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孟加拉湾次表层溶解氧对热带气旋“风泵”的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唐丹玲团队关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风泵”对低氧区次表层溶解氧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徐华兵、唐丹玲、Jinyu Sheng、刘宇鹏和Yi Sui等合作的研究论文最近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孟加拉湾作为四大低氧区之一,其次表层溶解氧显著降低。溶解氧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缺氧条件将会影响鱼类生物的生存空间。由于孟加拉湾区域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其引起的强烈混合和上升流将会引起次表层水体的垂直运动。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热带气旋对沿岸和表层水体溶解氧的影响,而如何影响深海次表层溶解氧的分布未被充分研究。 该研究利用生物Argo浮标和多元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2013-2018年间热带气旋对孟加拉湾低氧区次表层(20-200 m)溶解氧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溶解氧响应。第一种发生在热带气旋Hudhud经过后......阅读全文

孟加拉湾次表层溶解氧对热带气旋“风泵”的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唐丹玲团队关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风泵”对低氧区次表层溶解氧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徐华兵、唐丹玲、Jinyu Sheng、刘宇鹏和Yi Sui等合作的研究论文最近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

孟加拉湾次表层溶解氧对于热带气旋“风泵”三种响应机制

  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唐丹玲研究团队关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风泵”对低氧区次表层溶解氧的影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最近发表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孟加拉湾作为四大低氧区之一,其次表层溶解氧显著降低。溶解氧是生物

细胞表层的相关介绍

  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质膜外侧有薄薄的染色较深的物质,这就是细胞表层。细胞表层一般较为平坦,亦有凹凸不平处。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中的细胞表层呈绒毛状。细胞胞饮时表层出现凹陷。巨噬细胞改变形状时,常常伸出伪足。  细胞表层中有细胞膜受体,位于脂双层外侧,它们能特异地与配体结合。一些受体与来自血流中的相应多

关于土壤表层的采集的介绍

  一般监测只需采集表层土壤,可用采样铲挖取0-20 cm的土壤,采集表层可以采集单独样品也可以采集混合样品。农田种植一般农作物采0-20 cm,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0-60 cm。为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减低监测费用,可以采取采集混合样的方案。每个土壤单元设3-7个采样区,单个采样区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

美发现陨石撞击火星露出表层水冰

          北京时间9月26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最新的火星轨道器照片显示,散布在火星崎岖表面的撞击坑显示,火星赤道附近有次表层水冰。这些水冰的纯度可能高达99%,而不是科学家以前认为的由肮脏的灰尘和冰构成的混合物。   虽然火星上的大量地貌显示,过去这颗红色星球上有水流过,但这

美研究称格陵兰岛冰盖表层融化97%

  美国航天局的研究人员近日发布报告说,他们分析卫星图像后发现,截至7月12日,格陵兰岛冰盖表层的融化面积已达整个表层的约97%,这也是对该地区开展卫星观测30多年来融化面积最大的一次。  研究人员说,格陵兰岛冰盖(也称为大陆冰川)表层每年夏季都会有约一半的面积自然融化,而这么大面积

我国学者揭示次冰消期大洋环流演化和CO2浓度变化机制

  近日,国际地学刊物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兆杰(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研究员万世明与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法国国家气候研究中心以及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的海洋有孔虫

溶解氧电极

梅特勒-托利多的卫生溶解氧传感器可用于各行业中,主要服务于生物制药、食品及饮料行业。 传感器结合智能传感器管理 (ISM®) 技术,提供最高的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 ISM® 诊断功能可实现高效的维护计划,并有助于在批次和连续工艺过程中获得最高产量。稳定、准确的结果,最小的校准需求利用 荧光猝灭技术使

溶解氧电极

  溶解氧电极采用极谱式电极,阳电极为Ag/AgCl、阴电极为铂金(Pt)组成,两者之间充满特殊成份的电解液。由硅橡胶渗透膜包裹于电极四周。  测量时,电极间加上675mV的极化电压,氧渗透过隔膜在阴极消耗,同时等量的氧在阳极产生,这个动态过程进行到两边的氧分压相同时达到平衡.此时两电极间的电流与氧

地化所表层喀斯特作用过程研究获进展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全球变化问题,全球碳循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与喀斯特作用过程相关的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地影响着全球碳收支。喀斯特作用碳循环是“水-岩(CaCO3)-气(CO2)一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伴随着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