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紫金山天文台和IRAM签署合作备忘录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欧洲毫米波射电天文研究所(IRAM)在紫金山天文台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签约仪式 欧洲毫米波射电天文研究所(IRAM),是由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院(MPG)以及西班牙国家地理研究所(IGN)共同建设,拥有一台30m的射电望远镜以及一组六天线高原干涉仪。每年接收大量来自全球的天文科研人员在这里工作研究。 签约会上,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介绍了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方向,欧洲毫米波射电天文研究所所长Karl-Friedrich SCHUSTER介绍了IRAM和相关项目,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高煜着重介绍了紫金山天文台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该项目与IRAM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方向和工作计划。 随后,杨戟和Alain OMONT共同签署了今后5年的合作备忘录。......阅读全文

我国已运行南极最大光学望远镜

  9月7日至8日,2017极地科学亚洲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是本届论坛的轮值主席国,来自中、日、韩等8个国家的80余位极地科学研究专家与学者参加了论坛。  会上,专家透露,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本月底将开始组装。同时,中国不仅在昆仑站成功运行南极最大光学望远镜,而且已逐步打造出完整的

南极巡天望远镜记录下超新星爆发前期数据

AST3—2在1月11日—1月19日获得的M82星系的图像。图中绿色方框为超新星爆发的位置。该超新星在1月11日晚上的图不可见,但在1月15日就变得较明亮。 正在漠河进行低温测试的南极天文台巡天望远镜AST3—2。   据天文博客网站《Bad Astronomy》报道,北京时间1月22日凌晨,伦

“日地活动现象中基本等离子体过程”学术研讨会洛阳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洛阳师范学院联合承办的“日地活动现象中基本等离子体过程”学术研讨会于6月21日至24日在河南洛阳举办。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奥本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单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首届中德太阳物理双边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现场  10月16日至19日,首届中德太阳物理双边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隶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研究基金会的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承办。来自德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近70名太阳物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成员涉及14个研究部门

深化两岸能源合作 宜借鉴ECFA模式

  能源合作是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突破口,但不可否认两岸存在的分治状态、认识分歧和政治互信缺失等现实问题会对合作形成障碍。   专家呼吁,两岸能源合作宜以企业主体,以市场化手段为推动。同时建议依托已签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一系列协议的落实,进一步商议两岸能源合作协议的框

国家天文台旋涡星系初始质量函数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最近利用世界最大积分场巡天数据首次观测到旋涡星系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变化。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是当前星系形成演化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星系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往往是在一个分子云中批量形成的。而初始质量函数则描述了恒星形成时,不同质量的恒星所占的比例,即数密度随质量的变

李静海会见台湾李国鼎基金会代表团

  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在京会见并宴请了以资深顾问张文昌为团长的台湾李国鼎基金会代表团一行。   会见中,双方就加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特别是面对目前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大陆和台湾通过多年的科技人员交流,彼此有了较深入了解,双方都感觉到

2011中俄NSFC-FRBR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合作项目集中征集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145项。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40项申请:序号科学部受理号申请人申请人单位项目名称合作者合作者单位111110099张焕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0Si+208Pb极深垒下熔合反应研究Ale

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引力波

  10月16日晚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布: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于今年8月成果追踪到一次重要引力波事件GW170817的光学对应信号。此次事件,让人类首次观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及伴随其产生的电磁现象。这一最新观测成果,让“星际穿越”的大胆想象或许成为可能。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

国家天文台旋涡星系初始质量函数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最近利用世界最大积分场巡天数据首次观测到旋涡星系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变化。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是当前星系形成演化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星系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往往是在一个分子云中批量形成的。而初始质量函数则描述了恒星形成时,不同质量的恒星所占的比例,即数密度随质量的变

中国将在南极建首座境外天文台

  有“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之称的南极内陆冰盖将出现一个中国的南极天文台,这也将是我国建设的首座境外天文台。   望远镜独一无二   昨天(8月23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探秘宇宙”科学家和媒体面对面活动上,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南极天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力帆透露,天文台的主要设备包括了5米口径太赫

今日,向100位“改革先锋”致敬

  许振超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月出生,山东荣成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兼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界正为SKA做充分科学准备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为迎接天文领域SKA(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时代的到来,中国天文界正在做充分的科学准备:在中国SKA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牵头下,中国天文界已形成11个科学工作组,并完成《中国SKA科学白皮书》中、英文版。  同时,

多项技术助力“鲲龙”AG600首飞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它与运-20、C919合称中国大飞机“三剑客”,其研制对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总设计师正是南航1984级校友黄领才。图片来源网络  “你是总设计师,  要好好干”  “这是一艘能飞起来的船,

北京分院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2月21日,中科院北京分院2011年度工作会议在京举行。2011年是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的开局之年。此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前谋划布局,以高水平的工作为“创新2020”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证。   中科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党组书记何岩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

王华宁:“超级太阳风暴”不等于世界末日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数量有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周期。剧烈的太阳活动是指太阳上的爆发现象,如太阳耀斑、日珥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被通俗地称为“太阳风暴”。社会越发达太阳风暴造成的影响越增加  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往往发生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太阳风暴。太阳

基金委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签署的合作协议和之后达成的合作共识,2019年双方将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共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36项。经初步审查并与以方核对清单,

天文学家在国产计算机上实现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盘古模拟  宇宙如何从几乎均匀各向同性的状态演变成充满恒星、星系、星系团、空洞以及各种纤维结构的观测宇宙,一直是天文学家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日前,一个超大规模的宇宙模拟实验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的联想深腾7000超级计算机上完成,它是被称为“盘古计划”的一部分。  “盘古计划”是由

中国两大日全食观测项目"独领风骚"

  新华网南京7月21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为22日即将发生的日全食,中国天文学家已架设了多架望远镜瞄准太阳。其中,白光日冕17点观测项目和水内小行星多点搜索项目可谓“独领风骚”。   据了解,中国国内天文台均有项目参与了此次日全食科学观测活动,主要项目有闪光谱、日冕光谱、白光日冕1

中科院建成面向科学研究超算应用环境

整体可聚合计算能力位居国内前列   4月22日,中科院“超级计算环境建设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由中科院院士曾庆存等11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该项目是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重大项目之一。   “这一超算环境的建成将使中科院的超算能力和应用布局由北京扩大到全国范围。”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计算

首颗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计划今年发射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今年计划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可观测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发等。这将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  中央媒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活动正在进行。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澳研究发现新的快速射电暴

  中国与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快速射电暴,它发生时间早、能量高,将帮助天文学界增进对快速射电暴现象的深入理解。  快速射电暴是指宇宙中突然出现的无线电波短暂且猛烈释放的现象,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毫秒,却能释放出巨大能量。2007年,天文学家邓肯·洛里默等人利用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的射电望

多团队联合研究利用视界望远镜的偏振观测探索轴子

  拥有极高空间分辨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让人们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黑洞视界附近发出的电磁辐射,辐射环内部的阴影则是目前最直接的黑洞这一理论概念的证据。这次观测的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物理、研究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同年9月份EHT团队获得300万美元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细绘氢地图 探秘银河系

   科学家们利用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架大型全可动射电望远镜,耗时超过10年,绘制了更为详细的银河系中性氢地图,首次揭示了银河系恒星际气体的结构细节,有助于解释银河系形成的奥秘。  在地球以外,人们更熟识的是太阳系中的日、月、行星,也许你还能认出一些星座。但是,它们并非宇宙的“主体”。就宇宙的元素组

太阳环形耀斑及其相关活动研究获进展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短时间内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环形耀斑(CRF:circular-ribbon flare)是TRACE太阳探测器于2009年发现的一种特殊耀斑,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椭圆形亮带和内部致密的亮带组成,具有特殊的磁拓扑结构。日冕暗化(coronal dimming)则是与太阳耀斑爆发相

南京大学院士研发光子探测器可测万公里以外厘米精度

  南京高校科教资源丰厚,人才荟萃,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为将南京建成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7月11日,我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0家驻宁高校科研院所签署协议,推进科技创新深度合作。新学期开学,本报推出“高校‘晒’宝”栏目,让“宝山”中的科研“宝贝”闪亮登场,以期引起各区、相关部门以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ISF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合作研究项目申请89项。经初步审查并与以方核对名单,确定有效申请85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首例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GW170817 与明亮短暴的直观联系

  2017年8月17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Virgo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双中子星并合事件的引力波辐射。在LIGO/Virgo合作组宣布其引力波信号之前,美国Fermi卫星的伽马暴监视器(GBM)就报道了一个短时标伽马暴(简称短暴)信号GRB 170817A。事实上,早在1989年科学家就曾推

中科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天文研究部。实验室致力于空间天文研究,开展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及探测技术的原始创新,实施国家重大空间天文观测任务,努力成为我国暗物质基础研究、高能天体物理、太阳及太阳系天体物理、空间高能探测技术的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