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金属所制备出来自棉花的三维空心碳纤维泡沫硫正极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及可再生能源的飞速发展,对高容量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新型高能量密度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开发受到高度关注。锂硫电池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1)和能量密度(2600Wh kg-1),同时由于硫单质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被视为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然而基于多电子反应的锂硫电池,其反应复杂性决定了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可溶于电解液的多硫中间产物,产生“穿梭效应”,造成不可逆容量损失,同时由于硫的导电性差,导致了硫正极的循环寿命短、容量衰减快等技术瓶颈。 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丰富的孔结构和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因此发展碳/硫复合电极材料被认为是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多数研究工作中报导的碳/硫复合电极中,硫的面密度比较低(小于2 mg cm-2),从而导致碳/硫复合电极较低的面容量,甚至低于商用锂离子电池4.0 mAh cm-2的水平,严重制......阅读全文

智能锂离子储能电池系统与普通铅酸电池储能系统的不同

  与普通储能系统不同,智能储能系统融合了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高密技术、高效散热技术、AI技术、云技术以及锂电池技术。作为储能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传统铅酸电池体积大、重量重,有限的机房和站址空间已无法容纳这么多蓄电池了。在储能系统中,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能量密度更高、寿命更长、性能

表界面电化学研究揭示储能器件失效机制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傅强研究员团队通过调变铝离子电池器件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Raman等表界面表征方法研究储能器件过程发现,无水气氛下,电极中的插层阴阳离子重新分布导致器件发生结构和电子态的弛豫;而在含水气氛下,环境

数字化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综述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焦点综述文章(Focus Reviews),阐明了发展数字化微型化学能源的重要性,系统总结了数字化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数字化微型电化学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并对数字化、可定

最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验收

  5月22日,由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大化所提供技术支撑的5MW/10MWh全球最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储能系统性能指标及工程施工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工程设计要求,完全可以全面投入运行。   该系统2月22日并网后,已平稳运行三个月。业主国电龙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的介绍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独特优点,并且支持无级扩展,组成储能系统后可进行大规模电能储存。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由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换流装置(整流器、逆变器)、中央监控系统、变压器等

储能系统中变压器常见失效分析

1、变压器在储能系统中应用 不同变压器在储能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为: ①升压、隔离变压器,起电压变换和工频隔离作用;②配电变压器,起电压变换作用;③采样变压器,起工频隔离和产生中性点作用。具体如图 1 所示。 2、常见故障模式分析 2.1 绕组故障 2.1.1 绕组过温故障 绕组过温是变压器所有故障中常

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物性,影响电化学储能微观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付比助理研究员(第一作者)及湘潭大学客座学生苏永、余俊熹等在电化学知名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IF 5.12)上发表重要研究进展。这篇题为Single crystalline nanorods of Na0.44Mn

新型储能市场迎来爆发期!谁来为储能买单?

对于储能行业来说,一个最需要理清楚的问题就是——谁来为储能买单?由于市场规则和政策不同,为此买单的主体是不太一样的。 当前,国内的新型储能市场正处于爆发期,笔者将分别从储能项目的三大应用场景(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来逐一分析。新型储能商业模式的核心 对于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它们的商业模式虽

储能调频新蓝海,聚焦2022北京储能展

储能调频新蓝海,聚焦2022北京储能展       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但煤炭和石油发电比例仍然较大,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达到57%,石油消费占比达到19%,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需进一步转型,新能源的发展势在必行。2022北京国际储能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即将

紫色棉花来了,基因技术孕育天然彩棉

紫化突变体HS2、彩色棉亲本及其杂交后代不同纤维颜色品系选育(受访者供图)应用紫化突变体结合基因操作进行彩色棉纤维改良的模式图 (受访者供图)  研究发现,目前已知的天然彩色棉品种资源属于棕色和绿色系列,由于颜色单调、色牢度及色饱和度不足,成为限制彩色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近期,浙江理工大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