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理论研究表明引力波源可能上演二重奏

近日,北京大学研究员陈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合作完成了一项理论研究,阐释了一类新的引力波源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和此前已知的其他引力波源不同,他们新发现的波源能同时辐射低频和高频两种引力波,就像高、低两声部同时进行演奏,因此可能被空间(LISA、太极、天琴等)和地面引力波探测器(LIGO、Virgo等)同时观测到。该论文近期已被《自然》子刊《通讯物理》(Communications Physics)接收。 传统的天体物理动力学理论预言超大质量黑洞(数百万太阳质量)和一个恒星级黑洞(数十个太阳质量)会组成极端质量比旋进系统(extreme-mass-ratio inspiral,简称“EMRI”),并且辐射0.001赫兹左右的低频引力波。这种引力波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器,比如欧美的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简称“LISA”)和中国提出的“太极”、“天琴”等......阅读全文

美欧拟用飞船发射激光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其提出的著名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在不久的将来,3艘相隔300万英里(约合483万公里)飞行的飞船将彼此发射激光束穿过空无的太空,用于验证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是否正确。物理学家希望这项雄

网闻问切:穿防辐射服防引力波是个笑话

  “网闻”回放  引力波这个原本属于科学界的名词近日成了网络热词,因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一些不良商家也借助这一概念在网络上进行炒作——在知名的网购网站以“引力波”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一款孕妇防辐射服,品名中含有“防引力波放射”的关键词。而在微博、论坛上,也有人宣称“引力波现

电磁波和引力波(二)

用什么“尺子”来测量这么小的长度变化?科学家们又请出了引力波的大哥-电磁波,以激光的面貌出现。所用仪器是和1887年迈克耳逊的干涉仪[7]基本同样的原理。干涉仪向不同方向发出两束激光,在两个长臂中来回后进行干涉,从干涉图像则可以测量出两臂长度的微小差异。这种设备是爱因斯坦的幸运神,当年迈克耳孙和莫雷

打造捕捉引力波高能辐射的天网

  日前,中国科学院宣布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二期)”。在本次宣布的项目中,将首先发射的卫星名叫“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  这个项目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引力波研究重大机遇,采取了“短平快”的策略,成为空间先导专项实施以来首个机遇型项目。  抓机遇:宝贵机会不容

美欧“丽莎”计划欲觅引力波芳踪

  为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引力波的预言是否正确,美欧航天部门将合作研制3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发射后将绕太阳公转,在相距300万千米的距离上相互发射激光束,以在茫茫宇宙中搜寻低频引力波的“倩影”。   这是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的一项“大手笔”合作。他们正在共同研发的航天器将在太空中同一轨

天文台“卖关子”:周一晚10点泄露什么天机?

  这两天,国内外天文圈不约而同地卖起关子——纷纷声称要有大事宣布,却又个个神秘兮兮、守口如瓶。  在国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在北京时间16日22时举行发布会,介绍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及其全球合作伙伴的新发现。同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宣布“一个先

欧美探测器同时发现第四次引力波

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外景图片来源:Virgo官网  科学家第四次捕捉到引力波。美国和欧洲两个引力波项目组27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两个项目组的3台干涉仪首次共同探测到了“时空涟漪”,不仅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还更准确地定位了产生引力波的黑洞位置。  发布会称,2017年

中国引力波探测项目将整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武向平8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引力波探测有望纳入未来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统一部署的中国引力波探测项目即将启动。   实际上,在美国成功探测到引力波之前,中国相关的引力波探测计划早已启动,比如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在2008年就发起了“太极

科学家发现一类暴胀模型引力波有望实现直接观测

  近日,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京、研究员郭宗宽、蔡荣根团队研究发现,一类具有尖角势函数的暴胀模型在重加热阶段能够产生具有双峰结构的随机引力波能谱,有望支持地面激光干涉仪实现原初引力波的直接观测。相关研究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据介绍,原初引力波通常是指宇宙早期暴胀阶段产生的随机引力波

引力波背后:基础研究须“容错”

  令人瞩目的原初引力波事件虽以“悲伤”告终,但却引发了国际科学界对其更加热切的期待;相比之下,由于国内对科研失败容忍度极低,“中国连想犯这样‘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欧洲空间局的一份报告宣告了自去年3月份以来关于原初引力波争议的最终结局。彼时,美国BICEP2合作组宣布了通过宇宙微波背景

张双南:LIGO何时得诺贝尔奖

  科学界早有共识,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应该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我倾向于认为,如果引力波探测的结果仅仅只是这个工作,要拿到诺奖恐怕不易!  原因在于,任何科学实验都需要验证——或者有其他的结果、方法去检验、验证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事件,或者LIGO能够发现新的、但是不同的引力波事件,这个工作才能顺理成章

欧航局成功验证引力波太空探测技术

  总部位于巴黎的欧洲航天局7日宣布,数月前发射升空的“LISA探路者”探测器,已成功验证了在太空探测引力波的关键技术。  去年12月3日,作为欧航局引力波太空探测计划的前期任务,“LISA探路者”探测器由一枚“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于今年1月底抵达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目标轨道,围绕太阳和地

LIGO将重大升级,继续领跑全球引力波探测

   当地时间2月15日,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接收到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英国研究与创新机构和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共3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将对其两个探测器进行重大升级。  LIGO曾于2015年首次在人类历史上聆听到时空的涟漪——引力波。升级后的LIGO将被命名为

全球科学家展开智力竞赛欲解宇宙引力波之谜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据《连线》杂志10月22日报道,如今,科学家正竭尽全力探查来自宇宙中最重大事件所产生的波纹:诸如黑洞和中子星等超密度天体的旋转、运行、爆炸或相撞。尽管投入数亿美元至今一无所获,但科学家痴心不改,依旧抱着不查出个究竟誓不罢休的态度。 数亿美元打水漂 1918年,著名物理学

东方科技论坛聚焦引力波探测器建设

  在以“干涉仪探测引力波最新进展及创建中国引力波观测的可能性”为主题的第247期东方科技论坛上,庄松林、罗俊、朱能鸿等院士专家深入研讨了引力波探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在我国开展探测引力波及建造激光干涉仪引力波探测器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引力波探测工程的尖端科学技术对我国其他领域的积极推动作用。  “激光

解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模偏振 暴涨产生原初引力波

  利用一台设在南极,名为“宇宙河外偏振背景成像”(BICEP)的望远镜,美国科学家捕捉到引力波在宇宙最初图景中产生的涟漪。北京时间3月18 日凌晨零点,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宣布,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B模式偏振。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它能如何揭示宇宙诞生之谜?   宇宙暴涨理论与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捕捉引力波背后的故事:较真的加文和专断的沃格特

197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当面指责韦伯出示的引力波数据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以至于两人差点动手打架的那位科学家是在国际商业机器(IBM)公司服务的加文(Richard Garwin)。加文是一个物理全才,也更是一位神话级的人物。他大学毕业后只用了两年就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大名鼎鼎的

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引力波

  10月16日晚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布: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于今年8月成果追踪到一次重要引力波事件GW170817的光学对应信号。此次事件,让人类首次观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及伴随其产生的电磁现象。这一最新观测成果,让“星际穿越”的大胆想象或许成为可能。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

天琴计划”牵头国内引力波研究 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

  记者2月14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正牵头国内引力波研究,计划用20年时间,完成总投资约为150亿元的“天琴计划”。目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在建设引力波研究所需的地面基础设施。已经启动山洞超静实验室和激光测距地面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技术研究已有具体进展。  据了解,引力波是加速中的质量在时空中所

紫金山天文台在宇宙深处的爆发天体中发现引力波辐射迹象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人们能探测到的恒星尺度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其辐射出来的光子在宇宙中要穿越几十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伽玛暴爆发阶段的辐射一般被称为瞬时辐射,而爆发结束后在更低能段(如X、光学、射电)持续更久的辐射一

投资将10亿元!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立项启动

  “天琴计划”实施进入新阶段。30日,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立项暨可研报告编制正式启动。该设施是“天琴计划”的一部分,落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投资将超过10亿元。  据介绍,“天琴计划”是中山大学发起的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实验本身将由3颗全同卫

美欧科学家确认又一起黑洞并合事件

双黑洞并合示意图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与欧洲Virgo引力波探测器在美国天文学会圣地亚哥会议上共同宣布,在高新LIGO探测器的数据中确认了又一起黑洞并合事件。 确认不是孤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教授蔡一夫说,LIGO宣布初次发现前,大

LIGO团队成员:引力波探测明年有望获新突破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团队成员陈雁北日前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正处停机调试中的LIGO在明年开机后,将有望首次探测到中子星与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这将是人类天文学的又一大新发现。  “去年8月25日,LIGO暂停运行,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调试升级,将进一步提高设备灵敏度,扩大其对引

中国科学家:继续争夺引力波的“首次”

  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16日宣布,继2015年底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后再次有所获,科学家称全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由此开启。  “LIGO的发现更确证引力波的存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岳良在受访时说,但这不会对中国科学家的既定计划造成影响,因为“空间探测和地面探测的科

新研究使脉冲星变身宇宙最精确的时钟

  人们常以为恒星如其名,是亘古不变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那么“乖巧”,它们中还存在一类“变星”,在光学波段的物理条件和光学波段以外的电磁辐射有变化。脉冲星,就是变星的一种。   日前,一组国际研究人员探索到一个全新的方法,使得浩瀚宇宙中的脉冲星成为更为精确的宇宙之钟。校准这台“时

发现引力波的LIGO团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2月13日深夜,远在美国的引力波论文作者之一、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核心成员、加州理工学院的陈雁北教授,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首次披露LIGO这支发现引力波的科学家团队是如何协同开展科研工作的。   世界“最强大脑”旗舰队   众所周知,LIGO项目团队在美国公布

《科学》称11年探测未发现引力波存在直接证据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中的引力波概念已有100年了,但一项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帕克斯望远镜执行了11年的搜索并未发现引力波,这为人类深入理解星系和黑洞带来深深的疑虑。 引力波就像是时空的涟漪,带有强大的吸引力,科学家认为它能携带信息,允许我们回溯宇宙起源

基金委:引力波研究获高额科学基金

   8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2016年项目资助进展。三十年来,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资助格局更加合理,规章制度更加健全,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科学基金还有哪些良苦用心?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LIGO宣布再次探测到引力波

北京时间16日凌晨,LIGO在美国天文学会宣布直接探测到了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自今年2月份以来LIGO第二次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同时发布会上还透露了一个疑似引力波信号。 “LIGO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发现两个确凿、一个疑似引力波事件,说明今后引力波探测的事件率要比我们以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