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Med:利用灭菌后的肠道细菌或有望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

2016年1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比利时卢汶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名为Akkermansia的肠道细菌或许能为过重小鼠和糖尿病动物的肠道带来持久性的效益,甚至在巴氏灭菌后,该菌依然会为肠道组织提供强大的效益。该项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糖尿病、肥胖症及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希望。 文章中研究者通过对肥胖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利用基于肠道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特殊疗法或许就能有效阻断小鼠的肥胖和糖尿病。而且当进行巴氏灭菌(加热到70摄氏度)后该菌依然能够阻断小鼠疾病的进展,让研究者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是,甚至在巴氏灭菌后肠道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依然能够保持活性,不仅能够降低小鼠肥胖和糖尿病的进展,还能够在最开始抑制疾病的出现和进展。 肠道细菌Akkerma......阅读全文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导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

他们靠捡屎登上了知名期刊: 粪便的5种科学用途

  人们常常用屎来比喻没有价值的事物,然而粪便移植疗法、粪便检测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热门研究方向,相关论文不断登上重要期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年科学家发现了哪些粪便的新用途。图片来源于网络  改善肠道健康  Scientific Report 刚刚发表了一项研究:从婴儿粪便中提取益生菌。研究人员分析

上海交大教授发现“肥胖细菌”:肥胖“元凶”找到

  “人要是发胖,哪怕喝凉水都会长肉。”不少减肥的人士会有这种感慨。究竟什么导致肥胖?近来上海交大教授发表的一篇学术成果显示,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这一成果是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实验证明的,并发

肥胖“元凶”找到了!

  “人要是发胖,哪怕喝凉水都会长肉。”不少减肥的人士会有这种感慨。究竟什么导致肥胖?近来上海交大教授发表的一篇学术成果显示,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这一成果是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实验证明的,并发

《自然》:我们为什么会肥胖

  夏天来了,对于女士们来说,这意味着减肥的脚步也近了,今日(4月17日)Nature杂志以“Obesity”为题,介绍了肥胖相关的多方面研究成果,以及健康意义,包括肥胖与遗传,肥胖与微生物组,肥胖与神经科学等等。   最佳减肥的方法就是吃得少,动得多,但是这对于群体水平肥胖来说好似过于简单,科学

Cell Metabol:要减肥,肠道菌群告诉你怎么吃

  来自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者的一项最新研究或可基于机体的肠道微生物来指导我们的饮食选择,这对于有效减肥及降低疾病风险非常重要,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该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机体代谢期间常见的肠道细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数学计算平台,其可

Nature:肥胖的真相

  现代女性以瘦为美。最佳减肥的方法就是吃得少,动得多,但是这对于群体水平肥胖来说好似过于简单,科学家们认为减肥的有效策略需要将神经科学,遗传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多方面入手。  日前,《自然-展望》(Nature Outlook)以“Obesity”为题,介绍了包括肥胖与遗传、肥胖与微生物组、肥胖

基因图谱之后:探索人体内部的微生物系统

  医学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体的探索:数百年前,解剖学的发现对人体器官和功能有了清晰的定位,而最新的基因工程成就更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而根据今年3月的《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杂志》(FASEB Journal)的一份新的报道,科学家们正准备把目光投向一个似乎并不起眼的领域,那就是人体中

2016诺贝尔奖预测: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每年诺贝尔奖预测已经成为了类似世界杯竞猜的欢乐节目,去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教授屠呦呦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奖牌,不知今年又会有哪些惊喜呢?  预测之一: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从1901年到1997年,共有79位科学家因在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

2016诺贝尔奖预测: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每年诺贝尔奖预测已经成为了类似世界杯竞猜的欢乐节目,去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教授屠呦呦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奖牌,不知今年又会有哪些惊喜呢?  预测之一: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从1901年到1997年,共有79位科学家因在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

微生物组科学研究新发现带来治疗革命

  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有 10 万亿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与生活在人体内及体表的 40 万亿个细菌细胞相比,10 万亿显然少了一大截。研究人员试图用细菌来治病。  细菌可被用来治病  据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报道,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了解到,人们身上及体内的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组)与

食品乳化剂会导致肥胖和肠道炎症

  乳化剂是加工食品中一种极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能够帮助食品保持质地、延长保质期,但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这种物质还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从而诱导肠道炎症,并最终导致肠道疾病和肥胖、Ⅱ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上。   “肠道菌群”指的是栖息在肠道不同位

瑞士研究标准化菌群治疗顽固性肠道疾病

   人体肠道系统内存在500多种细菌,形成一个精细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帮助人体完成消化功能,向血液中输送营养和能量物质。如果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人体将出现各种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患者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引起肠道出血危及生命,使用抗生素一般仅能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出现难以根治。

瑞士研究标准化菌群治疗顽固性肠道疾病

   人体肠道系统内存在500多种细菌,形成一个精细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帮助人体完成消化功能,向血液中输送营养和能量物质。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人体将出现各种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患者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引

Science:肥胖,可能是免疫系统缺陷惹的祸

  全球有超过19亿人肥胖,并有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肝病等代谢紊乱疾病的风险。目前,许多研究都聚焦于免疫系统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特别是肥胖中的炎症反应。此外,我们知道,肠道微生物群是调节哺乳动物新陈代谢的关键因素。反过来,宿主免疫系统可以部分地通过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塑造微生物组。DO

抗生素干扰婴儿肠道微生物组

  在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许多微生物群落,它们在调控机体代谢和免疫防御功能上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组。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6月15日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会降低婴儿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对患病婴幼儿用抗生素治疗已成常规做法,美国孩

日本研究发现抑制一种基因可让人吃不胖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与肥胖有关的一个基因,若抑制该基因表达,即使摄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变胖。   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名为“ARIA”的基因具有妨碍脂肪燃烧的功能。在实验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ARIA”基因表达被抑制的

人体细菌或也有时差

  地球上的生命都与自然界24小时的太阳光明暗循环有关,作为生物节律之一,昼夜规律对植物、动物甚至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生物功能都有影响。人类可以自行调节生物钟,但是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比如昼夜规律经常被时差、倒班等扰乱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以及癌症。有很多理论可以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近期研

美媒刊出2014年美国7大健康预测

  无论是医疗突破、医学研究还是医改政策的变化,2013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么2014年将会发生哪些新变化呢?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月1日载文,刊出美国保健系统多位专家总结出的“2014年美国7大健康预测”。   1.奥巴马医改依然令人糊涂   谁该享受何种医疗保险?直到2015年底,奥巴马医

糖尿病肠道门控机制被发现!吃货赶快“管住嘴,迈开腿”

  在最近的一篇Science文章中,Thaiss等人揭示了肥胖和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密切关系,他们发现肠通透性功能失调与高血糖的产生的相关性。  “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前期会对患者心脏代谢产生长远损伤。尽管代谢综合症标志性特征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但Thaiss等人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通

揭示生命与疾病之谜: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三天两头生病,有的人身体倍儿棒呢?为什么同一个人:在有的环境下神采飞扬,换个环境就病怏怏呢?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答案:西医说这是由于细菌病毒等影响;环境学家则说是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心理学家则认为试验由于不良情绪的影响;中医说阴阳失调是根本原因。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有

全球40家创新公司竞逐国内微生物组产业走向应用爆发期

  2016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预言《2017十大医疗创新科技》,其中利用微生物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领域高居榜首,这表明全球已掀起微生物研究的新热潮且取得瞩目成绩,同时在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方面,微生物组学将焕发无限生机。   我们知道,所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与微生物是共生体,人体身上有超过1

Cell Metabolism封面:两篇文章教你科学减肥

  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限制进食8-12小时比时不时吃点东西要好得多。这种限时进食(time-restricted eating)能影响肠道菌的平衡,有助于预防甚至逆转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就算周末偶尔“放纵”一下,也不会抵消限时进食带来的好处。这一成果以两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本期的Cel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饮食方式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生活方式对于调节体内的微生物的重要性,并且阐明了它们对我们全身健康的复杂协同作用。现在,日本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正常饮食对于我们个体口腔和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平衡的重要性。  在2019年12月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Cell:科学家揭示富含纤维食物预防糖尿病、肥胖症的机制

  科学家已经知道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够保护机体免受肥胖和糖尿病的困扰,但是其生物学机制是未知的。近日法国-瑞典科学家团队成功的揭示了该机制,该过程包括肠道菌群和两顿饭之间肠道产生葡萄糖的能力。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Cell杂志上。   多数水果和蔬菜富含可发酵纤维。该纤维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但是却可

研究称过于干净的生活方式损害人体微生物生态系统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家爱玛·艾伦-维科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10多年研究后指出,现代人过于注重洁净,食物太过精细,动辄使用抗生素,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损害人体内无形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是人类的盟友而非敌人   人类排泄物为研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窗口。艾伦-维科

上海交大赵立平ISME杂志揪出肥胖的元凶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赵立平教授在新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有可能导致肥胖的细菌,这项研究表明利用饮食改变人类中的微生物有可能能够对抗这一疾病。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NPG)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联合创办的新刊物《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 ISME Jou

梳理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 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  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

这位大学教授为何辞职向科技部发起申诉?

  今天的朋友圈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所发的微信,成了热门转发帖,因为——  他申请食品重大专项因形式审查不合格被淘汰出局,理由是:根据申请指南,他的研究内容没有全覆盖!(申请的健康食品研究项目的申报书没有提到要研究食品的色香味形,虽然他的标书中有课题与感官评价技术相关)  而当他电话咨询时,有

如何测人体最大微生态库?下一代测序来帮忙

  在人体中最大的微生态库是生活在人体消化道微生物复合群落组成的肠道菌群,别看人体肠道所占体积不大,但是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  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