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解决“记忆分子”之争

记忆一直是神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过去许多人认为,维持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期记忆(LTM)需要蛋白质PKMζ,这种蛋白就是“记忆分子”。然而,这种观点最近遇到了挑战。在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中,PKCι/λ似乎能替代PKMζ起作用。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陆巍(Wei Lu)领导团队深入研究了这个争议性问题。他们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PKCι/λ和PKMζ在记忆过程的不同阶段起作用。 为了测试这两种蛋白在LTP和记忆中承担的功能,研究人员在大脑的 海马背侧敲低(KD)PKCι/λ或PKMζ。他们发现,敲低PKCι/λ和PKMζ分别在表达和维持阶段削弱LTP,在巩固和维持阶段影响LTM。此 外,研究人员还在LTP和 LTM中检测到了PKCι/λ和PKMζ的相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敲低PKMζ会破坏此前建立的LTM。由此可见,PKCι/λ和PKMζ在LTP 和记忆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而PKMζ在记忆维持中......阅读全文

CRISPR:基因编辑刚初出茅庐

  每当有新的CIRSPR-Cas9相关文章发表时,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会迫不及待地研读。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们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这里,以供其他科学家们尽快使用这一技术。Addgene公司执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热的论文一发表,几分钟内他们就

影响智商的基因找到了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报告说,他们首次确认人类大脑中两个与智商有关联的特定基因簇,这一发现不但加深了研究人员对智商的理解,未来或许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神经系统疾病疗法。  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在新一期《自然·神经学》杂志上报告说,这两个基因簇分别被称为M1和M3,每个基因簇由数百个相

影响智商的基因找到了有助开发高效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报告说,他们首次确认人类大脑中两个与智商有关联的特定基因簇,这一发现不但加深了研究人员对智商的理解,未来或许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神经系统疾病疗法。   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在新一期《自然·神经学》杂志上报告说,这两个基因簇分别被称为M1和M3,每个基因簇由数百个

李德毅院士:跨学科脑研究有助打破“生殖隔离”

  凡是悠久强大的学科,往往壁垒森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从1956年意大利青年讨论怎样用机器模拟人的智慧开始,人工智能和脑认知科学研究就一直犹如两条平行线,没有实质性的交集。  “我们搞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应该跟脑神经科学家、生命科学家做学科交叉,使同一个人成为两个不同领域的专家,这才是真正的‘交

美国新研究揭示一种痴呆症基因损害大脑机制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个被称为CLU的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风险基因早在患者发病前50年就开始损害大脑。研究人员说,这种损害不会表现出症状,但能通过核磁共振扫描观察到。  CLU基因是在2009年与另外两个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基因一起被发现的。当时有研究认为,携带CLU基因的人罹患这种痴呆

Nature Genetics揭示eccDNA新功能—驱动神经母细胞瘤基因组重..

1. 神经母细胞瘤eccDNA整体统计研究人员联合eccDNA-seq和RNA-seq(云序生物提供此服务)技术,与开创性的生物信息学算法相结合,首次在神经母细胞瘤(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的致命肿瘤)中进行详细的环状DNA序列分析。本研究中分析了93名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组织样本,结果显示,每个

多国实施全基因组分析计划

  由于基因测序可以探查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该疗法正在成为日益受欢迎的诊断方法。  英国计划到2017年对10万人进行基因组测序。  美国加州一对龙凤胎出生后,他们的父母非常忧虑:两个婴儿不仅发育缓慢,而且肌肉松软无力。大脑扫描结果显示,男婴或存在大脑性麻痹;然而医生对造成女婴震颤和癫痫的原因却不

科学家绘制褐牙鲆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近日,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领导的研究组与上海海洋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葡萄牙阿尔加夫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破译了褐牙鲆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比目鱼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通过与半滑舌鳎全基因组

科学家绘制褐牙鲆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近日,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领导的研究组与上海海洋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葡萄牙阿尔加夫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破译了褐牙鲆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比目鱼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通过与半滑舌鳎全基因组

关于骨骼的最新研究进展

  【1】eLife:"信使"细胞能够促进骨骼愈合  DOI: 10.7554/eLife.40715  骨骼如何愈合,它们怎么能愈合得更好?根据最近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USC干细胞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新发现的"信使"细胞群。在这项研究中,第一作者

同济大学发表单细胞转录组研究新成果

  人类大脑是极为复杂的,数十亿神经元形成的庞大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和情感。正因如此,解析神经回路的分子基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人们大多是在一块脑组织上进行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图谱分析,但这样的方法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精确性。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将电生理学技术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结合起来,揭示

Nature Methods十大技术:光遗传学的利与弊

  Nature Methods杂志在十周年之际推出了纪念特刊,点评了在过去十年中对生物学研究影响最深的十大技术,其中就包括光遗传学技术。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光遗传学技术给神经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现在,这一技术已经迅速成为了许多实验室里的标准工具。尽管光遗传学还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不过它已经

《Neuron》:注意力容易分散吗?你需要一类脊髓神经元帮助

  人在行走时,脊髓运动电路(motor circuits)需持续地接收来自皮肤、肌肉等身体感受器的大量信息,比如感知脚底路面软硬、左右脚目前状态等等。  不要小看这些信息,它们能指挥大脑决策行走还是停止。但是,神经科学领域有一个大问题,当行为互相矛盾时,比如不受控制地频频眨眼,脊髓如何疏导导致行为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帕金森疾病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

多种常见高发癌可超早期无创检测

  我国世界最大的“基因工厂”目前的技术可一次性检测508个肿瘤相关基因,解读88种肿瘤药物,全面、精准地解读肿瘤药物和基因的关系,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协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国际:已公布超过1万个癌症基因组数据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在中国诞生

“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研究团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介绍研究成果。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李晓江介绍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展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  北京时间3月30日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以广东科学

共聚焦显微镜介绍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科学研究工作对更高图像分辨率的追求产生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随着免疫荧光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注意到,荧光显微照片的分辨率较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使用场光源,因标本邻近结构(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产生的衍射光和散射光的干扰,使标本中细

科学家们将皮肤细胞转变成神经元细胞

  应用   - 单细胞基因表达   Fluidigm技术   - Biomark系统   - 48.48动态微流体整合芯片   介绍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以转化开创性医学研究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而闻名。Dr. Zhiping(原分子和细胞生理学系博士后)和Dr. Ami Citr

在将皮肤细胞转变成神经元细胞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Dr. Zhiping 与 Dr. Ami Citri合作,在操控人类胚胎和出生后的成纤维细胞转变成功能性的神经元细胞(iN)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 应用- 单细胞基因表达 Fluidigm技术- Biomark系统- 48.48动态微流体整合芯片 介绍美国斯坦福

胡宝利:为什么胶质母细胞瘤会复发?

  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的脑肿瘤,因此你也许听过这个名词,但是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你知道吗?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脑胶质瘤来源于胶质瘤干细胞,这种干细胞与正常胶质细胞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而对于复发能力闻名于世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

Neuron解析DISC1在神经新生中的新机制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TOR Inhibition Ameliorate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eficits Caused by Disc1 Knockdown in Adult-Born Dent

我科学家Notch信号通路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Notch信号通路是保守的细胞间信号通路,其在胚胎形成和器官发生过程中对于控制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调控尚未完全得以阐明。近期,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脊椎动物中,BLOS2是溶酶体转运介导

科学家有望利用嗅觉上皮细胞研究多种精神疾病发病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方法来研究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活动,结果他们在人类鼻腔中发现了大量的人类细胞来源。  研究者表示,来自鼻腔中的嗅觉上皮细胞(olfactory epithelial cells)或许

范云六:一位女院士的基因工程之路

一片丹心为苍生   范云六,湖南长沙人。农业生物工程专家。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HarvestPlus项目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神经再生重要成果

  最近,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来研究受伤的视神经,发现了先前未知的神经再生相关蛋白质和通路。添加其中一个蛋白——致癌基因c-myc,同时结合两种其他已知的策略,他们在小鼠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神经再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四月三十日的神经科学顶级期刊《

同济大学最新文章揭示胚胎干细胞中表观遗传调控新机制

   2015年7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影响因子:14.6)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勇教授课题组与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寿建勇博士团队题为“SETDB1 modulates PRC2 activity at developmenta

NAT NEUROSCI转录组+蛋白组联合揭示microRNA调控靶点功能机制

  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miR-137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存在相关性。同时,miR-137在正常的神经发生与神经发育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miR-137的体内功能与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为了揭示miR-137的功能,该研究构建了miR-137 KO动物,并对KO动物的突触可塑性、学习能力等多种神经功

回顾2018:中国大陆在CNS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

  即将过去2018年,中国大陆学者在神经科学的基础、临床及技术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发表以神经科学为主体的研究论文共计19篇。其中,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最

《Cell Reports》再生脊髓损伤神经细胞

  4月10日,耶鲁大学课题组《Cell Reports》发文,关闭Rab27基因可以启动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轴突再生。  文章通讯作者、耶鲁大学神经学教授Vincent Coates 说:“关于神经细胞再生,人类认知还非常局限。”  研究小组发现,超过580种不同基因都可能对神经细胞轴突再生有作用。

贺林院士呼吁精准医学不应泛用更不应滥用

  随着基因组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临床药物治疗的认识和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研究进展,促进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使得药物治疗的模式也开始由过去的“经验性用药”转向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用药”模式的改变。  12月10日,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林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