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利用非人灵长类模型揭示急性青光眼的视锐度损伤

6月8日,EBioMedicine 在线刊登了一篇关于急性青光眼视锐度损伤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孙兴怀研究组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视知觉脑机制研究组研究员王伟指导下完成。 青光眼是临床上最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科疾病。青光眼的发生与发展与眼内压升高密切相关。临床青光眼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大类。慢性青光眼眼内压升高可导致视盘(又称视神经乳头,即视神经离开视网膜进入大脑的位点)萎缩,从而造成视野缺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于临床眼科急诊;急性发作时房角关闭导致眼内压急剧升高(可高于70 mmHg)。据统计,2013年全球40至80岁年龄段人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达2017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2000万,到2040年预计将高达3200万。其中,亚洲人群占全球急......阅读全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40年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集成了生物学、兽医学、生物工程、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为研究对象,产生实验动物资源、动物模型资源、动物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和动物实验设备等,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食品、农业、环境、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发展提供系统性生物学

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树鼩基因组

  2013年2月6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对树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分类地位和相关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度解析。树基因组的完成,将为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用作动物模型奠定重要的遗传学基础,进而使其更好的应用于生物医药研究。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

昆明动物所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关于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论文Transgenic rhesus monkeys produced by gene transfer into early-cleavage–stage embryos using a simi

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十二五”规划研讨会

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昆明动物所召开   依据中国科学院50年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与医药基地委托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该领域有关优势单位,研讨和制定“十二五”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规划,服务于我院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和新药研发。研讨会于6月22日在昆明

世界首例长寿基因编辑猴模型在中科院诞生

  衰老是机体生理功能随时间逐渐退化的过程,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最大风险因素。衰老进程由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共同调控,因此理解衰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基础是延缓衰老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前提。  早在1999年,人们就发现Sir2基因具有延长酿酒酵母寿命的作用,因

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一)口服避孕药物的筛选研究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口服避孕药(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复合片以及单纯孕激素药片)其避孕效果都非常好,但还存在一定副作用。为了提高口服避孕药的可接受率,有必要寻找更加理想的、有效、安全、经济、方便的药物。  筛选口服避孕药的实验动物多使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因

2019中国生命科学20大进展榜单出炉 除了颜宁还有谁?

  经过1500位左右的读者投票,最后iNature编辑部得到了2019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20大进展,其中结构有2项,植物3项,生物机理研究4项,新方法/技术/动物模型6项,生物医学5项。  结构:颜宁团队Cav通道结构,这些结构为未来针对Cav通道病的药物发现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饶子和

Cell子刊:嵌合体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贡献

  嵌合体(Chimeras)被公认为是评估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金标 准,基于它们的能力能检测正常发育组织中的细胞谱系。实验嵌合体是了解哺乳动物发育机制的关键点,也能为不同多潜能干细胞状态的潜能提供咨询的来源。因此 这一技术也入选了2016年Science杂志值得展望的热点。  近期Cell Ste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原则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考虑如何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一)相似性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目的在于从中找出可以推广(外推)应用于病人的有关规律。外推法

基因编辑CRISPR找到自闭症猕猴模型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且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自闭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针对自闭症的新药研发和高度模拟人类自闭症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成为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瓶颈。  DOI: 10.1038/s41586-019-1278-0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疯狂的小鼠视觉研究实验

近些年,神经科学的发展迅速,然而在大脑视觉系统研究中多数研究人员使用的都是小鼠模型,因为小鼠是夜行动物、他们使用鼻子和胡须作为导航,因此一些人担心对小鼠视觉研究实验可能毫无意义! Nature:疯狂的小鼠视觉研究实验 几十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大脑视觉系统的研究,旨在了解视觉信号如何被

我科学家首揭灵长类动物寿命调控关键通路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今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一项最新成果。该研究首次结合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人类干细胞模型及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可调控灵长类动物出生前发育程序的关键分子开关。   该成果不仅为研究人类出生前发育迟缓综合征提供了重要的模型体系,还首次揭示了灵长类和啮

我科学家首揭灵长类动物寿命调控关键通路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今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一项最新成果。该研究首次结合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人类干细胞模型及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可调控灵长类动物出生前发育程序的关键分子开关。   该成果不仅为研究人类出生前发育迟缓综合征提供了重要的模型体系,还首次揭示了灵长类和啮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上海生科院实现转基因食蟹猴加速传代

  9月15日,Cell Research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平台的研究论文:Generation of macaques with sperm derived from juvenile monkey testicular xenografts。该研

灵长类动物发育和寿命调控关键通路获揭示

  8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动物所和生物物理所研究团队的一项成果。研究人员首次结合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人类干细胞模型及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灵长类动物发育和寿命调控关键通路。  研究人员经过3年努力,首次实现了“长寿蛋白”SIRT6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全身敲除,由此获得了世界上首例

Cell子刊:仇子龙研究员发表自闭症研究综述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仇子龙研究员题为“Deciphering MECP2-associated disorders: disrupted circuits and the h

我学者全球率先建立基因编辑瑞特综合征猴模型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陈永昌研究团队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孙毅团队5月18日在Cell杂志发表论文,公开了其运用TALEN技术开展食蟹猴瑞特综合征模型的研究,显示了非人灵长类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这对未来更深入地开展瑞特发病机理研究和探索临床有效干预方法将产生深刻

昆明动物所创建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动物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课题组用HIV-1病毒标准株HIV-1NL4.3感染北平顶猴,首次创建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HIV-1在北平顶猴体内呈低水平持续性复制和形成潜伏感染  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感染HIV的合适动物模型

蒲慕明院士: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需从脑科学得到启发

  近几年,全世界除掀起来人工智能的浪潮之外,还有脑科学的浪潮,这个浪潮在欧美、日本都引发了国家性的脑科学计划。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过去几年中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脑计划。中国脑计划是在全球兴起的大型脑科学计划潮流中,继欧盟的人类脑计划、美国的大脑计划以及日本的脑/思维计划后又一重要脑计划项目。

SLAS 2013分会:药物研发科学

  2013年6月6日,实验室自动化与筛选协会2013亚洲会展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盛大开幕,国内外知名药企、生物医学研究专家、学者等应邀参会。“药物研发科学”分论坛于6月7日上午举行,由上海睿智化学有限公司生物制药副总裁吴辰冰博士、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Gaochao Zhou博士

熊猴或成研究艾滋病模型

  昨天,“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在昆明云安会都举行。   据论坛介绍,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目前公认较理想的艾滋病模型动物,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可以感染HIV-1病毒并出现人艾滋病样症状。然而,黑猩猩是高度濒危物种,而且体型巨大,不易于繁殖和豢养,费用昂贵,难以作为艾滋病

超1.7亿 7大生物医学“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出炉

  自1月22日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已先后公布了16个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共7个。具体如下:  备注: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拟资助总直接费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标出,是根据信息计算所得  何为“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Nature:灵长类动物发育和寿命调控的关键通路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联合攻关,经过三年努力,首次实现了SIRT6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全身敲除,获得了世界上首例特定长寿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与SIRT6敲除小鼠表现的加速衰老表型明显不同,SIRT6敲除的食蟹猴在出生数小时内即死亡。多项分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破解生命科学难题 我国科学家这些原始创新获赞

   男子饮食导致的肥胖会遗传使下一代肥胖?能否找到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使更多病人受益?自闭症患者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在哪里……一些国际科学界的生命科学难题,经我国科学家努力,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突破,获得国内外同行“点赞”。  科技部近日发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生命科学占了6个。它们分别是:揭

我国学者发现敲除SIRT6可导致脑发育迟缓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联合攻关,经过三年努力,首次实现了SIRT6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全身敲除,获得了世界上首例特定长寿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与SIRT6敲除小鼠表现的加速衰老表型明显不同,SIRT6敲除的食蟹猴在出生数小时内即死亡。多项分

猴子一生中“最重要时刻”首次体外重现

  英国著名发育生物学家路易斯·沃伯特曾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不是出生、结婚和死亡,而是原肠运动。”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借助该团队深耕多年建立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体外培养系统,将食蟹猴囊胚体外培养至原肠运动出现,并进一步发育至受精后20天,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

中科院发布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中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扮