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克隆出可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

记者九月五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新近采用突变体标签分离克隆基因技术,分离克隆出了一种可以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导入这个基因,可以正常地使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阶段;去掉这个基因,水稻将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只长茎叶,不开花、不结实。 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领导的“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国家创新团队,近日完成了这项重大研究成果,把该基因命名为RID1(Rice Indeterminate 1),并将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这是该团队继今年相继分离克隆出Ghd7和S5基因之后,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新的重要突破。 据了解,栽入水稻田的秧苗经过两个月左右生长,便开始抽穗和开花,继而结出金灿灿稻子,随之而来的是叶黄茎枯,一个周期的生命历程便宣告终结。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时间和机理,一直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热点问题。&nb......阅读全文

我国克隆出可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

记者九月五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新近采用突变体标签分离克隆基因技术,分离克隆出了一种可以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导入这个基因,可以正常地使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阶段;去掉这个基因,水稻将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只长茎叶,不开花、不结实。 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

基因组测序诠释裸鼹鼠“长生不老”秘笈

  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共同主导完成的裸鼹鼠基因组研究成果,10月13日在《自然》上在线发表。研究从基因组、转录组水平上对裸鼹鼠奇特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诠释,不仅有助于更加清楚地阐明裸鼹鼠能在黑暗、低氧等恶劣环境中生存并且能够保持长寿和抗癌的生理机理,对促进其他生物学和生物医

长生不老指日可待,猪先实现长生不老啦!!!

  据《每日邮报》北京时间4月27日报道,在一项有争议的实验中,猪的大脑与身体分离后没有立即死去。这是科学家首次做到这一点。  研究人员表示,在被“斩首”后,数百头猪的大脑存活了至多36小时。  这一大胆的实验为脑移植奠定了基础,未来,人类躯体死亡后,可以将大脑与人造系统相连,从而实现“长生不老”。

转基因水稻推广再起波澜 是否比非转基因水稻更安全

  2010年11月26日下午4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应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邀请,进行一场公开的学术讲座,在提问阶段突然遭到听众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一个中年女子在会场高喊,随后,会场秩序大乱,这场讲座中断。  有着中国“转基因水稻王”之称的张启

水稻OsSFL1基因可调控水稻开花期

   近日,生物所谷晓峰课题组在表观遗传调控水稻开花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现了表观遗传关键调控因子OsSFL1具有介导组蛋白去乙酰化动态修饰的功能,进而调控水稻“适时”开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人类超过80%的食物来

Science发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不怕洪水的水稻基因

  到目前为止,植物已经进化成为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然而,虽然水对于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大量的水会导致植物被淹没,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每年有长达4至5个月的时间的恶劣水淹环境,这对于农作物无疑是灭顶之灾。  近期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thylene-gib

转基因水稻再获安全证书

  1月5日,农业部向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Bt汕优63)重新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同时获批的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此举让转基因主粮是否会产业化的话题重回公众视野。7日,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林拥军教授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

裸鼢鼠缘何“长生不老”

  在动物模型的世界里,裸鼢鼠是“超级名模”。它们极少患癌症,对一些类型的疼痛有抵抗力,并且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最长生存18分钟。不过,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它们最伟大的壮举是不会衰老。  首次对上千只裸鼢鼠的生活史进行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死亡风险并未随着年龄渐长而增加。尽管一些科学家提醒不要草率地下任何

谷歌的“长生不老梦”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鼹鼠通常的寿命为30年,但各方面体征都十分类似的老鼠通常寿命却仅为3年。对此,谷歌(微博)旗下生命健康公司Calico就希望利用手头的15亿美元现金搞清这一问题。日前,美国科技撰稿人安东尼奥-瑞哥多(Antonio Regalado)撰稿,详尽分析分析了谷歌旗下Ca

也许长生不老不是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工程师揭示了衰老之谜背后的关键机制:他们分离了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两种不同途径,并设计了一种新的方式对这些过程进行基因编程以延长寿命。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研究成果7月17日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我们人类的寿命取决于单个细胞的衰老。为了了解不同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