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SINA蛋白掌控番茄“生老病死”

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永胜教授课题组,与美国爱达荷大学等单位合作,首次对番茄SINA(seven in absentia)蛋白家族在植物抗病与发育中的调控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番茄SINA蛋白家族基因在其抗病及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植物·细胞与环境》上。 具有RING结构域的SINA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番茄中SINA蛋白家族中的6个成员SINA1/2/3/4/5/6均参与抗病及发育调控。体外泛素化分析结果表明,番茄SINA家族中6个基因的编码产物均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并具有同源、异源二聚化作用。这种泛素化连接酶活性使SINA蛋白可以通过降解相应靶标蛋白,调控靶标蛋白的丰度,对番茄的生命活动进行调控。 当植物受到病原菌侵害时,会诱发超敏反应导致感染部位细胞死亡,抑制病原菌的进一步扩散。番茄SINA1/2/3/5/6对这种超......阅读全文

SINA蛋白掌控番茄“生老病死”

  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永胜教授课题组,与美国爱达荷大学等单位合作,首次对番茄SINA(seven in absentia)蛋白家族在植物抗病与发育中的调控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番茄SINA蛋白家族基因在其抗病及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

黑色番茄惊现英国!研究称黑番茄能防癌症

资料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9日报道,一种黑色番茄正首次在英国得到种植,这种神奇的超级蔬菜具有抵御癌症的潜力。它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种抗氧化剂有助于防御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症。   今年66岁的雷·布朗来自英国德文郡,经营着一家植物种子店。他第一次遇到这种番茄是去年冬天,一位顾客送给他一个

美国番茄危机悄然而至 2022年番茄价格为何那么贵

 美国番茄危机悄然而至,2022年番茄价格为何那么贵?据了解,缺水和种植成本飙升,正在造成美国番茄减产,可能导致各种番茄制品的短缺,包括番茄酱、莎莎酱和意大利面酱。  据媒体称,美国加州的番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今年该地区的番茄种植特别困难。  一方面是罕见极端干旱正在迫使农民减少种植,因

转基因番茄产量翻倍

  植物遗传学家已经找到了让番茄产量几乎翻倍的方法。尽管大部分人关注的主要是玉米或番茄的大小和口味,但培育者还关心这些植物如何生长,例如能极大影响果实数量的茎干的分支模式,或者果实收获的难易程度。  对于稻米、大麦和小麦,早期农民会让那些开花的茎能更多地分支,以便每棵植物能产出更多谷粒。但是,番茄的

番茄红素的应用

保健品及运动补充剂GNPD数据显示,全球共177种含有番茄红素的补充剂新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可查询到,获得国食健字的番茄红素的保健品有31种,其中进口保健品2种,其他均为国产保健品。这31种保健品主要用于抗氧化、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调血脂等,其中有2种是片剂,1种油剂,其余均为

我科学家揭示番茄进化线路 为培育美味番茄提供新工具

  近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种质进行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为培育更加美味的番茄提供了新的工具。其最新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14日凌晨以长篇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

研究揭示番茄耐盐基因

  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然而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土壤生态条件大不如前,基础地力下降,耕地盐碱化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除了“治疗”盐碱地,科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挖掘作物的耐盐潜力。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逆境中心”)研究员朱健康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

番茄红素的食物来源

哺乳动物不能自行合成番茄红素,必须从蔬菜和水果中获得。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柚和番石榴等食物中。番茄红素在番茄中的含量随品种和成熟度的不同而异。成熟度越高,其番茄红素含量亦越高。新鲜成熟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一般为31~37mg/kg,常食用番茄汁/酱中番茄红素含量按浓度和制作方法不同约为9

番茄红素的来源分布

番茄红素在人体主要分布在睾丸和肾上腺中,肝脏、脂肪组织、前列腺及卵巢中分布也较多。脑组织中未能测出番茄红素(提示其可能无法越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血中与组织中的番茄红素浓度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成正相关关系。人体内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约50%是番茄红素,并且番茄红素也是人乳中含有的主要类胡萝卜素之一。

番茄驯化位点一个重复片段中和番茄育种障碍的隐秘变异

  第三代测序技术崛起了,伴随而来的三代变异检测技术也成为发现大片段结构变异的新宠儿,从2016年医学研究人员首次用 PacBio 测序技术找到致病性结构变异成功诊断罕见疾病,到2018年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研究人员采用 Nanopore 测序技术精确诊断出一段长达 7Kb 的缺失突变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