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1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1月17日揭晓。 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从接触到最后锁紧,它们用了8分钟。对接机构完成锁紧后,天宫一号姿态启控,建立起组合体飞行模式,开始组合体运行,进行一系列相关科学试验。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继美俄......阅读全文

多名院士专家“细说”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国科协近日举办的第2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卓勤四位专

专家细说转基因

  基因技术的由来及其意义  陈晓亚(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在光明日报刊文说,1953年,生命科学界有一个重大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此科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后来,通过一系列发现,科学家总结了生命科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心法则,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重要性跟物理学上的牛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张锋:如何在34岁跻身于世界顶尖生物学家?

  豉汁蒸凤爪端上桌后,一个小女孩顽皮地用筷子哒哒地敲打着餐桌。一位穿着Polo衫和牛仔裤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儿、妻子和母亲享用着广式点心。在波士顿唐人街这个喧闹的餐厅,没人会多瞄一眼这位男青年。  没人能猜到,34岁的张锋会是这一代人中公认的最具转化能力的生物学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在两个领域

志愿填报专业统计显示,国内基础学科研究正遭冷落?

  2020年全国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如果把高考区分成两个“半场”,“上半场”无疑是考试环节,“下半场”则是志愿填报,决定未来就读的高校和专业。  上世纪80年代,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言犹在耳。近年来,“重商主义”却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基础学科不仅招生难,而且许多此类专业学生毕业

董峻: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过期事件

  在长期混乱、一片厮杀、骂战声声的转基因舆论场,华中农大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17日过了有效期这件事,竟然上升到了有没有“人性”的境界。有人撰文认为,“在这样操蛋的现实面前”,转基因水稻不能商业化是言而无信,对科研是摧毁性的、对于科研人员是极不公平的。   一些挺转人士扼腕叹息时机已逝、痛恨有关部门无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院士: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争议中前行

  本文根据2016年4月14日许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讲堂”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讲座人:许智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曾获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大盘点!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29位获奖者,他们都是谁?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2017年5月最新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规定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习惯说的“国家三大奖”。还包括授予外籍科学家或外国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

野生稻并不“野”

  近日,我国科学家对野生稻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学研究》杂志。他们发现,野生稻并不“野”,颠覆了之前科学家对野生稻的认知,很多相关理论都要重新思考和修订,对野生资源的科学保护也已刻不容缓。  普通野生稻一直被认为是亚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也是水稻改良过程中的重要种质资源。普通

中科院合作研究发现野生稻并不“野”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储成才研究组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野生稻基因组中有着人工选择驯化的痕迹,他们巧妙地证实有大量栽培稻基因流入野生稻群体。日前出版的美国《基因组学研究》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已发表的大量野生稻和栽培稻基因

研究发现野生稻并不“野”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储成才研究组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野生稻基因组中有着人工选择驯化的痕迹,他们巧妙地证实有大量栽培稻基因流入野生稻群体。日前出版的美国《基因组学研究》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已发表的大量野生稻和栽培稻基因组

8篇最新Science研究论文揭示生命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1.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组蛋白修饰重编程  doi:10.1126/science.aaw5118  组蛋白修饰调节基因表达和发育。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解决在人类早期发育中组蛋白修饰如何发生重编程,中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颉伟(Wei Xie)课题组、郑州大学第

杂交稻在中国问世40年 需加快“全球化”步伐

2013年10月17日,袁隆平一行来到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查看万亩示范田超级杂交稻的生长情况。   10月16日是第33个“世界粮食日”。据统计,目前全球仍有8.42亿人长期处于饥饿之中,相当于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遭受饥饿的威胁。   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种植水

PNAS:袁隆平等水稻杂交优势分子机理研究获重大突破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杂交水稻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杂交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但其遗传基础和分子机理仍知之甚少,是一个经典的科学难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朱立煌课题组和朱祯课题组与基因组所于军课题组、湖南杂交水稻中心袁隆平院

后继有人!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

学生眼中的袁隆平:大师胸怀,百姓心态

2014年,作者李继明祝贺袁隆平84岁寿辰  在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周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我们刊发此文,以解读学生眼中袁隆平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旨在使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精神风范。  提起“杂交水稻之父”,人们就会想到“袁隆平”这个响彻中国、誉贯世界的名

科技部副部长亲自看望袁隆平院士 举行座谈会

近日,一家自媒体作为话题的发起者,在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中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该噱头事件引发网友

袁隆平:即将“90后”仍为稻粱谋

  袁隆平87岁了,依然常常奔走在稻田间。他最近一次出席公开场合是4月12日,三亚的首届国际水稻论坛。他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及主席。  论坛上,袁隆平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他称,今年超级杂交水稻正在向亩产113 4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成功的可能性有90%。  高产更高产,依旧是他所追求

“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热度不减 但袁隆平的贡献不容忽视

  近日,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以下简称《遗忘》)的文章,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章引用了大量国内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等资料,也被一些人认为文

袁隆平院士:要让他不下田 除非田里没水稻了

 近日,接受采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图/记者杨旭 袁隆平在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 图/新华社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高扬的主旋律。即日起,本报推出“时代脊梁”系列报道,紧密结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

杨焕明院士:爱上科学是最大的幸运

  □对大自然爱恨交织的感悟,让杨焕明产生了探索生命的动力,走上了科学之路  □直到现在,杨焕明还能清晰流利地背出英语书里几乎所有的课文及后面的补充阅读和英文诗歌  □至今,杨焕明仍每天读3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他把这看作“戏读”,如游戏一般  有人说水乡的孩子爱水,山里的孩子爱山,海边的孩

大豆基因组重测序表明: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更高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五千年前,华夏始祖将野生大豆驯化,变成今天的“五谷”之一。而今,一项被称为“大豆回家”的基因组研究计划在其故乡中国取得突破。   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基因组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遗传多样性和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能解困全球粮荒

每增加一定单位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可以解决世界上多少人吃饭的问题? 4月29日,坐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7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复计算着这道题目。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长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上个世纪曾有国外经济学家如此向

聚焦超级稻:如何成就“吨粮田”

袁隆平(中)在田间听取品种主要选育人邓启云(右一)介绍情况。  2013年4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海南三亚田间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共同宣布启动超级稻第四期攻关计划,拨款1000万,预计历时五年完成。仅过了不到半年,两系法杂交稻组合“Y两优900”就在湖南隆回创造了亩产988.1公斤的超高产记录;今

不能遗忘袁隆平,“暂时”也不行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文章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

中国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

  湖南省长沙市城东马坡岭的一条小路旁,有一个不寻常的院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子不大,从办公楼走到实验室、再走到展览馆,也就几分钟路程。30多年来,这个院子一直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圣地”。  1984年成立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这里诞生了杂交水稻的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别样人生

 在“百度”上输入“袁隆平”,指尖敲击回车键的一瞬间,屏幕上出现众多信息。右上角提示:"搜索到相关网页约556,000篇,用时0.001秒。"排在最前面的一篇文章是: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真是奇妙的一瞬。  当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当"袁隆平"的名字与互联网以这种方式相逢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