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膜材料可高效分离二氧化碳和氮气

高效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对于减缓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意义重大。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 烟道气是指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对环境有污染的气态物质,其主要成分为氮气、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因可从烟道气中高效分离二氧化碳,超薄多孔材料膜可谓当前气体分离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广受欢迎的多孔膜材料是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材料(MOFs),但其在潮湿的条件下结构不够稳定,且在制备分离过滤膜的过程中,MOFs因缺乏与薄膜之间的化学桥接作用,会使得实际的过滤薄膜存在如裂纹及不均匀等缺陷,从而影响使用性能。 研究人员利用富含氨基的聚合物、含羧基和氯原子的有机小分......阅读全文

新型膜材料可高效分离二氧化碳和氮气

  高效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对于减缓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意义重大。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烟道气二氧化

高效捕集二氧化碳多孔材料膜首次实现超薄大面积制备

  高效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对于减缓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意义重大。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成功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MMPs),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

什么是金属膜电阻

金属膜电阻又称为金属皮膜电阻,一般为圆柱形轴向引线。一般在高度真空下,将电阻合金材料蒸发或溅射在瓷棒表面,通过雕槽或改变金属膜厚度,来控制电阻值大小。金属膜电阻特点:温度系数、电压系数和噪声都比较小,适于在精密电子仪器中应用。缺点,膜层较薄,在脉冲负荷下的稳定性较差。生产低阻比较困难,现在多用化学沉

超薄多孔新材料轻松“捕获”二氧化碳

  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王志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可更为容易地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气体排放,也为气体分离技术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英国伦敦时间11月19日下午,该科研成果在《自然·材料》在线发表。  据介绍,二氧化碳

金属膜电阻的特点参数

温度系数:±100PPM/℃功率负荷大、电流噪声小稳定性能,高频性能好工作温度范围:-55℃~+155℃精度:0.25[%],0.5[%],1[%],5[%]阻值范围:1Ω~10MΩ标称阻值:E-96包装方式有带装、散装 1)高热传导瓷心2)高稳定性金属皮膜3)压合良好之高信赖性端帽4)高绝缘及耐溶

金属膜电阻的特点参数

温度系数:±100PPM/℃功率负荷大、电流噪声小稳定性能,高频性能好工作温度范围:-55℃~+155℃精度:0.25[%],0.5[%],1[%],5[%]阻值范围:1Ω~10MΩ标称阻值:E-96包装方式有带装、散装 1)高热传导瓷心2)高稳定性金属皮膜3)压合良好之高信赖性端帽4)高绝缘及耐溶

输液袋多层共挤膜氮气阻隔性能的试验

为了有效降低注射液内氧气含量,有些注射液产品采用充氮气方法,即提高输液袋内氮气浓度,尽可能降低内部氧气浓度,使得注射液处在低氧或绝氧环境中。因此,为了保证袋内氮气不易散失,以维护高氮低氧的环境,输液袋必须对内部氮气具有较高的阻隔性,即氮气透过率较低。企业需要对输液袋多层共挤膜材料进行氮气阻隔性能的检

金属—有机光子晶体电浸润过程诱导形貌转变

  金属光子晶体巧妙地将光子晶体的光调控性能与金属材料的本征性能结合,展现了很多独特的应用而倍受关注。比如,介孔金的光子晶体能够同时放大光散射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钨光子晶体可以显示高达1200 K的高操作温度,用于选择性热发射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尺寸、贯通的三维空腔而在

金属纳米材料诱导的可见光催化

可见光激发下载流子在Au/TiO2体系中的分离  直接利用光来驱动化学反应的光催化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而开发高效的可见光(约占太阳光能量的43%)响应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近些年兴起的以Au, Ag, Cu等金属光吸收为驱动力的光催化为解决宽带隙半导体(E

金属钝化膜击破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像研究部研究员马秀良、副研究员张波和博士王静等人组成的介质条件下材料电子显微学研究小组在原子尺度下直接获得金属表面超薄钝化膜的剖面显微图像,并揭示了氯离子击破钝化膜的作用机制。7月2日,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该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