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线粒体翻译质量控制对于胚胎发育的重要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芬兰科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diting activity for eliminating mischarged tRNAs is essential in mammalian mitochondria为题,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哺乳动物细胞含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翻译系统:细胞质和线粒体翻译系统。人线粒体翻译系统合成13种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氧化呼吸链复合物亚基,对于氧化呼吸链复合物的组装及线粒体功能至关重要。细胞质翻译系统需要高度的保真性,以确保核基因信息的精确传递。例如,小鼠细胞质丙氨酰-tRNA合成酶(alanyl-tRNA synthetase, AlaRS)的保真性缺失或受损,使错误蛋白质聚焦,进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心脏病。但对于线粒体基因组传递的保真性及其体内意义,人们知之甚少。 研......阅读全文

胚胎线粒体功能检测重要么

  随着三代试管婴儿在我国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个新技术,很多“久经失败”的生育困难夫妇也开始尝试这种新的试管婴儿技术,我们常说的PGS,中文名字叫“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病筛查”,它是在胚胎移植入子宫前,对胚胎进行全面的染色体检查,然后挑选染色体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PGS技术在国内外很多生殖

发现线粒体翻译与细胞质翻译协调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与中科院动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天津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揭示了线粒体翻译与细胞质翻译之间的“协调”机制。研究还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男性不育发病途径,对男性不育临床干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相关成果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结构域分子生物学》期刊。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秦燕为通讯作者,该所

细胞质的内膜系统-线粒体的简介

  (mitochondria)常为杆或椭圆形,横径为0.5~1ηm长2~6ηm但在不同类型激胞中线粒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差异甚大。电镜下,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外膜光滑,厚6~7nm,膜中有2~3nm小孔,分子量为1万以内的物质可自由通过;内膜厚5~6nm,通透性较小。外膜与内膜之间有约8nm。膜间腔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基因组

根据研究,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重组与 CMS 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 CMS 系和保持系线粒体 DNA 的 RFLP、RAPD、AFLP 等多态性分析表明,CMS 系和保持系在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上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自身的特点有关。与动物和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比起来,植物线粒体

着床前小鼠胚胎线粒体功能障碍胚胎与胎盘发育的影响

实验概要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功能高度被抑制的体外胚胎模型,直接研究线粒体功能损伤对着床前后胚胎以及胎盘发育的影响。实验步骤1. 胚胎培养基用含4mg/ml BSA的MOPS-G1工作液收集受精卵。胚胎培养液分对照组培养液与试验组培养液(G1.2/G2.2,注:G1.2为对照组培养液;G2.2为试验组

美专家认为批准线粒体疗法应始于男性胚胎

  一种实验室辅助生殖技术能够让一些家庭避免患有某些遗传疾病的儿童降生,专家指出如果相关应用能够审慎地发展,可以考虑在美国推行这种疗法。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NAS)专家组一份总结报告中公布的结论,该专家组对围绕这些争议性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评估,这种技术叫作线粒体DNA置换疗法。

Cell:揭示细胞质蛋白Vms1保护线粒体的新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共同特征是患者细胞中的蛋白聚集物堆积会破坏细胞功能。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PIB)和慕尼黑大学(LMU)的研究人员报道即便在正常的细胞中,由于线粒体的呼吸系统存在部分功能障碍,异常的容易发生聚集的

上海生科院等发现线粒体质量控制对于胚胎发育的重要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芬兰科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diting activity for eliminating mischarged tRNAs is essential in mammalian mitochondria为题,发表在

线粒体动态平衡对干细胞胚胎发育的影响得以揭示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高平课题组、中科院动物所周琪课题组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华凤课题组合作,揭示了线粒体动态平衡对干细胞胚胎发育潜能的决定性作用。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  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分化成所有类型体细胞,进而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科研人员通过比较可发育为生物个体的

胸苷激酶的发展历史

1951年发现,胸苷(Thd) 与DNA合成的关联;1956年的报告指出,Thd参与DNA合成前,必须磷酸化;1958-60年,TK1被分离和部分的纯化以后,Thd磷酸化由该酶催化的事实也得到证实。;1960s,研究发现,TK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原核和真核生物中。这两种同工酶原命名为“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