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超晶格摄像机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西北大学量子设备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功能强大的Ⅱ型超晶格摄像机,能通过调节吸收更宽波段的红外光,让人们能在黑夜中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色。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光学通讯》上。 可见光波段的数字摄像机配备的探测器通常只能感测红、绿、蓝那些能被裸眼看到的颜色,而红外波段多色彩探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功能,不仅仅是表现色彩。人们在这一光谱范围发现了多种相应频率的化学物质,因此能在图像中实时表现化学光谱。 新一代摄像机是世界上第一个双波段长波红外超晶格摄像机。他们为摄像机设计的探测能量极为狭窄,接近1/10电子伏特,也就是长波红外窗口的波长。探测器被设计成堆叠式,一个加在另一个上面,以使记录的像素保持空间一致。 麦克科密工程学院电力工程于计算机科学教授、量子设备中心主管曼尼亚·雷茨表示,将该摄像机和多波段图形处理算法结合,拍下的照片能携带大量信息。其高分辨率多带宽的性能......阅读全文

中科大在太赫兹波段主动调控材料和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原标题:中国科大在太赫兹波段主动调控材料和器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我校陆亚林教授量子功能材料和先进光子技术研究团队在太赫兹主动调控器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该团队研究了太赫兹波与超构材料、氧化物超晶格薄膜相互作用机制,并成功制备了超快的太赫兹调制器,率先实现了皮秒级的高调制深度的太赫兹超快开关;同时制

太赫兹波段主动调控材料和器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亚林量子功能材料和先进光子技术研究团队在太赫兹主动调控器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该团队研究了太赫兹波与超构材料、氧化物超晶格薄膜相互作用机制,并成功制备了超快的太赫兹调制器,率先实现了皮秒级的高调制深度的太赫兹超快开关;同时制备了多功能的太赫兹器件,在单一器件中实现电开关、

中国科大太赫兹波段主动调控材料和器件研究获进展

我校陆亚林教授量子功能材料和先进光子技术研究团队在太赫兹主动调控器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该团队研究了太赫兹波与超构材料、氧化物超晶格薄膜相互作用机制,并成功制备了超快的太赫兹调制器,率先实现了皮秒级的高调制深度的太赫兹超快开关;同时制备了多功能的太赫兹器件,在单一器件中实现电开关、光存储和超快调制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逝世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材料学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九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江苏省第四届、五届委员会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闵乃本同志,因病医治

9篇Nature文章同时发表 贺福初课题组发现肝癌治疗新靶点

  在2019年2月27日,同时有9篇Nature文章是有中国学者/华人发表的,具体的成果如下面所介绍:  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贺福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钱小红共同通讯发表题为“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夏建白:只喜欢“安安心心作点研究”

回归  8年间心无旁骛、潜心科研,夏建白在585所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眼前的事业一片坦途。直到1978年,“科学的春天”让背井离乡的夫妻二人对未来有了更多的遐想。  夏建白的妻子是北京人,她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家乡生活。而看到全国的社会环境大有改善,夏建白也有些动心了。  “正好听到消息,说

纳米超晶格构筑方法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与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朱剑豪合作,在纳米自组装三维超晶格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解决了“咖啡圈效应”难题。相关论文已被《先进材料》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纳米超晶格是由纳米颗粒周期性有序堆积而形成的新型超材料。该结构中,有序排列的相邻纳米颗粒在光、电、磁等

扫描隧道显微镜助力首次获得“库珀对密度波”直接证据

  据美国能源部下属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官网消息,在库珀对理论问世50多年后,由该实验室牵头的美、英、日、韩、德团队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直接为库珀对拍照,首次获得了“库珀对密度波”这种电子状态的直接证据。研究人员指出,最新发现有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洞悉高温超导体的工作原理。  上海交通

揭秘|石墨烯电池的弥天大谎

  11月26日下午两点,华为在上海世博中心发布手机新品Mate8。发布会前,市场人士分析,此番华为新品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了全新的石墨烯电池。此前华为已在日本展示此项运用石墨烯电池特性的快充技术,5分钟即可将3000mAh电池电量充至48%。  与蓝宝石概念一样,受此消息刺激,石墨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快电荷序形成的激子声子自放大机制

  在完美晶格中,由于电子与其他集体激发的相互作用,晶格会发生周期性畸变,从而形成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或称电荷序。通常情况下,电荷密度波的形成可能来自于电子费米面嵌套、电声耦合或其他尚未探明的因素。电荷密度波的形成机理仍是凝聚态物理的热点问题,并与超导等量子现象息息相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半导体所锑化物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锑化物InAs/GaSb二类超晶格材料具有二型能带结构,电子有效质量大,俄歇复合率低,波长调节范围大(约3-30微米),在高性能制冷型红外探测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与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相比,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材料均匀性好,成本低,在中波及长波波段与碲镉汞探测器性能相当,在甚长波波段

物理所等在石墨烯表面碱金属吸附与相互作用研究中获进展

  研究和理解固体表面上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表面物理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由此控制它们的自组装结构对发展纳米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可以通过衬底的电子散射或者弹性扭曲而发生间接相互作用,这种衬底调制的长程原子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原子和分子自组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之前的实验

中科大首次在玻色-费米双超流体中观测到量子涡旋晶格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姚星灿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量子物态——质量不平衡的玻色-费米双超流体,并在该双超流体中成功地产生和观测到玻色-费米量子涡旋晶格。这一实验发现开辟了超冷原子领域全新的研究方向,为理解复杂宏观量子现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手段。该成果发表在9月27

拉曼问题汇总:拉曼光谱百问解答总结!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今天分享一些问答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测试了一些样品,得到的

科学家首次制备出基于全氧化物外延体系的人工反铁磁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双聘研究员吴文彬课题组在氧化物自旋电子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制备出基于全氧化物外延体系的人工反铁磁体——[La2/3Ca1/3MnO3/CaRu1/2Ti1/2O3]N,观察到随外加磁场清晰的具有层分辨的分步磁化翻转模式。该

中国科大在石墨烯光电调控研究中获得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严济慈班09级本科生戚骥等人在曾长淦教授的指导下,在石墨烯的光电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光栅压调控放置在半导体表面的石墨烯的掺杂类型和载流子浓度,并实现电子超晶格,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戚骥是第一作者。   石墨烯的载

物理所在单块非线性晶体高次谐波的产生研究中取得突破

  自激光产生以来,人们已经利用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中的各种非线性光学效应(倍频、和频、差频等)成功地将激光的窗口扩大到深紫外、可见、红外、太赫兹等范围,并实现了宽带相干光源和超快脉冲激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光物理实验室研究员李志远课题组,近年致力于利用准相位匹配技术

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构的热致旋转现象观测研究获进展

  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构近期在二维材料和物理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不同的二维材料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异质结构,往往可以表现出单种二维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这种人工异质结的出现为研究者有目的性地设计不同结构以及器件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例如垂直隧穿晶体管,二维材料激光器等等。在

太赫兹波的多功能调控,是当前发展前沿之一

硅介质超表面器件示意图以及其对太赫兹波超快调控的实验结果当前研究的太赫兹主动调控器件功能比较单一,即只能在单一外场下实现单一的功能。但单一功能难以适应当今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单一器件上,实现多物理场的调控,并实现对太赫兹波的多功能调控,是当前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前沿之一,也是实际应用的现实需求。有鉴

每平方英寸能容115太比特数据 单原子磁体存储设备诞生

金属铱—石墨烯基底上的镝单原子超晶格阵列。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聂翠蓉)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用单个原子磁体在石墨烯上铺装成超级晶格结构,成功研制出基于单原子的存储装置原型。该装置数据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115太比特(TB),预示着新一代存储介质即将

浙江大学发表7篇CNS,在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取进展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发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类材料,其中包含五个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们非常规的成分和化学结构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机械性能组合。这类合金的合理设计取决于对几乎无

发现铁电材料中室温电极化斯格明子晶格

  2015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朱银莲和博士唐云龙等通过PbTiO3/SrTiO3铁电多层膜的设计实施应变调控,发现铁电材料中的通量全闭合畴结构并成功制备出由顺时针和逆时针闭合结构交替排列所构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阵列(Science 2015)。该项工作发表后迅速激发了国际上关于新型铁

关于拉曼光谱的83个问答总结(上)

  一、测试了一些样品,得到的是Ramanshift,但是文献是wavenumber,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转换公式是怎么样的?激光波长632.8nm。  1. 两者是一回事。ramanshift即为拉曼位移或拉曼频移,频率的增加或减小常用波数差表示,拉曼光谱仪得到的谱图横坐标就是波数

改变晶格,制造坚固轻便的3D打印材料

  本周《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Damage-tolerant architected materials inspired by crystal microstructure报道了一种强度增加但质量依旧较轻的人造材料——这种材料是利用多向晶格,并结合3D打印技术制成。这种新型晶格是根据强金属合金的基

固体氦中首次直接观测到位错线雪崩及声学激发效应

  氦是最轻的单原子分子,在液体或固体状态中氦原子具有非常大的零点动能和非常小的范德华作用,因此液体和固体氦具有一系列有趣的量子现象,被称作“量子液体”和“量子固体”。满足波色统计的液体4He在2.1K以下进入著名的超流相;而满足费米统计的液体3He在2mK以下也通过p波配对的形式进入超流相,形成目

激光拉曼光谱仪(图)

一、拉曼散射的发展历史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用水银灯照射苯液体,发现了新的辐射谱线:在入射光频率ω0的两边出现呈对称分布的,频率为ω0-ω和ω0+ω的明锐边带,这是属于一种新的分子辐射,称为拉曼散射,其中ω是介质的元激发频率。拉曼因发现这一新的分子辐射和所取得的许多光散射研究成果而获得了193

用超冷原子模拟超导材料

  莱斯大学的一个物理团队用超冷原子替代电子来模拟超导材料,获得Hubbard模型所预测的反铁磁性。  这项研究是一个由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开展的,并于近期公示在《自然》杂志的在线版块。团队负责人,实验物理学家Randy Hulet说:“这项工作可能会开启一个

潘建伟等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到任意子激发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通过量子调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发现了拓扑量子物态中的准粒子——任意子,并证实了任意子的分数统计特性,向着实现拓扑量子计算迈出了重要一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组成物质世界

半导体超晶格研究获进展

  最近由中国、西班牙和德国组成的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西班牙皇家马德里第三大学和德国Paul-Drude固体电子研究所),通过研究证明了利用噪声,可以在一种由量子共振隧穿效应引起的具有多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半导体超晶格器件中诱导出空间和时间序,用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