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可微分神经计算机”问世

英国《自然》杂志10月12日发表了一项人工智能重要成果,描述了一种集神经网络与计算机优点于一身的混合型学习机器,既能像神经网络那样学习,又能像计算机那样处理复杂数据。 传统计算机可以处理复杂的数据形式,但是需要手工编程来执行这些任务。而人工神经网络(ANN)一直用来模拟像人脑一样的学习能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ANN就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可以从信息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处理,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网络。但就现阶段而言,人工神经网络仍然缺乏处理结构化数据所需的存储架构。 在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深度思维”公司,研究人员艾利克斯·格拉夫、格里格·韦恩、戴密斯·哈萨比斯及同事们,此次开发了被称为“可微分神经计算机”(Differentiable neural computer)的学习机器。其能将神经网络和外部存储结构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通过示例或反复试验进行学习,后者与传统计算机内的随机存取存......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中国缺席60年

  “研发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犯的最大错误。不幸的是,这也可能是最后一个错误。”物理学家霍金2014年这番颇具意味的话,曾掀起全球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舆论热潮,包括SpaceX创始人、特斯拉电动汽车CEO马斯克也称人工智能为“恶魔”。不过,在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类脑

2017全球十大新兴技术:从阳光中收集液态燃料

  日前,《科学美国人》与世界经济论坛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联合发布了2017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这份榜单由《科学美国人》杂志、《科学美国人》全球顾问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专家网络、世界未来委员会共同选出,涵盖了在医疗、计算机、环保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它们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产业转型、保护地球

冯建峰团队首次绘制大脑功能网络动态图谱

  今天,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团队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技术度量人类大脑各个区域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式,并揭示其动态变化的产生机制,从而首次绘制了脑功能网络的动态图谱。研究发现,大脑功能网络的动态变化与人类的智能高度相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BRAIN》杂

人脸识别哪家强?东欧计算机视觉创企称霸硅谷!

  2015年9月,乌克兰创企社区和科技媒体炸开了锅,起因是Snapchat宣布收购敖德萨的图像处理创企Looksery。  媒体报道称,那笔交易价值大约1.5亿美元,是乌克兰迄今为止最成功、最盛大的创企收购案之一。  Looksery的应用可以在你和别人视频聊天的时候,使用动画即时改变一个人的脸,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中国学者发表117篇CNS文章:清华大学16篇冷冻电镜成果

  截至2019年8月26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17篇文章,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18篇,Nature 发表了53篇,Science 发表了46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54篇文章由独立的一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陈云霁:寻找人工智能新爆点

  陈云霁的办公室不大,沙发也很小,最吸引眼球的“摆设”就要数一张折叠床了。“习惯了,在这睡得也踏实,这不是程序员的‘标配’嘛。”他说。陈云霁(右)与弟弟陈天石。资料照片  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4岁在中科院计算技术所取得博士学位,29岁晋升为研究员,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青

陈云霁:寻找人工智能新爆点

  陈云霁的办公室不大,沙发也很小,最吸引眼球的“摆设”就要数一张折叠床了。“习惯了,在这睡得也踏实,这不是程序员的‘标配’嘛。”他说。  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4岁在中科院计算技术所取得博士学位,29岁晋升为研究员,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在外人看来,陈云霁是一

聚光科技:环境监测市场大有文章可做

  聚光科技环境安全事业部总经理 孙越  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技术、灰霾超级站数据智能质控及分析解决方案、全参数水质自动超级站、流域全景遥测技术……昨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携带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吸引了众多用户和参展企业的注意。聚光科技缘

电子科技大学与东方网力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2017年8月30日,“电子科技大学-东方网力”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论坛在成都举行。电子科技大学领导、视觉智能研究中心团队、AI业界专家,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网力”)相关领导等出席了本次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及论坛。此次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成

人工智能识别植物准确率高达80%

  据《自然》杂志官网日前报道,一篇发表在最新一期《进化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称,用成千上万份标本图像“训练”过的计算机算法,已经能自动识别被压制的、干燥植物标本的物种。这是科学家首次尝试通过深度学习,让计算机使用大型复杂数据集的神经网络,解决了识别自然物种分类的困难任务。  世界各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让AI程序像哺乳动物那样“寻路”

  英国《自然》杂志9日发表的一篇神经科学研究报告称,网格样细胞支撑人工智能(AI)取得了亮眼的表现——一种最新研发的计算机程序,已具有类似哺乳动物一样的寻路能力。这项新成果同时也为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提供了更多见解。  神经网络是以人脑为模型的计算机系统,本身是在现代神经科学基础上提出的,已经能够

《技术评论》选出2013年10大突破性技术(一)

  请读者朋友们先静下心来想想,你能想到的最沮丧、最棘手或者简单说来最烦恼的问题是什么?接下来,你再想想什么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技术评论》杂志为读者朋友们遴选出了2013年的10大突破性技术,这些技术为解决问题而生,将会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潜能,也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

让AI程序像哺乳动物那样“寻路”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9日发表的一篇神经科学研究报告称,网格样细胞支撑人工智能(AI)取得了亮眼的表现——一种最新研发的计算机程序,已具有类似哺乳动物一样的寻路能力。这项新成果同时也为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提供了更多见解。

科技部等6部门印发《“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健康产业科技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未来经济增长,引领健康服务模式变革,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科技部等6部门制定《“十

大脑把记忆存在哪儿了?

  从前,俄罗斯有一个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叫做阿卡赫·阿卡诺维奇(Akakhi Akakhievitch)。有一个古怪的病人,希望阿卡诺维奇帮他彻底忘掉他那专横讨厌的母亲。阿卡诺维奇答应了他的请求,打开病人的头颅,一个一个地剔除了数千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都与病人对他母亲的记忆有关。术后,病人从麻醉中

日本借深度神经网络破译人类思维 人工智能走近大脑

  外媒称,日本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借助人工智能破译了人类的思维和想象,从而在理解人类思想及其背后的大脑机制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  据阿根廷 21 世纪趋势网站 6 月 6 日报道,破解人类思维的内容是科学界长久以来的愿望。事实上,此前的种种研究也已经实现了破译人类所见、回忆、想象和梦境的内容。  例如

张卓勇:七彩光谱信息的解码者(上)

“七彩光谱 万象更新”主题系列访首都师范大学张卓勇教授  光谱技术已迈过百年历史长河,中国的光谱分析技术亦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今日中国的光谱技术已从国际上“跟跑”跃升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地位。在这背后,老中青科学家,克服了严峻的挑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随着将在成都召开的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出最新十大突破性技术

  全球知名科技评论期刊《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27日发布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灵巧机器人、核能新浪潮、定制癌症疫苗、人造肉汉堡等入选。  这份期刊的中文版官网当天发布公报说,今年是该杂志创刊120周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也与过去稍有不同。本届评选邀请到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担

新神经网络使计算机像人一样推理

  你打算购买的新房附近有几个公园?某餐厅最好的配餐酒是什么?回答这些日常问题需要进行关系推理,但人工智能(AI)很难掌握这种思维方式。据美国《科学》杂志官网14日消息,谷歌“深度思维”(DeepMind)团队日前研发出一种简单的算法,不仅能解决此类推理问题,而且在复杂的图像理解测试中能超过人类。 

FDA批准Arterys心血管MRI分析软件上市

  2016年11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FDA最近宣布,批准医疗器械公司Arterys开发的新型MRI分析软件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中。Arterys公司专注于开发以云平台为基础的医学成像软件。此次公司开发的新型软件能够帮助医生在非介入条件下定量分析患者心脏血流量及心脏功能,

Nature:复杂大脑功能取决于混合选择性神经元的灵活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神经学家们通过解密执行特定任务(如识别物体的位置和颜色)的单个神经元的功能,在大脑功能定位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研究进展。   然而,有许多的神经元,尤其是执行诸如思考和计划等复杂功能大脑区域中的神经元,并不适合于这种模式。这些神经元并不会唯独对一种刺激或任务产生反应,它们会以不同

食品检测中肉类品质的检测技术分析及研究

  摘要:近年来,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肉类食品的检验也正朝着更加安全和卫生的方向发展,检验质量不断提高。该文介绍了当代肉类品质检测技术,包括物理分析法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超声波技术、电磁学检测技术;仪器分析法的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安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一大拨新技术纷至沓来,媒体如何接招?

     敞开胸怀与之共舞 打造“超能力”编辑记者   在过去20年间,技术对新闻业已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读者从传统的纸质媒体转向在线媒体和移动设备。但一份新报告称,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包括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增强现实等在内的新技术,将对新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原理和生物分子结构测定研究中应用

  1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本质上是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致从0.01 nm 到 10 nm,与可见光(400—700 nm)不同,X 射线的短波长可以探测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因此自从被伦琴发现以来就被用来观测物质的内部结构。随着人造 X射线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涵盖物理、化学、生物、

对话江晓原:一本未来学著作引发的争议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团队训练的一种神经网络,在任天堂的一款游戏中击败了职业玩家。在近来的一系列与AI的比拼中,人类陷入了节节败退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个节点,凭《人类简史》一书火遍全球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推出了他的新作《未来简史》。在书中,他以

日本首台量子计算原型机推出速度为传统超算的百倍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日报道,日本推出了该国首台量子计算原型机,成为国际量子竞赛活动的新成员。量子计算机拥有更快的运算速度、更强大的运算能力,对于发挥人工智能的全部潜能至关重要。  这款原型机由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电信巨头NTT公司以及东京大学携手研制而成。从理论上来说,该原型机的计算速度是传

机器真的“知道”我们是否生病?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算法(计算机工具),其能够通过对照片进行分析来鉴别皮肤癌。相比肉眼判断而言,这种新方法能够对一块皮肤进行扫描来寻找常见危险形式的皮肤癌,研究者表示,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具备医师资格认证的皮肤科医生来区分两种形式的皮肤癌:角化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