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长春光机所承担两台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载荷研制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效应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带来对CO2等温室气体含量探测的迫切需求。针对此需求,科技部日前发布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项目,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担其中两台光学载荷的研制。 这两台载荷分别是“CO2光谱探测仪”和“云与气溶胶光谱成像仪”。CO2光谱探测仪采用光学遥感技术手段,精确测量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云与气溶胶光谱成像仪采用线阵CCD探测器,实现地物目标图像的获取。这些图像数据可用于海洋、植被、气象、陆地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计划于2015年发射,目前长春光机所已经开始启动两个载荷的研制工作。 ......阅读全文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高分五号小传:装有六大“神器”、肩负三大重任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 (郑莹莹)5月9日2时28分,中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中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高分五号卫星总指挥蒋光伟简述了其特征。         

碳卫星是怎样“炼”成的

  碳卫星很小,但它却是我国迄今为止观测模式最复杂的民用卫星,它通过多种观测模式的组合,让碳排放无处遁形。  碳卫星工程总体副总指挥龚建村表示,要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就要依靠碳卫星的主载荷——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别小看这个二氧化碳探测仪,它可是监测碳排放的主力,采用大面积衍射光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近日,我国发射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又出新成果——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该成果反映了全球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生产力,可以用来监测地球的“绿色生产力”。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这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下一代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国际研讨会”召开

   东方科技论坛第301期暨“下一代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国际研讨会”于11月1日至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此次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科院光电院和上海科技大学

国际空间机构谋求建立全球观测平台

  本报讯 全球各大主要空间机构如今正朝着实现一项气候观察家们梦寐以求的能力而努力,即一个统一测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碳汇捕捉的国际人造卫星系统。NASA-ISRO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对全球自然灾害进行监控。  就在本周,来自11家空间机构的负责人有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发布一项联合声明,呼吁

监测全球碳排放 中国碳卫星:“我在太空挺好的”

   在距离地面700公里外的预定轨道上,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每1.5小时都会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传输信号。“它在太空挺好的。”6日,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观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

进口采购公示:国产气相色谱检出限差国外四个数量级?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某网站发出了西部某农业类高校政府采购中进口产品专家组论证意见公示,公示对36类共82台套仪器设备要求采购进口产品,其中涉及到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定氮仪、纯水机、离子色谱、质谱仪(未说明是哪类质谱)、酶标仪、电子天平和超低温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构建

高分五号——监测环境看得更清

  前不久,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它将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于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五号,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唯一一颗陆地环境高光谱观测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它装载了2台全新研制的陆地

安光所“超光谱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5月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超光谱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高技术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机载、星载遥感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超光谱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是基

卫星“透视”霾:中国科学家遥感探测大气污染

  对于中国人而言,雾霾是“梦魇”。中国卫生计生委称,2013年年初的雾霾危机,辐射范围达140万平方公里,影响6亿多人。  如何探测雾霾以寻找应对之策,不仅为老百姓关切,也是中国科学家们致力攻克的技术难题。大尺度卫星遥感大气污染技术,正成为中国治理大气污染的新兴手段。  传统卫星观测气溶胶受限多 

长春应化所:世纪辉煌,熔铸应化丰碑

技术领先的电子加速器辐照消毒灭菌中心 建立在浙江台州的万吨级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生产装置 建立在浙江海正的年产5000 吨聚乳酸树脂生产线,正在建设年产5 万吨生产线 建立在长春高新北区的高分子水润滑轴承中试基地 建立在山东神驰的稀土异戊橡胶万吨级生产

2010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0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神马都是浮云、给力(gelivable)、围观、淡定、无压力(鸭梨)、蒜你狠系列、“飞”系列、国考、羡慕嫉妒恨、非常艰难的决定等等。媒体也评出了欧洲债务危机,中国GDP荣升全球第二,西南大干旱,青

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气象卫星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于上个月成功发射。  至此,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气象卫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在轨气象卫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之一。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于上个月成功发射。经在轨测试后,该星将投入业务运行,成为我国低轨道下午观

韩专家称长白山将喷发 我国监测数据无异常

本组摄影 石天蛟长白山火山地震波监测人员正在取样位于山顶的长白山火山监测点  世界火山哪个睡着哪个醒着  目前,地球上存在的活火山约1500座,主要分布于世界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东非大裂谷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近50年来的统计,从陆地到海洋,每年全球都有火山喷发

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可探大气污染物

  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高分专项中一颗重要的科研卫星。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可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

揭秘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不久,继美、日之后,地球上空的碳卫星“家族”又会添新成员——中国将发射国内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按照设计,在未来几年,它将在太空巡游,通过不断变换观测模式,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监测,并借助模式同化技术,最终形成全球碳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就开始部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深空探测异彩纷呈,宇宙探索发现不断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好奇号”“朱诺号”“卡西尼号”“新视野”号等探测器持续提供着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带天体的相关数据。“旅行者2号”朝星际空间进发;OSIRIS-Rex抵达小行星贝努;“黎明”号完成了探测任务,将在谷神星轨

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仪在粮食储藏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粮仓CO2浓度自动监测系统在粮食储藏工程中的应用,用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监测粮仓CO2浓度精度高,性能可靠,能够长期连续在线测量,为气调粮库的CO2浓度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而其中CO2自动监测系统是采用先进的检测和自控技术实现粮仓CO2浓度的全自动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系统。该系统是实现气调工艺、确

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探全球二氧化碳分布

  再过不久,地球上空,将多一位“中国”国籍的“地球体检师”。  它是我国首颗碳卫星,全称为“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升空工作之后,它将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分布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可能是解锁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的钥匙。  我们常听到“温室效应”四个字。全球气候异常,是否就是二氧化碳的“锅”?

碳卫星获取首组观测数据

  记者2月23日从中科院获悉: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中国首台探测二氧化碳时空分布激光雷达系统使用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重点装备“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系统”日前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了中科院相关专家组验收。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究员胡顺星介绍,“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系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方位探测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

科学卫星闪耀太空

  自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其中,科学实验卫星从探索无尽的宇宙,到追寻微观粒子和生命起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我国诞生最早、家族成员最为庞大,并广泛用于科学探测

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正进入快车道

  半壁河山雾霾笼罩 百亿空气财富破茧  未来五年,一张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将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城市和部分县城,并增添新的监测内容,现在,嗅觉灵敏的商人已瞄准了价值百亿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行业,等待政策红利下的行业井喷。  随着空气质量“国标”的修订,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正进入快车道,很可能

雾霾笼罩催生空气监测仪器行业淘金热

  随着空气质量“国标”的修订,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正进入快车道,很可能催生一个个“大富豪”。   新国标催生新商机  2011年以来,空气质量的“国标”修订会密集召开。多个迹象表明,PM2.5纳入日常监测几成定局。过去的10月,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漫天的灰霾都源于这个叫作PM2.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分会:分析仪器与装置前沿

  2015年5月8日-11日,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美丽的武汉洪山大礼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会议每三年一次,旨在交流与探讨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和新技术。本次会议吸引到分析化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2000余人。  5

安光所卫星大气成份探测系统工程样机通过验收测试

  4月11日至12日,大气成份探测系统工程样机通过验收测试,这标志着该项目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科研人员排除缺乏航天载荷研制经验的困难,克服了各种问题,经过一年多的科研,终于完成了三个卫星载荷的工程样机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大气成份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