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环境监测:让数据说得准、说得清、说得明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服务人民和服务政府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证数据准确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环境知情权,为环境管理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采用“黑科技”与“明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让数据“说得准、说得清、说得明”。 建设颗粒物组分与光化学监测网,为精准治污提供支撑 “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之前主要属于研究性监测,主要监测颗粒物的组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姚雅伟主要负责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和光化学监测工作。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采用采购服务的方式,在京津冀和周边地区规划建设了38个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同时,开展颗粒物组分手工监测工作。自动站设备涵盖在线水溶性离子、在线有机碳、在线元素碳等监测设备。 他介绍,以前颗粒物监测是测颗粒物总的质量浓度,现在的组分监测要检测出颗粒物的组成成分,能够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更精确的颗粒物污染特征数......阅读全文

315“打假”环境监测数据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自1991年开播,央视3.15晚会已经成为国人多年的习惯。多个行业的“打假”,揭穿了无数的骗局、黑幕与陷阱,维护了公平正义,改变了不知多少人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也是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资源的消费者,其权益同样需要维护。在环保领域,打假也同

麻城搭建环境监测数据平台

  年初以来,麻城市不断夯实环境监测基础,努力搭建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管理。  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做好污染防治与排查,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麻城市在去年10月完成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浮桥河、三河口)的基础上,今年分别在举水流域出口郭玉断面、举水三桥许家断面建设

环境监测数据应从源头“打假”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成为困扰政府和业内的大问题,造假的既有污染源排放企业,也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建议,避免数据造假应从根源入手。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我国推行监测市场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监测市场发育并不完善,政策法规并没有跟上,市场秩序存在混乱,同时,数据造假现象依然严重。  对此,环境保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背后

  日前,山西省临汾市环保数据造假事件尘埃落定。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和第三方运维有关人员均被刑事处理。这是继陕西省西安市数据造假之后,又一起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的事件。图片来源于网络  “环境监测活动客观评价生态环境工作成效,已成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只要考核就涉及排名,属于敏感事项,容易发生造假

环境监测中监测数据审核

监测数据审核监测数据原始记录执行三级审核制度,采样―分析原始记录―报告;第一级审核为采样人员之间及分析人员之间的互校;现场采样人员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并进行互审;第二级为分析人员将分析数据交校对者校核或室负责人的审核,第三级为质量管理人员审核。

环境监测数据的主要特性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修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环境监测结果的“五性”反映了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一、代表性(representation)代表性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的采样

环境监测部门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那么《意见》有何亮点?环境监测部门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相关专家为你解读。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员工爬上大烟囱检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起底:企业伪造数据花样多

  “前不久,我们通过在线监测,发现一家企业的排放数据超出正常范围,系统也自动报警。但到企业调查时,他们死不承认。最后通过调阅现场监控视频,只用了几帧图片,就证明有人做了手脚。到了这个程度,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不得不承认篡改了数据。”去年12月29日,河南省环境在线监控中心执法人员赵娜对《第一财经日报》

清除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之“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6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颇受外界关注的是,《解释》将重点排污单位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作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违反国家规定,强令、指使、授意他人实施修

让乡镇环境监测数据“发好声”

  据本报19日报道,绍兴市今年在所有乡镇实现水、大气环境监测全覆盖,并对监测到的环境质量进行排名,届时各地环境状况一目了然。此举有利于全面掌握各地的环境质量,了解污染源所在。  监测站点要建好、用好,更要让数据“常发声”、“发好声”,切实增强乡镇的属地责任意识,真正打通环境管理的“关键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