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学家查明“海马冷泉”基本情况

经过近4个月的艰苦努力,我国科学家日前已经查明了“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特征等,取得了海洋地质调查的丰硕成果。 25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州发布了“海马冷泉”的最新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说,“海马冷泉”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西陆海域发现的、规模空前的活动性冷泉,相关科研考察成果不仅为进一步的海洋开发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突破,同时对气候环境、冷泉生命起源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海马冷泉”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总体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水深1350至1430米,已探查发现有冷泉活动的区域约350平方公里。该“冷泉”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带头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非载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于2015年3月发现的,故名“海马冷泉”。 调查显示,“海马冷泉”有浅表层富含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碳酸盐岩大量出露和生物群广泛发育三大特点。其中,......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家查明“海马冷泉”基本情况

  经过近4个月的艰苦努力,我国科学家日前已经查明了“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特征等,取得了海洋地质调查的丰硕成果。  25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州发布了“海马冷泉”的最新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说,“海马冷泉”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西陆海域发

我国在南海启动大深度潜水器联合科考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日晚通报:“海洋六号”科考船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于4月28日—30日展开联合科学考察活动,其间两船分别搭载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进行联合

南海深部计划:到“海马冷泉”探秘海底生命绿洲

新华社“探索一号”5月21日,灯光的照射下,海底幽蓝静寂、海雪飞扬。一串串珍珠般白色气泡,不停地从海底汩汩冒出来。气泡周边满眼的贻贝、蛤类和,蚌类等密密麻麻;半透明的阿尔文虾、白色的铠甲虾、一簇簇管状蠕虫,一片片小蛇尾等随处可见。 这片奇异的海底世界,是位于南海西沙海域的“海马冷泉”。连日

探索二号返航!成功观测到活动冷泉气体渗漏状态

昨天(9月25日),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二号”完成海试任务,返回三亚。据了解,该航次围绕南海、深渊、极区海域的深海发展方向展开,不仅对国产化装备进行了功能测试,还对“海马”冷泉区6个点位进行科学考察。 科研人员成功观测到了活动冷泉气体渗漏状态,验证了深海沉积物保温保压

海马冷泉区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其营养关系获揭示

海马冷泉区底栖生物群落主要存在四种类型:贻贝床、蛤床、细管虫丛和大管虫丛群落。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谭烨辉研究团队,研究揭示了海马冷泉区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组成及营养关系。相关研究发表于《深海研究》。冷泉是指从海底沉积物中渗漏出的富含甲烷、硫化氢或其他

冷泉专家谈冷泉

  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员冯东是冷泉专家,曾在美国进行5年相关研究,多次出海考察冷泉。他向记者介绍了冷泉的一些有趣知识。   早在1977年和1979年,美国人就发现了生长有重晶石和管虫的冷泉,但当时认为那是“低温热液”。1983年,美国科学家确定了第一个冷泉,那是在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陡崖,3200多

追记海洋地质科学家秦蕴珊院士:向海洋地质进军

①2013年1月,秦蕴珊题字于青岛汇泉弯畔,科学与艺术 在山下分手 在山上会合。②2006年,秦蕴珊与陈丽容,青岛中山公园,樱花树下。③1994年,与博士们在一起。(前排自左向右:陈丽容、秦蕴珊、翟世奎、石学法;后排自左向右:姚德、阎军)2015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

海马冷泉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何毛贤团队在海马冷泉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性方面取得进展,揭示了南海海马冷泉典型底栖生物遗传多样性及海马大偏顶蛤Gigantidas haimaensis 与佩氏鳃磷虫Branchipolynoe pettiboneae 寄生关系机制。相关研究近日相继发表于

海底矿产资源实验室成果凸显

  “研究成果重大,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议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建设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12月9日,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国家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德国专家杨·哈弗(Jan Harff)教授等14位专家到会,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

海洋国家实验室:研究海底冷泉有了专用"CT"

  5日,记者海洋国家实验室获悉,近日,该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历时两年攻关,研制出了海底冷泉拖曳式快速成像设备,并成功结束了2个多月的海上试验和渤海、黄海实地调查工作。   记者了解到,海底冷泉拖曳式快速成像设备项目隶属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