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手性识别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手性化合物在天然产物、药物分子、精细化学品和复合材料中普遍存在,其合成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从而也使得建立和发展快速、准确、简便的识别手性化合物的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核磁共振技术是研究手性分析的一种重要基础工具。利用手性溶剂化试剂(Chiral Solvating Agents,简称CSAs)研究手性识别无需衍生化,操作简单,节省试剂和溶剂,谱线窄,准确度高,样品容易回收,是核磁共振方法中最高效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测试手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玲领导的课题组在手性识别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红军和常州大学教授孙小强合作开发的结构简单的新型硒脲类手性溶剂化试剂实现了对具有识别位点少、配位能力弱、空间位阻大、难于识别等的手性叔醇类化合物的高效拆分,并且通过二......阅读全文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发稀土双模荧光生物探针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小组和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茂椿小组合作,采取将三价铕离子Eu3+分别掺杂到内外壳层的设计策略,研发成功了一种基于Eu3+双模(上转换/下转移)发光的核—壳—壳结构纳米荧光探针,并成功将其应用到甲胎蛋白(AFP)的上转换和溶解增强下转移发光双模

福建物构所超高温超高真空系统研制项目通过验收

  4月7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曹永革课题组承担的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超高温超高真空系统研制”通过了专家验收。  曹永革课题组自主研制了第二代可烧结出最大尺寸为Ø67mm的透明激光陶瓷样品的超高温超高真空设备,设备烧结温度达到2533℃,真空度达4.5×10-7mbar,高温温场

福建物构所卤化铅杂化半导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卤化铅钙钛矿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催化、离子交换和快离子导体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作为新型光伏材料备受科学家关注,其光电转换效率已迅速刷新到20%,并有望达到晶体硅电池25%的水平。这类材料的半导体性能主要来源于杂化材料中的无机骨架部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维钙钛矿无机结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发稀土双模荧光生物探针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小组和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茂椿小组合作,采取将三价铕离子Eu3+分别掺杂到内外壳层的设计策略,研发成功了一种基于Eu3+双模(上转换/下转移)发光的核—壳—壳结构纳米荧光探针,并成功将其应用到甲胎蛋白(AFP)的上转换和溶解增强下转移发光双模

福建物构所类沸石分子筛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无机沸石分子筛材料因特有的吸附/分离和催化等功能在产业界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均有着广泛应用。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中科院新兴与交叉领域项目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通过模拟其独特的T

福建物构所磷属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获进展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能够通过频率转换作用,产生中红外可调谐激光。目前,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应用主要有硫镓银、硒镓银和磷锗锌,但是由于其存在的缺陷,已不能满足运用需要。因此,急需探索性能更优异的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磷属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通常展现出较大倍频系数及较高热导率,因此,磷属化合物是合适的

福建物构所亚硒酸盐倍频晶体设计与合成获进展

  亚硒酸盐因其含有活性孤对电子而在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该类化合物的倍频系数一般比相应的亚碲酸盐和碘酸盐小得多。为提高其倍频系数,一般采用引入畸变八面体配位构型的d0-过渡金属阳离子如Ti4+、Nb5+、Mo6+等的方法,但这样的化合物组成与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影响其大晶体的

福建物构所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深紫外激光具有波长短、光子能量高等优点,因而在高分辨率成像、光谱应用、微细加工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进行变频是获得深紫外激光的主要手段。优良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既要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又要具有短的紫外吸收边,而这两种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的,这就需要在两

福建物构所极化快速翻转铁电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铁电体是一类重要的极性光电功能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光学、压电、热释电、铁电和光伏等性能,其本质特征是自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反转。近年来,铁电分子化合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逐渐发展为传统无机铁电陶瓷的一类重要补充材料。然而,如何实现自发极化的快速反转是当前分子铁电材料研究所需要解决的一个

福建物构所电解水制氢研究取得新进展

  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持续氢经济的一项重要能源技术。它能够由多种可再生能源转变的电能驱动实现清洁、快速、集中地生产高纯度的氢气,从而实现将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可再生能源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电催化剂是提高电解水系统能源效率的关键部分。开发廉价、高性能的析氢和析氧催化剂是促进电解水系统大规模化应用的基

福建物构所新一代白光LED材料研发取得进展

  大功率白光LED相对于传统照明光源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发展前景巨大的朝阳产业。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白光LED器件是将Ce:YAG荧光粉分散在环氧树脂或硅胶中然后再涂敷在蓝光芯片上所构成。环氧树脂或硅胶在大功率芯片产生的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老化,颜色变黄,使得LED产生色偏和光衰,缩短了其使用

福建物构所稀土上转换荧光生物标记材料研究获进展

  与传统的分子荧光标记材料(如荧光染料)相比,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不仅化学稳定性高、荧光寿命长、潜在生物毒性低,而且由于采用近红外光源激发具有较大的光穿透深度、无生物组织自荧光以及对生物组织几乎无损伤等显著优点,在荧光生物检测和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上转换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发展的瓶颈问

福建物构所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由于正极材料硫具有高理论比容量、丰富的自然储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能量存储系统。使用导电碳质材料作为硫主体来构造硫正极的传统方法中,由于低极性碳和高极性LiPS之间的相互作用弱,碳基材料提供的物理隔离和物理吸附对抑制电池容量衰减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对于高载

福建物构所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深紫外激光具有波长短、光子能量高等优点,因而在高分辨率成像、光谱应用、微细加工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进行变频是获得深紫外激光的主要手段。我国是唯一掌握相关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KBe2BO3F2 (KBBF)是目前唯一实际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光学

福建物构所等金属有机分子导线研究取得新进展

  分子导线具有电子传递、信息存储和开关等功能,它允许电子在给体和受体间进行交换或传输,同时分子两个末端也能够通过功能化与外接电极连接,构筑分子电子电路。   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忠宁研究小组通过与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

福建物构所硼酸锡酸盐半导体白光发射研究获进展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一直是新一代照明光源的热门话题,因为它们有寿命长、能耗低、效率高、体积小等这些突出的优点。多色和/或多组分WLED有着各种不可避免的缺点,例如由于自吸收而导致的效率降低,和由于不同荧光粉的不同降解速率导致的发光颜色不稳定。相比之下,单组分荧光粉WLED不仅可以消除以上缺

福建物构所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人们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大型智能电网等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能量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硫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丰富的自然储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锂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类有前景的下一代能量存储系统。但是硫的导电性差、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循环中的体积膨胀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商

福建物构所稀土碘酸盐倍频晶体设计与合成获进展

  金属碘酸盐晶体具有强的倍频效应、较宽的透过波段、较高的热稳定性。设计具有强倍频效应的金属碘酸盐的思路在于如何诱导无心结构的形成及如何增加化合物的极化率。在碘酸盐体系中引入强畸变的d0-TM(过渡金属)多面体或者孤对电子化学立体活性的铋氧/氟框架,均能有效地设计合成新型碘酸盐非线性晶体。将强极化率

福建物构所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深紫外激光具有波长短、光子能量高等优点,因而在高分辨率成像、光谱应用、微细加工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进行变频是获得深紫外激光的主要手段。我国是唯一掌握相关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KBe2BO3F2 (KBBF)是目前唯一实际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光学

福建物构所串联电催化CO2制乙烯取得进展

  将CO2通过电化学方法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2+产物如乙烯,不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并能减轻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然而,目前电催化CO2制乙烯受限于单一活性位点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和缓慢的C-C耦合步骤,仍面临活性低、选择性差等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

福建物构所稀土纳米探针荧光免疫分析研究获进展

  镧系解离增强荧光免疫分析技术(DELFIA)作为目前最灵敏的荧光生物检测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医疗领域已获得广泛的商业应用。商用的DELFIA试剂盒采用传统的分子探针如稀土螯合物作为标记物,存在着稀土离子标记比率低(最高10~30个稀土离子)、光化学稳定性差和价格昂贵等缺点。与稀土螯合物相比,稀土纳

福建物构所锗(硅)酸盐倍频晶体设计与合成获进展

  金属锗酸盐通常作为闪烁晶体(BGO)和毫米器件被报道。将Ge、Si引入到硼酸盐中,无机材料学家们获得了一系列硼锗、硼硅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人员发现很多含孤对电子(Pb2+、Bi3+等)的非心锗酸盐、硅酸盐有着较高的对称性甚至立方结构导致其极化率低以及各向异性小,因此多数已有的锗(硅)酸盐

福建物构所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深紫外激光具有波长短、光子能量高等优点,因而在高分辨率成像、光谱应用、微细加工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进行变频是获得深紫外激光的主要手段。优良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既要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又要具有短的紫外吸收边,而这两种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的,这就需要在两

福建物构所区域选择性碳氢键活化研究获进展

  区域(或称位点)选择性是碳氢键活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个有机化合物中往往含有多个活性相似的碳氢键,如何精准地活化和官能团化所需要的碳氢键,是一个关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煤制

福建物构所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金属咪唑框架材料  面对当前严峻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探索应用于能源气体(氢气、甲烷等)的存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俘获以及高效多相催化反应的新多孔材料一直是化学与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微(介)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在气体存储/分

福建物构所承担的2项省杰青项目通过验收

  2月5日,由福建省科技厅主办、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承办的省材料和化学学科杰青项目验收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物构所、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承担的5项省杰青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福建物构所研究员张戈承担的项目“复合结构谐振腔的模式匹配与变频激光性能改善”开展了复合结构谐振腔

福建物构所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稀土掺杂无机纳米晶具有高光化学稳定性、几乎无毒性、窄线宽、长荧光寿命、高发光效率和可调谐荧光发射波长等优点,是目前普遍看好的新一代荧光生物标记材料。然而,荧光生物标记材料对纳米晶的发光、尺寸、水溶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生物体内成像与荧光共振能量传递(FRET)免疫分析应用,更

福建物构所多孔MOF存储乙炔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乙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聚酯塑料类材料。然而,当压力超过两个大气压时,即使在室温无氧条件下乙炔也能发生爆炸,因此乙炔的存储和运输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尺寸可调节的孔道,并且在常规气体的吸附与分离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等优点,因

手性分子的识别有哪些?

手性识别与分离的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色谱法、传感器法和光谱法等具有适用性好、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在分离识别和纯化手性化合物中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福建物构所三项福建省地方标准获准发布实施

  近日,由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牵头起草、兰国政研究员负责编写的两项地方标准“抗灰迹磷酸钛氧钾非线性光学单晶元件(DB35/T 1118-2011)”和“中小功率绿色和蓝色固体激光器晶体组件(DB35/T 1119-2011)”以及黄丰研究员负责编写的地方标准“硅材料中杂质元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