝

离心机分离易燃易爆物料时的注意事项

离心机在制药、化工工业应用极广,其仍是当前化工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等生产工艺中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但是化工、制药工业生产中离心分离过程一般都涉及到易燃易爆溶剂,离心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已成为选型的首要要求。    在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溶剂存在的内环境具有形成燃烧爆炸的潜在不

离心机分离易燃易爆物料时的安全措施

前言 离心机在制药、化工工业应用极广,其仍是当前化工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等生产工艺中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在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溶剂存在的内环境具有形成燃烧爆炸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这一潜在不安全因素如果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浙江新华制药有限公司“1107”爆炸事故案、浙江中贝

NASA资助12家公司研制深空探测技术 到达火星只需39天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选择了12家不同的公司,资助他们研制和推动先进的深空探索技术,包括动力更强劲的新型离子发动机、更好的载人航天器以及小型卫星等。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NASA的这一项目名为“合作伙伴关系下的下一步空间探索技术”,包括12家公司,其中的艾德·阿斯特拉火箭公司

中科院火星探测工程工作方案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1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织承办的中国科学院火星探测工程工作方案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来自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中科院探月工程总体部、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电子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

NASA火星降落伞再次测试仍未成功

  北京时间9日凌晨1点45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夏威夷考爱岛的一个美国海军基地,再次测试了用于登陆火星时部署的降落伞新技术。测试并未取得全部成功,其中关键的降落伞部署仍以失败告终。  此次测试的飞碟状技术测试载具被称为“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LDSD)”。早在1976年,NASA就想出

2020有啥科学事件值得期待?飞向火星、气候会议......

  近日,《自然》展望了2020年值得期待的科学进展,空间、气候、健康等仍是2020年研究热点。其中,中国的火星一号和嫦娥五号任务备受瞩目。  火星计划  2020年,包括3个着陆器在内的几艘宇宙飞船将向火星进发。美国宇航局计划将下一代火星车“火星2020”送上这颗红色星球,它将收集岩石样本,并在未

7月19日《科学》杂志精选

  超大型病毒引发的新问题   10年前发现的巨型病毒Mimiviruses——这些是从实体及基因角度看都极其巨大的病毒——促使科学界重新思索病毒世界的上限。如今,Nadège Philippe及其同事发现了两种甚至比巨型病毒Mimiviruses还要大的病毒;而他们的发现提出了一整套的新问题

从《火星救援》看生活中的那些化学反应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男主为了种活土豆,他想到利用留下来的火箭燃料来制造水。火箭的燃料是“联氨”(hydrazine,N2H4 ),通过燃烧里面的氢原子与周围的氧气结合,就会产生水。  也就是N2H4 + O2 → N2 + 2H2O  不过联氨是传统的火箭燃料,是有毒的物质,燃烧的过程一

新型人工肝细胞装置能提高病人的生存希望

来自Ohio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以使肝细胞能在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BLADs)中生存并保持正常功能。装置将让患有严重肝脏疾病的病人生存下来,以使他们的肝细胞再生,或是接受肝移植。病人血液或血浆将通过这种装置,其中的肝细胞(来自猪或人类肝脏)将起到正常肝脏功能。 肝脏正常工作

1100学者齐聚杭州 第二届质谱大会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质谱大会)在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体育馆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化学系承办。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教授、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破解果实衰老腐败的秘密

   “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唐朝时杨贵妃想吃上一口新鲜的荔枝,需要官方驿站快马加鞭。而如今荔枝、香蕉、猕猴桃,这些容易“烂”的水果经过科学的保鲜方式,从千里之外可以活色生香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当你在大快朵颐鲜美的水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水果采摘之后,很快会变质呢?

新型“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研制成功

  记者16日获悉,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院士课题组利用廉价碳酸钠和碳纳米管制备出无钠预填装“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相关成果成为《研究》创刊号首篇发表文章。  据介绍,“可呼吸”电池初级版本是锂-氧电池,放电时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充电时再放出氧气,因此被称为“可呼吸”电池。由此衍生出的可充钠-二氧化

第九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公示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推动实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导和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造的社会风尚,按照《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的有关要求

河北多地推广生物质燃料技术

  “不用煤、不用柴,秸秆制成‘燃煤’,放进‘生物质取暖炉’就可做饭取暖,效果一点儿不比煤差。”目前,我省邢台、邯郸、石家庄、唐山等多地正在布局示范点,积极推广生物质燃料技术。  “秸秆更像是生长在耕地上的矿山,生物质燃料大有可为。”近日,该技术领军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

浅谈几种曝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污染问题是一个遍及全世界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每年都花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于工业污水的治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都研究和发展了各种控制水体污染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污染的控制也开始进入一个较高级的阶段,即综合防治环境

一种基于LIBS技术的地沟油检测新方法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地沟油和合格食用油类进行特征光谱检测以及分析,对地沟油和常见合格食用油进行良好的分类,并建立模型对油类进行识别检验,检验结果十分良好。该研究为地沟油快速高效鉴别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法,对地沟油的鉴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篇名为“基

量子点光谱仪检测代谢废物 未来医疗带来革命性技术

  2011年5月10日,亚美尼亚的天文学家盖瑞特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全球最顶尖的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其最新的研究发现,团队发现一个名为HD82943的恒星吞下了它的一颗行星,过程相当于太阳吞下地球。这颗恒星的体积约和太阳体积一致,而它吞下的这个行星约相当于太阳系里面最大的行星木星质量的两倍。而

杭州大微将参展2015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大会

    参加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大会 展示“杭州大微”创新微生物仪器  (2015年1月21日,杭州讯)杭州大微,中国领先的微生物仪器研发制造商,今日宣布将参加第五届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大会(2015年4月16日-17日,杭州)暨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流会。  第五届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大会(

娃哈哈富氧水产品有标准 第三方检测合格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引起争议。近期,娃哈哈高调推出的全新产品——富氧水引起广泛关注。在国内饮用水市场的水源地之争难解难分之时,娃哈哈另辟蹊径,率先关注产品本身,通过在纯净水加氧的方式,引导公众关注身体健康。  目前,饮用水新国标仍在修订当中,尚未出台。对于富氧水的标准,业界更是看法不一,而记

倪维斗:协同利用 中国可持续能源系统刍议

  ■ 节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人类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节能成为一种先进文化,一种社会道德,一种世界观,一种生活方式。  ■ 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需利用1000亿~1100 亿吨标准煤,这庞大的煤炭总量如何利用好将是严重挑战,必须作好顶层设计

单晶石墨烯薄膜生产速度提高150倍

  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单晶石墨烯制备上取得了一项突破。通过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调整和改进,他们将石墨烯薄膜生产的速度提高了150倍。新研究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材料,在电、光、机械强度上的优异特

烧结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控制工艺的应用

  基于我国“十三五”期间烧结烟气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从工艺系统、实际案例、特点分析等方面对国内已工业化应用的典型多污染物一体化控制工艺—活性焦(炭)法、烟气循环技术、有机催化技术等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应用的建议。图片来源于网络  1.前言  烧结属于钢铁冶炼的重要工序之一

绿色低碳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

5月27日,生物活性植被毯的发明者黄天文(左一)在科博会上介绍生物活性植被毯在上海世博会的应用情况。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一年一度的北京科技“盛宴”,让人们感受到高科技的无穷魅力。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零距离体验高科技,体验创新、科技与生产、生活的深度交融,让人深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