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呼吁重视甲烷逸出现象

芝加哥大学计算海洋化学家大卫●阿彻(David Archer)日前发表文章称,尽管最近甲烷从海洋和北极冻土中逸出的消息牵动了公众的心,但最可怕的还不止于此。 据每日气候网站报道,阿彻表示,虽然不知道冻结在海洋深处的甲烷总量有多少,但应该不少于目前剩余的化石燃料的总和。而且,封存在逐渐消融的北极永久冻土带和湖泊沉积物中的甲烷含量也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甲烷正在慢慢被释放进大气中。北极海底已经出现了甲烷冒泡的现象。 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为变暖引起的更大规模甲烷释放的铁证,但毋庸置疑,这种情况在未来一个世纪必将出现。由此我们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甲烷释放对气候有何影响? 阿彻认为,这要取决于甲烷是一次性释放,还是持续不间断地逸出。 首先看看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即甲烷缓慢但持续地向外释放。 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短期内的捕热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2倍,在大气中待上10年后会分解成二氧化碳。阿彻表示,科学家......阅读全文

天然气水合物矿种基本情况

  天然气水合物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控制的稳定域内,由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与水形成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多以固态等形式赋存于海底沉积物或陆上冻土区岩石的裂隙、孔隙中。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不同相态烃类共生构成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在我国海域和陆域均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   天然气水合

英国欲开发神奇燃料“火冰”

  苏格兰政府高级官员及一些专家表示,苏格兰海域深处可能蕴藏一种被称为“火冰”的新型神奇燃料。他们推测苏格兰设德兰群岛西部海域蕴藏大量的、学名为甲烷冰的“火冰”,或许足够开发利用300年。这种有点像冰冻果子露的物质,以冰包甲烷的形式存在。  最初,人们以为这种神奇的燃料只存在于太阳系边缘,

聚焦我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在哪个海域?

  5月18日,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这一属于中国人的标志性科技成就,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提起

学者研究称,东北漠河地区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东北漠河多年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良好,其下可能分布有天然气水合物这一潜在的新型能源。  记者从26日下午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赵省民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漠河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促加拿大高北极永久冻土融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06.shtm

秸秆转化能替代化石燃料?

图为国内某企业生物质锅炉验收现场●工业企业使用热能,可以与能源服务公司签订购买用能服务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投资建设供热系统并进行运营管理,为用能企业提供热能服务。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目前江苏建有15座生物质电厂,但是每年仅消耗100万吨秸秆,只占江苏秸秆

我国陆域发现350亿吨油当量可燃冰

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 远景资源量350亿吨油当量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刘军) 国土资源部25日公布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获得一系列原始数据,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热喀斯特”湖加速全球变暖

  美、德两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会导致北极永久冻土突然融化,从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全球变暖。研究显示,冻土层中大量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导致地表发生凹陷,之后雨水和融水将其填充为“热喀斯特”湖,湖水又会导致岸边和湖底冻土层突然融化。   由于北极冻土层中储存着大量有机

我国使用拉曼光谱探针-首次在南海发现裸露“可燃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支持下,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的航次中,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携带我国自主研发的拉曼

北极地区的全球变暖助长了永久冻土上的大火

  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在2019年和2020年经历了异常数量的火灾。这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因为北极地区有大面积的永久冻土,这是一层永久冻结的底土,积累了大量的碳。火灾会破坏永久冻土层,并导致以温室气体的形式释放碳排放。  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是,2019-2020年火灾的这种增加是一种特殊情况,还是一种

德国科学家造出水的第十七种结晶形式“冰十六”

  德国哥廷根大学10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德法研究人员制造出了水的一种新结晶形式——“冰十六”,将来,这一成果或也可用来解决能源生产、运输和储存中遇到的问题。  “冰十六”由气体水合物制成,是水的第十七种结晶形式,也是其密度最小的一种结晶形式。  气体水合物是一种笼形晶体,外来气体分子被水分子氢键所结

欧洲计划使用以电能和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

  欧盟专家组25日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一份题为《未来交通运输与燃料》的报告,认为欧洲在2050年可以用替代燃料取代化石燃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报告将纳入欧盟首次制定的交通运输全面发展战略,该战略主张欧洲的交通运输不再采用源自石油、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燃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保证能源供给的安全

特朗普欲“拥抱”化石燃料

1 月20 日,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5 任总统。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曾简短地提到了科学,在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后不久,他又一次重申了改变气候变化法规的承诺。我们准备开启神秘的太空,把地球从疾病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同时利用明天的能源、产业和技术。特朗普在一个俯瞰华盛顿特区国家广

化石燃料全球复兴或将出现

页岩气钻井平台。  一直以来,莫桑比克等东非国家给人的感觉似乎较为陌生;但在过去10年里,埃克森美孚、意大利埃尼等能源公司却采用最新技术,在莫桑比克寻找天然气资源。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莫桑比克的海岸线附近,西方能源公司已经开发了大量的钻井,回报可能是巨大的,莫桑比

化石燃料何日寿终正寝

清洁能源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速度还不够快。 图片来源:Kevin Frayer 了解最近的能源趋势似乎是一个高风险的罗夏墨迹测试。一些专家认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以及许多国家远离煤炭,让世界走向了全球变暖的拐点。另一些人看到的则是继续依赖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动迟缓、全球灾

-IPCC:燃烧化石燃料不可持续

  科学家在周五发布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中警告称,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燃烧化石燃料,那么大约30年后,气温就将升至危险水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现,由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人类行为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过去60年间“真真切切的”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如今,温室

解析:可燃冰是一种危险能源-开发利用难

  可燃冰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气候寒冷致使矿层温度下降,加上地层的高压力,使原来分散在地壳中的碳氢化合物和地壳中的水形成气—水结合的矿层。二是由于海洋里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死亡后留下的遗尸不断沉积到海底,很快分解成有机气体甲烷、乙烷等,这样,它们便钻进海底结构疏松的沉积岩微孔,和水形成化合物。

《科学》: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加剧全球变暖

东西伯利亚海表面漂浮的冰块,甲烷气泡从下面不断冒出。北极表面水体中被溶解的甲烷浓度图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北极海底正在释放大量甲烷气体,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海底永久冻土是一个庞大但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温室气体来源。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直接联系。 以前的研

最新研究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有最新研究成果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全球变暖进程将加快。   印度时报近日发表一篇题为《最新研究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的报道。报道称,全球变暖已经超出预想。美国地质勘探局牵头的一项调查称,随着北极地区在下个世纪逐步融化,被冰冻

研究发现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加剧全球变暖

据《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家表示,北极海底正在释放大量甲烷气体,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海底永久冻土是一个庞大但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温室气体来源。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有着直接联系。以前的研究发现,北极湿地和湖泊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气体。不过,科学家当时认为,遍布冰冷深海的永久冻土仍将继续保持冰冻固体状态,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甲烷水合物的水合指数

摘 要 甲烷水合物是由甲烷气体分子与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种笼型结构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海底陆架区和陆地冻土区, 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在水合物的晶格中, 水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同的笼子, 甲烷分子可分别进入大笼(512 62 ) 和小笼(512 ) 中。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上,

科学家发现永久冻土层细菌或能在火星上生存

  俄罗斯RT电视台12月26日报道消息,美俄科学家发现数种生活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的细菌能在与火星类似的恶劣环境中生存。这表明,地球上的微生物也许能在火星上生存。   科学家们在许多寒冷地区发现一些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细菌,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南极洲埃斯湖(Ace L

日媒:“可燃冰”将引爆新能源革命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5月11日刊登题为《新的收获:亚洲的“可燃冰”革命》一文,文章说,每过几十年就会有一种新的能源资源出现,并给世界带来能源革命的希望。19世纪和20世纪初,从煤炭和鲸油到普通石油的转变就是这样的。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和风能出现后不久,又发生了核

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全球变暖进程将加快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有最新研究成果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全球变暖进程将加快。   印度时报近日发表一篇题为《最新研究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的报道。报道称,全球变暖已经超出预想。美国地质勘探局牵头的一项调查称,随着北极地区在下个世纪逐步融化,被冰冻的440亿吨氮

中国高寒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讨论会召开

中国高寒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新观点、新学说科学讨论会召开   11月5日至7日,由青海省科协主办的“中国高寒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新观点、新学说科学讨论会”在西宁召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韩凤清研究员及唐启亮参加此次会议。   科学谈论会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开发利用前景、

地震可撕裂海底储层释放甲烷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8日报道,德国和瑞士一个科学家团队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积物使储藏的甲烷泄露,而由此造成的这种温室气体排放应该被添加到全球气候系统中碳排放列表之中。该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学》上。   温室气体分自然和人为两种来源。能够确定的自然来源包括火山爆发喷出吸

李小森:中国可燃冰商业开采有多远

  天然气水合物,又名可燃冰,这个原本只为专业人士了解的新能源,随着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供应的日益短缺,近年来为广大民众所关注。我国可燃冰的研究进展如何?何时能实现商业化开采?近日,《科学时报》专访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李小森。各国期待:储量

《自然》评估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影响

  2月11日,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学模型研究,到2030年,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对全球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结果表明,终止补贴将减少化石燃料出口国的排放。但是,在一部分区域,此举带来的排放缩减幅度仍然可能低于《巴黎协定》的要求。  2016年,20国集

世行报告敦促各国减少化石燃料补贴

  中新网11月19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世界银行18日发布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危害的报告,敦促各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补贴,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世界银行报告预测,如果不强化措施应对气候变暖,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4度、海平面上升0.5~1米,给农业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世

煤炭2020年将成最重要化石燃料

  能源资讯公司伍德麦肯兹近日发布报告称,虽然各国在减排方面将付出更多努力,但到2020年,煤炭将超越石油成为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报告认为,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强劲需求是煤炭地位超越石油的主要原因。在中印煤炭需求大幅增长的同时,欧美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   报告称,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